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五(1914~1984),原名刘毓珩,巢县城人,蒙古族。陈其五幼年随祖父刘原道在家塾攻读经史,稍长受到北伐军的影响,追求新知识。先后在巢县中学、江苏杨州中学高中部学习。民国23 年(1934 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学习,不久,被选为清华学生会主席。在此期间不断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自然科学知识,与校内中共地下党人武衡、黄诚等人接触,倾向进步,成为有影响的学生代表人物。
“九·一八”以后,救亡运动普遍深入,陈其五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任学生救国会副主席。在此前后,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北平社联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之后,陈其五代表清华、燕京两校学生和其他学生代表一起南下,向国民政府-,与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还在南京、芜湖、武汉等地向各界同胞及武汉大学、省高等院校学生报告“一二·九”运动情况,发表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讲演。民国25 年5 月间,他返回清华继续参加学运,在中共的领导下向学校当局提出教育改革的要求。由于当时环境险恶,陈其五经组织决定为暂避国民政府缉捕离开北平。离校后,清华大学当局将他和黄诚等数名-领导人布告开除。
民国26 年,“七·七”事变时,陈其五在家乡和金戈及其兄弟从事抗日宣传和抗敌后援工作。11 月间到武汉与八路军办事处取得联系,根据叶剑英的意见,被派到山西卫立煌部工作,任秘书和战地工作团主任。陈其五参加中条山战役后,随卫立煌部退至冯家堡一带休整。次年2 月途经延安时,由任天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 年1 月,经组织决定离开卫立煌部,由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介绍到彭雪枫部(即后来的新军四师)工作,2 月在皖北亳县观音堂书案店地区正式参军,历任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淮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拂晓报》社长兼总等职。
民国34 年秋,中共华东局和新四军军部北上山东,中共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在淮南成立。11 月间,陈其五调任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民国36 年2 月。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成立,陈其五任前委委员、政治部宣传部长兼新华社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这一时期,解放战争逐步发展为大兵团作战。陈其五随-战于苏皖地区,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参加过涟水等战役,参加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重点进攻和外线出击,参加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起草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该文于1948 年12 月27 日发表,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对瓦解国民党军起着重要的宣传作用。
民国38 年4 月下旬,解放军胜利渡江。陈其五在常、苏、沪等地参加接管工作,曾任上海市军事接管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同年7 月起,在担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和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的同时,兼任地方工作;历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宣传部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上海高教科学工作部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56 年起,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在此期间,陈其五在上海从事党的宣传、教育、理论和文艺战线上的领导工作。1962 年,陈其五在上海主持传达周恩来、陈毅在广州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受到张春桥的追查。1963 年,在上海第二次文代会上支持巴金向党交心的发言,遭到左倾路线的-。1965 年被错误开除党籍,调到江苏农学院任教务处副处长。“0”期间,被-致残。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中共上海市委复查,决定给予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名誉。
1981 年,陈其五重新工作,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虽然身患癌症,仍然带病工作。1984 年9 月,在出公差途中突然发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