[公元1886年-1944年]
裕德龄(1886-1944),又称德龄公主或德龄郡主,清朝作家,著有《清宫二年记》等回忆作品。裕德龄长得漂亮,又精通八国外语,曾担任慈禧太后做翻译官,1905年其父病重而离宫到上海,再没回过宫廷。德龄之后与撤迪厄斯·怀特在上海结婚,抗战期间随宋庆
龄左右,给抗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1944年,裕德龄在加拿大死于车祸,享年58岁。
人物生平
裕德龄(1886~1944),笔名德龄公主,旅美作家,满州汉军正白旗人,被封郡主,又称德龄公主或德龄郡主。因曾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并用英文写作了这段经历而闻名。她的亲人有:大哥(名号不详),二哥 勋龄,四弟馨龄,五妹容龄(山寿郡主)。满族,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上世纪初,精通八国外语的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作为御前女官为慈禧太后做翻译工作。1895年起,先后随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国。1903年春,17岁的德龄随父回到北京,不久和妹妹容龄一起被慈禧太后诏进宫中充作“御前女官”。
1905年3月,因父病出宫赴沪。同年12月,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龄以“百日孝”为由从此没再回宫。1907年,德龄和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后改做报馆记者)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后随夫去美国。1911年德龄的第一部英文著作《紫禁城两年》出版,署名德龄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辜鸿铭欣然为之撰写英文书评,大为赞赏。1927-1928年间,德龄回国逗留,并亲自扮演慈禧,演出英语清宫戏。同时找到小德张等人,进一步回忆收集清宫资料。此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作出版了《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反映晚清宫廷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作品,一时间风靡海内外。德龄的清廷题材英文作品,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流肇兴时期的特定产物,其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以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向西方人士介绍了中国高层统治者现实生活的实情,部分地澄清了帝国主义分子强加给西方读者的传闻和谎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正基于此,这些作品至今仍拥有广大的读者。
早年
德龄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在兄妹五人中排行第三,其父裕庚为满清贵族、外交官。当时,她的父亲裕庚正受湖广总督张之洞委派,主持沙市的厘税榷关,兼办洋务、教案。在其《清末政局回忆录》一书中,德龄以卷首七章的篇幅,记叙了19世纪末叶沙
市的市井民生,以及官府署衙的日常生活。
1895年,裕庚被清廷实授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权大臣,德龄全家人随父亲到日本东京赴任,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裕庚在日任满返国后,旋即派往巴黎,出任驻法使臣。这6年的国外生活,使德龄大开眼界,她不仅在对西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接触中增长了见闻,经受了历练,同时还深入地领略了现代文明在各个领域对人类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德龄随父在日本、法国生活六年,不但会外语,还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精通各国国情,曾是现代舞蹈大师邓肯的弟子。
女官生涯
1902年冬,裕庚任满归国,被赏给太仆寺卿衔,留京养病。17岁的德龄随父回京。此时列强入侵,慈禧太后急欲讨好各国使节和他们的夫人,她从庆亲王口中得知裕庚的女儿通晓外文及西方礼仪,便下旨召裕庚夫人带同德龄、容龄姊妹入宫觐见,后来德龄与妹妹容龄一起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为慈禧与西方国家使节夫人们交往担任翻译。直到1905年3月因父病才离宫到上海。期间慈禧曾有意将其许配给荣禄之子巴龙,但为光绪设计解脱。
出宫之后
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医,电召德龄姐妹赴沪。通过两年的宫廷生活,也令德龄看清了宫闱之中冷漠、阴森、险恶的一面,“高处不胜寒”的颤栗感,也使她俩每每心怀余悸。此番乘父亲病重之机,德龄便向慈禧请求去上海,获准后当即脱离宫廷。
裕庚去世后,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撤迪厄斯·怀特,旋即由恋爱而于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结婚。此后,怀特从美领事馆卸职,仍留驻中国改作新闻记者,德龄便“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写下了她在宫廷内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这即是她用英文写作的第一部回忆录《清宫二年记》。由此引起了西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
抗战期间,宋庆
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发动海外华人、华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在保卫中国同盟举办的“中国之夜”和“一碗饭”运动中,德龄曾追随于左右,为了给抗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1944年11月22日,德龄在加拿大死于车祸,殁年58岁。
德龄爵位质疑
关于德龄的出身,朱家溍曾在《德龄、容龄所著书中的史实错误》中质疑道:
“按实际上,德龄既不是公主,也不是郡主”。清代宗室女性的封爵,皇帝之女封公主,亲王之女封郡主,并且,皇后所出封为固-主,妃所出封为和硕公主。此外,在公主之下,还有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五等之封,不入五等的为宗女。
在译者秦瘦鸥先生1946年给《瀛台泣血记》写的一篇《介绍原著者》里还提到“德龄女士的父亲裕庚公爵,是满清的一位贵族”,这句话恰好说明了德龄并非努尔哈赤的嫡裔。事实上,裕庚是汉军正白旗人,本姓徐,而非满族正白旗。不过关于裕庚的爵位,依然不对。裕庚并非宗室,因此不能封为“镇国公”、“辅国公”,只能封一、二、三等公,但事实上,只有清中叶以前战功卓著的才得封公爵,中叶之后,即使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只能封侯,裕庚既非宗室,又无军功,不可能封公的爵位。
依照德龄在书中对王府的描述来看,有许多错误,比如对王府的格局、装饰、宴会的描述,皆与事实不符,不少是依自己的经历臆造。由此看来,德龄也并未在王府呆过,并不知道王府诸多不同于寻常人家的规矩。
再次是关于德龄“女官”的官职。其实在清朝还真有“女官”一说,但并非官职,而是诸如举行礼节时,负责指挥执事的宫女,只有在该礼节中,才被称为“女官”,是临时性的差事。据清宫记载,德龄姐妹、庆王府四格格、元大奶奶这一类的人,不过就是陪慈禧解闷的,并没有经过奏准派充。
但其妹容龄确实因为慈禧的喜爱,被封为“山寿郡主”。切记不是“寿山郡主”。
格格府
格格府是裕德龄1904年底1905年在津住过的府邸。原因是1904年秋裕德龄偶然听到慈禧与荣禄的谈话,得知太后欲将她许配荣禄之子巴龙,裕德龄满心的不愿意但她深知慈禧的脾气,于是就求到了光绪皇帝(由于光绪皇帝喜欢钢琴等西洋乐器和艺术经常向精通西洋文化的裕德龄求教,两人感情甚好)。于是,光绪就以春节临近,让裕德龄去天津替自己为太后办理一些西洋稀罕年货以尽孝心为由,把她派到了天津,暂且拖延赐婚日期,裕德龄便住在此处。后来在上海的裕德龄父亲裕庚患病,她便直接转道去了上海,1907年2月裕庚病逝后慈禧曾多次召裕德龄回宫,裕德龄以"守孝"等理由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回宫,拖垮了这桩不顺心的婚事。
格格府私人博物馆由香港籍天津商人臧秀云女士投资,臧秀云长期从事竞拍、代购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的工作,在首次展出的古董中就有多件是从海外回拍的,其中青铜器馆的春秋蟠龙纹圆鼎就是臧秀云出资1600万元从海外竞拍回来的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