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愿,唐初将领。有关刘仁愿的身世,《纪功碑》记曰:“君名仁愿,字士元,雕阴大斌人。” 依据碑文的记载,自北魏末年起,刘氏的先祖就居住塞上,进而成为塞北有名的豪族大姓。
史籍记载
高祖□□,散骑常侍,宁东将军,徐州大中正,彭州穆公。属魏室不纲,朱陵虐,东京沦丧,□□西迁,陪奉舆,徙居关内。寻除镇北大将军,持节都督,河北诸军事,绥州刺史,因官食封,仍代居之。□鼓□□之,□北州之望。曾祖平,镇北大将军,朔方郡守,绥州刺史,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彭城郡开国公。祖懿,周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随使持节,绥州诸军事,绥州摠管,□州刺史,□□郡开国公。父大俱,皇朝使持节(因)同、绥二州摠管,卄四州诸军事,绥州刺史,寻迁都督,左武卫将军,右骁卫大将军,胜、夏二州道行军总管,冠军大将军,镇军(北)大将军,上柱国,别封彭城郡开国公。
现代评说
就是说,刘仁愿祖上西魏时代即徙居关中,历经西魏、北周、隋、唐诸朝代,镇守北部边防,并建立功勋,成为一方豪
杰。其父刘大俱,现存唐史史料中,此人事迹不见于载;只是成书于中唐的《元和姓纂》一书卷5中,在谈及刘氏雕阴一系时稍有涉及,载云:“唐左武大(依据上引碑文,‘大’疑是‘卫’字)将军,绥州总管,义成公大俱。”为西晋时代“右贤王豹之后,绥州代为豪酋”。显然,其记载与上引《纪功碑》稍有差异。
贞观中期,刘仁愿因“地因膏腴,门承勋业,令闻之誉,佥议攸归”,起家为弘文馆学生,随后被选为右亲卫“膂力□健,胆气过人”曾经随唐太宗出巡外地“手格猛兽”,受到唐太宗的赏识,特受恩诏“入杖内供奉”。后参与贞观十九年(645)的征伐高句丽战争,因战功受到唐太宗的嘉奖,“超拜上柱国,别封黎阳县开国公,擢受右武卫凤鸣府左果毅都尉,压领飞骑于北门长上”贞观二十一年(647),任行军子总管,随英国公李绩经略薛延陀,并迎接车鼻可汗,安抚九姓铁勒,因功“改授右□卫郎将,依旧□□供奉”。二十二年(648),任行军子总管,经略辽东;同年,授右武卫神通府左果毅都尉。唐高宗永徽五年(653),任葱山道行军子总管,随卢国公程知节出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唐军无功而还;此次出讨,苏定方为前军总管,可能因为此次共同出征,加深了苏、刘二人之私人关系;同时,由于刘氏的才干,为此后苏定方选拔刘仁愿随军出讨百济提供了可能。显庆元年,刘仁愿被授予左骁卫郞将。此期间,刘氏还作为唐朝廷全权代表,数次前往回纥铁勒抚慰,奔赴吐谷浑、吐蕃宣敕,均0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