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磊(1890—1939) 字燕农,号伯符。陆川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学习,宣统三年(1911)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学习,参加武昌起义,与清军战于滠口,负伤仍坚持战斗。1913年入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次年秋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就读。1916年毕业后到湖南湘军第一师三团任连附,次年任连长,随唐生智参与护法战争。1918年升营长,驻守衡州。1920年升团长,率部攻占宝庆及永丰镇等地,直达岳州,大败北洋军阀张敬尧部,被称为“廖猛子”。
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四师副师长,参加北伐,在打汀泗桥、武胜关诸役中身先士卒,迭建殊勋。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升任刘兴
第三十六军一师师长。1928年初任第三十六军军长,不久向白崇禧投降,部队被新桂系改编。1929年1月南京政府编遣军队,第三十六军缩编为第五十三师,任师长,仍驻唐山。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派特务企图捕杀白崇禧,其亲自护送白崇禧到塘沽港,乘搭日本轮船经香港回广西。之后因解救白崇禧和不满蒋介石所为,辞去军职,到香港居住。
1929年12月,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重新统治广西,成立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部,受白崇禧邀请,其于1930年初回广西,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3月护党救国军改名中华民国陆军第一方面军,任第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率部参加中原大战,被亲蒋粤军击败,退回广西。7月在柳州整编,任第七军副军长兼二十一师师长。次年1月升第七军军长,两次率部围攻东兰、凤山革命根据地,参与谋划缉拿韦拔群,1933年春又指挥镇压桂北瑶民武装起义。1934年秋负责在桂北阻击进行长征的红军,被红军击溃。1936年1月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1937年5月加上将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军军长,同年10月升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七军军长,率第七军、四十八军开赴第五战区抗日。在淞沪战场大塘战役中,指挥所部与日军激战几昼夜,消灭敌军6000之众,收复70余村庄。1938年6月,率部以大别山为依托,截断日军交通线,在黄梅、广济地区给日军重大打击。9月以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身份兼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安徽省主席、省保安司令、省军管区司令。任职期间致力于战时军政建设,开办政治军事干训班,兼班主任,分期分批训练安徽全省乡长以上、县政府秘书以下、省政府科员、办事员等,以及一些新招收的知识分子。连续举办6期,受训近万人,使安徽全省各县的政权都操在干训生手中。主持颁布《安徽省战时施政纲领》,整顿军队,整顿基层行政组织,将联保制改为乡保制,由干训生充任保长,兼学校校长及自卫队长,实行“政教二合一”制度,对巩固新桂系在安徽的统治和抗日起了积极作用。曾邀请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到干训班演讲,鼓动全民抗日。当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扩大、新四军在群众中影响越来越大时,密令省保安处收集新四军的情报,以至公开煽动不准共产党员活动。1939年夏,皖派“CC分子”与新桂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军队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加深,其忧心忡忡旧病复发,10月因脑溢血而逝。同年11月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