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亦称徽州商邦,系旧时徽州府籍的商贾帮派,自宋代起逐渐形成,至明清时期商业活动遍及全国。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我县城关、华埠两镇的主要商号中,以徽商居多,其中钱庄、典当、盐栈、烟丝、南北杂货业,几乎为徽商垄断。徽商在经营活动中,看重“诚信为本,以义取利”,恪守薄利多销、童叟无欺、决不二价等“财自道生”的儒商规范,不以短期行为赚钱,为了信誉,有时还宁愿承担暂时的损失。正是徽商的良好商业道德,赢得了市场而称雄商界,历史上享有“无徽不成镇”的称誉。
徽商在商业经营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举办过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业,为世人所传颂。汪笃卿则是其中的一位。
汪笃卿(约1874—1932年),安徽歙县人,是清末民初开化著名商人。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年),其父汪应春来华埠镇开设我县首家经营茶叶的万泰源茶号,以17万银元为资金,专门收购毛茶,加工精制箱茶外销,随着销售量的增加,生意越来越好,为扩大业务,光绪十九年(1893年),汪应春把12岁就在兰溪当学徒的儿子汪笃卿召回协助管理店务。此后,在他的经营下,茶庄的生意日臻兴隆。据《浙江茶叶之统计》记载,至民国时期,万泰源茶号收购毛茶高达848市担,外销箱茶高达1075箱、697市担。不久,汪笃卿又将事业拓展到其它行业,使万泰源的发展成为涉及多种行业的系列商号。于是,在积累雄厚资金的基础上,他又独资2万银元创办了万泰源钱庄。当时,钱庄的业务以汇款为主,存放款为辅。汇款与杭、宁、衢、玉山可直接通汇,上海则经杭州转汇。民国21年(1932年),万泰源钱庄的营业额达25万银元,加上华埠镇的义隆钱庄、泰裕钱庄,三家业务总额达60万银元。钱庄主要是支持商业购销活动,而以信用放款为主,贷款则要有殷实商号作铺保。万泰源钱庄不仅是开化私人钱庄之最,而且除茶号和钱庄外,还兼营贩运桐油、菜油、柏油和食盐等,在衢县、屯溪设有分号,常年有职工40余人,是华埠镇上最大的店号。抗日战争开始后,杭州、宁波外埠庄款来源减少,钱庄业务逐渐收缩。民国31年(1942年),遭入侵华埠日军洗劫焚毁后-歇业。
汪笃卿一生除经商外,就喜好博览群书,尤其对阴阳风水、易经八卦更是颇有心得。他待人以诚,交友以信,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民国时,屡被推举为开化0会长和自治法会议代表。民国4年(1915年)6月,我县南乡连日暴雨,华埠街洪水涨至将近店屋楼板,淹没食盐十八万斤,大水冲去杉木排十五六万斤,农村田禾多数受损。汪笃卿和地方乡绅一道,向当局请求免去灾民各种税收,在呈请当局和中国红十字会下拨救济款赈灾的同时,还自己出巨资赈济,使华埠镇居民不至于流离失所,为此,当时的浙江省长特为他颁发一等奖章。
民国9年(1920年),方振武率闽兵进入浙江,路经城关和华埠,为使境内居民安定,汪笃卿带头与诸商业同仁,组织筹措钱物,犒劳-。民国13年(1924年),省政府又向他颂发“闾阎保障”匾额,表彰他对乡邦慈善事业的贡献。16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我县,汪笃卿又为首带动商界捐钱捐物,竭力支助北伐军。去世时,原复旦大学校长马相伯亲题像赞:“黟山奇气,代有钟英;犒军北伐,功在浙东。热肠古道,当世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