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瑞(1895—1998年),字浩然,马金镇人。少时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入杭州中学,成绩名列前茅。民国9年(1920年)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获政府选派赴法国勤工俭学,留学期间,特受知于国民党元老吴稚辉先生。是时,留法的共产党员有周恩来、李富春、任卓宣、陈毅、邓小平等,林则瑞经常与他们往来,并多次与周恩来、李富春作主义上之论争。嗣后,入里昂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学成返国时,适逢国民革命军北伐,激于爱国爱党之热忱,投入军中宣传队,著力于宣传工作。国民政府肇建后,刘纪文接任总司令部经理处长,于是委任林则瑞为主任,命其筹备兑换所。这一机构的建立对以后中央银行之奠基及军事后勤建设工作贡献殊多。民国19年(1930年),南京首都被服厂成立,23年(1934年)林则瑞调任首都被服实验工厂主任。在此期间,他努力改良军用被服的生产,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林则瑞尽管身居要职,肩负重任,但对故乡的民生建设非常关心。民国25年(1936年),他回到马金探亲,参观了设在汤公祠内的崇化区第二国民学校,发现校舍狭窄,阴暗窒息,就对陪他同来的家乡父老说:“教育是国家大计,学校是人才摇篮,这样的地方怎么能读书?一定要扩大校址,办一所起码在县内算得上第一流的学校。”当地方绅士告知没有经费办学校后,他立即慷慨表态:“基建经费由我负责。”回去后不久,林则瑞就从自己多年的积蓄中拿出六千银元寄到马金建造校舍,这就是今天的马金镇中心小学前身。
是年,国民党五次围剿,-笼罩开化,参加地下党活动的叶华-背井离乡,流落到南京,通过表兄找到了林则瑞,林二话不说,立即安排他担任仓库保管员。时隔不久,叶华与八路军长沙办事处接上头,准备去延安抗大学习。临行时,叶告诉林,已考上军大,急需点钱,请他资助。林听后很高兴,当即让他写个报告,批给他一年工资。
民国26年(1937年),抗战开始,林则瑞奉命迁厂湖南长沙,任军政部第三被服厂厂长,晋升为少将。长沙撤守,厂移桂林,为保证抗日前方的需要,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在当时那种混乱紧张的局势下,经常巡视、检查被服厂生产和仓库物资的保管,确保作战军需品之补给得以维持不坠。
民国29年(1940年),因南京三条巷的被服厂搬迁到湖南,有几位管后勤的同乡人趁机-、盗卖军用物资后潜逃。为此,林则瑞匆匆赶回马金查案,当-枉法的首犯及其同谋者被查明后,依照当时军法都得严加惩办,甚至要被处以极刑,可是当他看到这些案犯的父母妻儿跪在面前,听见他们不断地哭泣和声声地哀求,他终于一把扶起他们白发苍苍的父母,决定放弃查办。他大声地对大家说:“天塌下来由我一人承担。”回到湖南后,林立即被撤职、拘禁。后因林则瑞夫人金淑敏素与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友好,才得由郭出面营救出狱,自此离开了军政界,先在桂林中华建筑五金公司当经理,继而到上海开设大安维新橡胶厂。
民国35年(1946年)12月,林则瑞回乡奔母丧,听说马金镇建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的和尚坝(后称八甲坝)引水主渠入口百米段漏水严重,立即拍板,出资请石匠打造石板砌水渠两壁,并设法运来洋灰(水泥)100桶计500斤,用于抹壁缝,杜绝漏水。在此期间,他目睹家乡工业落后,便在县城北门买下20余间旧房和3000多平方米的基地,打算日后兴办纺织厂。与此同时,他通过沈阳兵站院长,设法把被抓去当兵的外甥程文斌叫回来,语重心长地说:“斌儿,你先回开化,住在城内那20余间房里,眼下艰苦点没关系,舅父从小和你一样吃苦,奋发图强就是要吃得苦中苦,做人一定要有这点志气。”并告诉他:“一旦时机成熟,一定回来办个大工厂。”
林则瑞为人耿介
,秉性仁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一生奉献军需工作,历任高级主管,退役后两袖清风,一无积蓄,全赖退休金以自给。80岁客居台北,93岁时还致信外甥程文斌,表示希望能早日回归故乡探望。终因年龄与健康之关系,此愿未能实现。
1998年6月5日上午7时25分,林则瑞在台湾仁爱医院与世长辞,葬于台北阳明山第一公墓,积寿102岁。林则瑞虽已逝世11年,但开化乡亲仍念念不忘他心系桑梓、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之种种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