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晖(1827~1900),字伯香,学者称草堂先生。清诗人,道光七年(1827年)生于通州静海乡,世居吕四场。同治十二年(1873年)李芸晖举拔贡生入北京。他看到官场士大夫庸庸碌碌,不愿做官,旋即回乡。李芸晖主要兴趣是写诗,抒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景物的真情实感。晚清文学家范当世(通州人)称赞他有“李白
、杜甫之胸襟”。一生创作诗歌2000首,编成《草堂诗》4卷(已佚)。他为人正直,不喜欢议论人家过失。亲手创办吕四鹤城书院,规定课程,招收渔民、盐民子弟,普及文化,切磋文学艺术,关心文艺人才的成长。光绪元年(1875年)春,吕四沿海因水患发生饥荒,李芸晖倡导发放救济粮,救活饥民千余人。吕四场南毗海门厅界,地势低洼,海潮倒灌,遍地水汪,十年九灾。李芸晖建议开通蒿枝港,并亲自乘船测量,头戴草帽与民工一同挖河,风雨不避,第二年竣工。从此,上游水畅通入海,海潮不再倒灌,庄稼连年丰收。光绪二十六年,北方义和团运动直捣清廷,京城失守。形势突变,李芸晖十分惊愕,日夜忧虑不安,患脾泄,一病不起,同年九月二十九日病死,追封中宪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