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澣(?~962年),字日新。五代时历仕后唐、后晋和辽,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少年习文,后长于书法。后唐明宗长兴初年(930),“吴越王钱鏐卒,诏兵部侍郎杨凝式撰神道碑,令澣代草,凡万余言,文采遒丽,时辈称之”。【注:《宋史·李澣传》】后为校书郎,集贤校理。
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中(938前后),拜右拾遗,召为翰林院学士。学士院废,改吏部员外郎,迂礼部郎中、知制诰。学士院复立,他迁为中书舍人,复为翰林学士。
出帝石重贵开运三年(946),契丹军南下攻占汴京(今开封市),后晋灭亡,李澣被契丹军虏至塞北。契丹改号为辽,世宗兀欲袭位,以李澣为宣政殿学士。
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年间,李澣曾以密信向郭威报告辽内部局势。郭威派 前往抚慰,他复密报辽主年弱多宠,大臣离心,“若出师讨伐,因与通好,乃其时也,请速行之”。【注:《宋史·李澣传》】周未出师,李澣寻机南逃。行至涿(今河北涿县),被辽军抓获,送至南京(今北京市)下狱。值辽建太宗功德碑,高勋立即推荐由李澣撰并书。他在狱中撰就碑文,辽主甚喜,即释放出狱,加礼部尚书,仍为宣政殿学士。辽穆宗应历十二年(962)卒于辽境。李澣死后,其兄李涛
收集他的文章,编为《丁年集》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