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藻(1901—1942),原名友藻,字子芹。河北庙村(在龙港镇)人。家中世代务农,7个兄弟中,他居长。其父虽为农民,却深憾当地民智闭塞,文化落后,见陈藻从小颖悟,偏爱数学及格致(声光化电等科学)等读物,就决心培植他上进。陈藻天性淳朴、务实,中学毕业时,同学大多报考政法科目,以图他日捞得一官半职,陈藻别有抱负,考虑到国家更需注重实业建设,便独往南京,就读于河海工程大学。北伐后,国立中央大学创办,河海等校并入,陈藻专攻土木工程。每逢暑假回乡,便卷起裤管下田耕作,不改农家子弟本色。有暇便考察全县地理形势、水流状态和海堤陡门等水利设施,来检验、印证自己所学的知识。遇有好讼的乡邻请求代笔写状,就婉言谢绝:“和为贵,讼终凶。打官司的事我不内行。”
毕业后,获得工学士学位,担任江西省水利局、永嘉县建设局、芜湖县建设局等处课员,专司测量设计,前后6年,兢兢业业如一日。民国24年(1935)起,由助理工程师晋升为副总工程师。先在衡阳任粤汉铁路株(洲)韶(关)段分段长。25年全线通车后,调往浙赣铁路。26年抗日战争开始,大后方急需建设人才,陈藻席不暇暖,又被调往四川,参与成渝铁路的筹建工程。殚精竭虑,擘画经营,逾年才奠定始基。施工后,28、29两年留驻四川,任总段长。30年,更深入西康天全任川康公路总段长。
川康公路东起成都,西讫康定,原设计为日后兴建川藏公路张本,有很高国防意义和经济价值。陈藻负此重任,亲率员工进行勘探营建,经常跋山涉水,出没于瘴毒地带,冒风霜,犯寒暑,或指挥穿岩劈石,或督导跨岸架桥。既无畏二郎山的峻峭,也不避大渡河的湍急,特别是泸定县一带,留下频繁的足迹,而所经之处,必摄影留存以记录施工的实况。
31年冬,由于积劳成疾,而边僻地区又缺医少药,遂赍志殁于天全任所。交通当局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出殡之日,各界公祭,执绋者不下300人,灵柩寄厝于天全城东公路侧。伏枕所写的绝笔书连同讣告于十数日后才寄到老家,妻子及两男两女竟仍滞困在任所,最后赖朋友们的周济
,才艰难地回归故里。
1988年秋,族叔陈世伟从台湾回乡探亲,应陈藻长女要求,写了《子芹先生事略》,并作了这样的传赞:“学富术精,德操廉清。献身造路,福国利民。鞠躬尽瘁,勋绩可钦。天寿虽厄,长留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