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诗教,号静出,又名龙峡散人,今莱芜市莱城区
牛泉镇李条庄人。生于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卒于1621年。亓诗教自幼天资聪颖,善学好问,擅长诗文,但因家境贫寒,青年时亦不能得志,唯其锲而不舍,终能大器晚成,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丁酉科举人,于次年(1598年)中戊戌科进士。一开始被授为荆州、淮安推官,奉圣命巡抚河南等地方兼提督军务,历任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前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后升任礼部给事中,官至二品,深受朝廷的宠爱和重用。
亓诗教为官清正,务实高效。在任淮安一职时,曾受到万历皇帝的嘉奖。皇帝敕曰:"亓诗教志行端纯,才献朗练,自抡廷献,在理邦刑,而尔能察,民自不冤,庭无滞讼,大吏称尔能者数矣,朕实嘉之是用,授尔阶林文
郎。钦此。"擢升礼部给事中后,亓诗教身为朝廷重臣,时常出入宫内。他作为进士出身,从基层提拔到礼部任职,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一名礼部的给事中,一言一行都在朝廷之人的监督之下,言语之间稍有不慎,便可招来杀身之祸。但是,亓诗教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从人们的愿望出发,做官处世得到了皇帝和同僚们的赞赏。发生在万历四十年韩敬一案,万历命礼部重议,时任给事中的亓诗教--礼部侍郎翁正春首鼠两端、左右使舵,翁故请辞官。万历四十一年十二月,孝元崩停宫中者两年尚未发引。亓诗教按照皇帝的祖制,-朝廷曰:"皇太子母葬已有年而膳田未给,香火无供,忍令坟园之荒废,皇太子妃逝世二载而葬地不择,灵枢未发,宁无暴露之伤。"他的上疏很快得到皇帝的批示,令礼部从善处理。
生活的坎坷和家庭的贫困,从小磨炼了亓诗教刚强不阿的性格。他中年得第,十分珍惜那迟来的荣誉,他比起那些少年得志、考取进士的富贵子弟来讲,处理机务,料理朝廷事务显得稳重老练,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傍晚,苏州人张差手持枣木棍,悄悄地闯进了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打伤门卫太监,直至大殿前檐下,才被内侍抓获,发生了明末三大疑案的第一案挺击案。案子发生后,朝中势力各执一词,亓诗教于盈论议之际,抗颜疏请严鞠以正纲纪。最后张差被斩首示众。牵扯此案的部分-被革职。也就在这一年,山东省境内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从春天到夏末滴雨未下,夏季庄稼颗粒不收。到了阴历的七月,虽然下了几场小雨,但随即招了蝗灾,秋季庄稼几乎绝产。在这种情况下,人心惶惶,怨声载道。众多饥饿的农民纷纷结伙行盗,聚众造反。在蒙阴、临沂、昌乐、青州等地逃荒的难民集合起来,青天白日公开高举大旗,身挎弓箭,骑着马与官府公然对阵,并杀死保长一人。当时隶属青州府安丘县的难民造反已经攻入县衙,劫了监狱。整个山东大地因饥饿而自发的农民起义形成了一呼百应之势,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而对这严峻的局势,山东巡抚钱士完不敢怠慢,立即奏报户部请求赈灾。户部经过研究,同意从临德国家仓库拨给仓米十万石,以救济山东灾民。偌大个山东,仅十万石粮食犹如杯水车薪。这时,身为礼部给事中的亓诗教,深为家乡人民遭灾而心痛,也为朝廷江山社稷而忧虑,他更为因饥饿而走上强盗之路的难民遭到无辜杀戮而担心。在这紧急关头,他仔细审阅了山东巡抚钱士完的奏折,了解分析山东灾情以及局势的走势,而后召集在京的山东籍-进行了研究,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忠(青州人)也在其中,但是,在京-虽然对家乡的灾情表示同情和关注,却没有一个敢直言面对朝廷说话的。
亓诗教身为齐党之首,他冒着被罢官和杀头的危险,直接-皇上。在洋洋洒洒的千言《饥民疏》中,他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加以分析,从历史上历次农民造反起义的原因以及给国家带来的灾难加以论述,博古论今,观点明确,言辞中肯。从国家政策存在的弊端,与苛捐杂税给农民带来的危害指出:必须废止农民正常赋税之外的额外负担。亓诗教在疏中谈到山东农民造反的规模、形式和山东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力陈:“山东海处其东,南接江淮,西通河洛,北则直拱神京称门户焉。青州一府凭负山海为四塞都会,其人多好侠使气,习射猎为常,易动难安,尤诸郡所视以为嚆失者。自昔草泽之雄尝出期间,既在我朝亦数举见之,如石棚寨的妖妇之乱,矿贼王镗之乱,大盗杨思仁号为赛宋江之乱皆在青州所属境内,至烦调遣乃克平定。今安丘非其覆辙耶,盖青州动则东省摇,东省摇则中原之路梗,而京师震,辇下-矣。”直言不讳地道出了山东在朝廷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山东交通的重要地理位置。
