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41)
801、周巢尘
  周巢尘,计算机软件专家。原籍江苏南汇,1937年11月1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所长。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研究生期间,研读数理逻辑,师从胡世华院士。60年代末转入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系统的研制。自70
中国科学院院士
802、章梓雄
  章梓雄,流体力学、水动力学专家。1944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鄞县。1965年毕业于香港珠海书院机械工程系,1967年在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1971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座教授、非线性力学中心主任,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粘性流动、水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低雷诺数流动中,为解决斯托克斯内流问题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基本奇点,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
803、赵承嘏
  赵承嘏,药物化学家 1885年12月11日生于江苏江阴。少年时应举为秀才、廪生,后改从新学。1906年录取官费留英,1910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12年获瑞士工业学院理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日内瓦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6年8月6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进行中草药研究的先驱者。在生物碱的分离结晶方面有独到之处。分离
中国科学院院士
804、阎隆飞
  阎隆飞(1921.11.23-2001.1.16),生物化学家。北京市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系。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48年在植物叶绿体中发现碳酸酐酶的存在1963年首次发现高等植物中收缩蛋白(肌动球蛋白)的存在80年代后,证明花粉、卷须中普遍存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并证明玉米花粉的肌动蛋白在分子量、氨基酸组成、C末端、圆二色谱均与脊椎动物骨骼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12001)
805、都有为
  都有为, 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3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展了磁性、磁输运性质与材料组成、微结构关系的研究。研究了锰钙钛矿化合物的大磁熵变效应以及锰钙钛矿化合物小
中国科学院院士
806、徐宗本
  徐宗本,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副校长。1955年1月生于陕西省柞水县, 籍贯安徽岳西。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 1982年和1987年分别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 为稀疏微波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发现并证明机器学习的“徐-罗奇”
中国科学院院士
807、范守善
  范守善,材料物理和化学专家。1947年2月生于山西晋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3-1975年在清华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班专修,1981年在清华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在碳纳米管的控制合成和生长机理研究方面制备出碳纳米管阵列、连续碳纳米
中国科学院院士
808、周本濂
  周本濂(1931.10.20-2000.6.21),材料物理学家。安徽合肥人,生于江苏扬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开始研究材料热物性,建成全国高温热物性测试基地金属所部分。为重要国防任务的关键材料物性测试作出了贡献。烧蚀过程测热导、移动边界方程解析解和激光脉冲加热-降温法测比热等均有创新。导出非线性各向异性温度场和应力场表达式,对照CT检测,阐明了再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2000)
809、钟香崇
  钟香崇, 耐火材料专家。原籍广东潮安,1921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汕头。194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49年获英国里兹大学博士学位。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教授,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耐火材料科技工作。解决了平炉硅砖和高炉砖等技术问题,为当时恢复提高钢铁生产起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资源特点,组织指导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镁铝砖和高铝砖的研究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
810、钟惠澜
  钟惠澜(1901.6.24-1987.2.6),医学家。原籍广东梅县,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所长。首先证明了中国中华白蛉是黑热病的传染媒介及阐明犬、人、白蛉三者在黑热病传播流行环节中的关系,提出用骨髓穿剌的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并首先应用“钟氏”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方法诊断黑热病首次发现淋巴腺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11987)
811、常青
  常青,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1957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市,籍贯陕西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 . FAIA)。 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及历史环境再生设计研究。早期拓展了丝路建筑的中外比较领域。世纪之交以来提出了城乡风土建筑谱系的认知方法和保护与再生的系统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
812、支秉彝
  支秉彝(1911.9.19-1993.7.24),电信工程和测量仪器专家。江苏泰州人。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0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名誉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参加了我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制订工作,提出的建议对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57年从事锰铜电阻元件老化处理的研究,解决了国产锰铜的质量问题。负责电表三大关键元件(宝石、轴承、油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11993)
813、陈创天
  陈创天, 材料科学专家。1937年2月18日生于浙江奉化。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提出了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解释了各种主要类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并对探索新型非线
中国科学院院士
814、王阳元
  王阳元(1935.1.1-) 浙江宁波人。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1月1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柴桥镇。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至1983年,任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室主任。1982年至198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访问学者,从事合作研究。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至1992年,任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1986年至1992年
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815、郑万钧
  郑万钧(1904年6月24日—1983年7月25日),出生于江苏徐州。林学家、林业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郑万钧于1904年6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一个商人家庭。幼年在一所法国人办的职业学校读书,打下了法语基础。13岁考入江苏省第一农校林科,1924年毕业,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毕业后便留校工作。当时在东南大学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41983)
816、曹楚南
  曹楚南(1930年8月15日—),出生于江苏常熟。腐蚀科学与电化学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曹楚南小时候记忆能力强,很小就能背唐诗。1937年他刚开始上学不久,日本侵略者就闯进了他的家乡,局势很乱,小学停办。他到一个私塾学习,读了《论语》和《孟子》,中学在江苏梁丰中学度过,那是一所很有名的中学,他在那里受到了很好的基
中国科学院院士
817、刘颂豪
  刘颂豪,光学与激光专家。原籍广东顺德,1930年11月生于广东广州市,1951年毕业于广东文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研究稀土玻璃化学成分与其光学性质的关系,发展了高折射率低色散的稀土光学玻璃。研制成功的CaF:Dy2+红外连续固体激光器,是我国最早研究成功的三种固体激光器之一。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发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
818、夏建白
  夏建白,半导体物理专家。1939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196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低维半导体微结构电子态的量子理论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量子球空穴态的张量模型,获得重轻空穴混合的本征态,并给出正确的光跃迁选择定则。提出介观系统的一维量子波导理论,对任意复杂的一维介观系统给出了直观、简单的物理图象和解析结
中国科学院院士
819、严志达
  严志达,数学家 1917年11月1日生于江苏南通。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1949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4月30日逝世。 曾任南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微分几何、李群拓扑的理论研究。在大学期间,与陈省身教授合作,发表了关于积分几何运动基本公式的论文,被数学界称为“陈-严公式”,至今仍被广泛应用。是世界上最早算出特殊单李群的贝蒂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
820、林尊琪
  林尊琪,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1942年6月3日生于北京市,原籍广东潮阳。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研究生。现任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总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和X光激光研究等。研究高功率激光空间传输的基本物理问题,在神光Ⅱ激光装置研制中创新解决了同轴双程主激光放大器的新型空间滤波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