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偁(1370~1415)
字孟扬,又号密斋,元末潮州路总管王翰之子,塘前乡官烈村人。父死时,偁方7岁,母刘氏手书先人遗墨及古今英雄豪杰传略教之。年稍长,随父友吴海读书,继与名士董江、陈从范等交游,学识益进。
洪武廿三年(1390年)王偁中举人,次年赴京参加会试落第,被选送进京都国子监读书。不久,上表陈情,乞归永福官烈养母。母死居丧,守庐墓六年。
永乐初(1403年)被引荐至京,授翰林检讨。成祖命翰林院学士解缙等主持编修《文献大成》(后改名《永乐大典》)王偁任副总裁。偁学问渊博,文章雄伟,解缙十分推重,视为知交。偁最工诗,他与闽中林鸿
等人开创“晋安诗派”(即闽派),是闽中十才子之一。撰《虚舟集》五卷,诗学李白
。《竹窗杂录》(载《闽中十子诗》,郭柏苍校刊,光绪丙戊镌本)评其诗:“歌行律绝如幽涧流泉,清而有韵。”解缙为《虚舟集》作序:“永乐初,敕修金匮石室之书,继是复有大典之命,内外儒臣……,集阙下者数干人。求其博洽幽明,洞贯古今,学博而思深,如吾太史三山王君孟扬者,不一再见。……余窃第其人品,当在苏长公之列,文之奇伟浩瀚亦类。至于诗,则凌驾汉唐,眉山见之,未必不击节叹赏,思避灶而炀。……孟扬在翰林,越三年,不欲示其长于人,然一遇知己,与论古今成败,治道升降,则目如曙光,辩如悬河,直若起千古而立于独者。孟扬固不欲专以文名,越石父有言:‘士绌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余其可有负于孟扬哉!”
永乐五年(1407年),英国公张辅
远征交趾(今越南),召请王偁为随军幕府,在军多有策划。交趾定而复叛,偁谪交州为官。
永乐八年(1410年),因解缙被诬案,王偁受株连下狱,不久瘐死狱中。终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