此时朝廷如何对待叛乱的灾民?是镇压?是安抚?还是驱散?亓诗教用辩证法的观点,在疏中讲道:“欲捕乱民必先救饥民,乱民非尽出于饥民,饥民非尽入于乱民,我无所以救之,则乱民之为招,饥民为之驱,愈捕愈多不胜捕也,我有所以救之,则饥民不复趋之去,乱民不复招之来,或捕灭之或解散之,则一举可定矣。”在论述国家的灾难,出现农民造反起义的原因时,亓诗教在上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古国家之祸非一端,而其中盗贼之乱居多,小者不论,论其大者,如秦之关东盗、汉之黄巾、唐之曹濮、元之汝颖,虽其人旋起旋灭终不足以大事,但乌合之势既集而隅负之局……也难以收拾。盗贼之乱,虽民之所乐为也,非困于大役,即迫于饥寒,非重以天灾,则益以虐政,无生之乐,有死之心。”为了安抚饥民,镇压叛乱,国家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说,在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前,治乱必须先治本,造反的原因就是迫于饥饿,解决饥民的生活问题,叛乱自然平息。为了保活山东大地百姓的性命,亓诗教向皇上提出三大赈灾措施:第一,特发帑银十万两;第二,从上缴朝廷的税银中酌留十万两;第三,免除山东六郡包税二万三千两。这三项措施,很快得到了万历皇帝的恩准,并尽快得到了实施。与此同时,亓诗教因上疏有功,得到了万历皇帝嘉奖,敕曰:“尔礼科给事中亓诗教博大渊冲,贞纯直亮,论事则迅于发机洞于破的,论人则鉴无遗照权无失衡。改授尔阶征仕郎锡之。朕受纳谏之实,天卜享直言之利,则于尔有厚也。”在此基础上,亓诗教又对朝廷在山东推行的粮食征购政策以及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用停征、改折、抵平、留人四种方法,调整山东粮食征购政策和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解救了山东百姓,特别是青州一带的叛乱,饥民免遭生灵涂炭。为了感激亓诗教对山东百姓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莱芜、青州两地百姓在莱城城西为亓诗教修建了生祠,以表达两地对他的爱戴之情。
坐落在小曹村的亓诗教生祠,气势雄伟,规模宏大,整座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苍松翠柏,是时堪称莱芜祠堂之最。有诗为证:“觥觥静初祖,独立万仞巅。河南开府临,孤月当空悬。清风携两袖,大任克负间。当其立朝日,风霜肃班联。每有所论列,毅然一身先。其时东省饥,青州独尤焉。洋洋数千言,至诚乃格天。亿万万生灵,顷刻获安全。公德系人思,功业垂史篇。”一首诗道出了亓诗教为整个山东黎民百姓做出的伟大贡献与人格魅力。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官吏,能从家乡人民的愿望出发,体恤家乡人民的疾苦,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为官未敢忘忧民,在亓诗教一生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清闲词》,是亓诗教告老还乡,隐居苍龙峡后创作的,原文如下:
清闲二字真无价,隐向山林罢。邻舍四五家,种几亩田禾稼。结座茅庵自立,似我无冬夏。出门来遂处安插,莱畦儿紧靠着葡萄架。桃李盈山谷,梨杏绕周匝。村酒熟,不用柞,稚子提壶,山妻把盏。野调歌,论不着,板眼错打。信口诗,那管他,字韵讹差。喂几只看家犬,汪汪嚓嚓;养几群花凤鸡,咭咭哈哈。叚机车,哧楞楞;琴棋声,响乒乓。到春来,寻芳不用远处踏;到夏来,涧边流水立枕峡;到秋来,黄花咫尺遍半塔;到冬来,梅雪相邀把酒哈。山家说不尽,你请我来我请他;山家说不尽,阴阴晴睛樵牧话。石底下,掬螃蟹;草窝里,扑蚂蚱。钓的鱼儿三指大,面里括,油里炸,嚼一嚼,咂一咂。四时无烦恼,逐日笑哈哈。客来有嘎咱吃嘎,不必你东挠扫西刷刮。李杜诗千首,圣贤书半榻。后代儿孙全不挂,是非荣辱以任他。朝廷任有多大大,不犯王法管不着,咱不是神仙是什么。
庚午夏日,薄暮雨过,诘朝大晴,风括云净,天气清和,草木敷荣,万象咸宜。与友立峡谷避暑,探幽览胜,开怀畅饮,坦然率性,觉不逾矩,有飘飘欲仙之致。历历有得,皆自清闲,遂为词一首,兴动书之,以纪入道概矣。亓姓名人堂
- 亓尧 (1916~1981) 山东省莱芜人
- 亓之伟 山东省莱芜莱城区人
- 亓诗教 山东省莱芜莱城区人
- 亓振海 (1954~1977) 山东省莱芜莱城区人
- 亓象岑 (1912~1995) 山东省莱芜钢城区人
- 亓因培 山东省莱芜莱城区人
- 亓汝恭 (1922~1999) 山东省淄博桓台县人
- 亓廷梅 (1919~1964) 革命烈士 山东省临沂罗庄区人
- 亓谦斋 (1921~2002) 山东省莱芜人
- 亓聘如 山东省莱芜莱城区人
- 亓延军 (1965~1985) 山东省济南人
- 亓盾 (1922~1967) 山东省莱芜莱城区人
- 亓航 北京电影学院 山东省人
- 亓庆标 (1921~1977) 山东省莱芜莱城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