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38)
741、孙钟秀
  孙钟秀, 计算机科学家。原籍浙江余杭,1936年12月22日生于江苏南京。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南京大学技术科学学院院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持研制了国产系列计算机DJS200系列的DJS200/XT1和DJS200/XT1P等操作系统。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ZCZ分布式微型计算机系统。研究和开发了多个实用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如分布式单板机系统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742、高为炳
  高为炳,(1925.12.15-1994.3.30),自动控制专家。河南卫辉人。1948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航空系。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在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中,对鲁里叶系统绝对稳定性,用谐波平衡法研究含多个非线性元件的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变结构控制理论研究中首次提出了趋近律、品质控制、切换模式分类等新概念,建立了一套消除抖振,保证控制品质,适用于多输入及非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51994)
743、高世扬
  高世扬,无机化学家 1931年12月15日生于四川崇庆。195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8月22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早期师从柳大纲在盐湖调查中发现柱硼镁石,揭示湖水化学年变化四边形规律,完成盐卤太阳池相分离盐类,提取硼酸和锂盐中间试验。研究成盐元素化学,在盐水体系相平衡研究中开拓热力学非平衡态相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
744、高山
  高山,地球化学家 1962年6月30日生于青海省西宁市。198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主要从事大陆地壳结构和组成、壳幔交换作用及微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所获得的中国中东部地壳元素丰度已成为国际地球模型大陆地壳成分的重要数据基础。论证了大陆下地壳结构与组成的大尺度不均一性。发现与提出了下地壳拆沉再循环过程的关键证据,为中国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
745、侯虞钧
  侯虞钧,化学工程学家 1922年8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7年、1949年、1955年先后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工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化工实践硕士学位和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4月8日逝世。 曾任浙江大学化工系教授,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总工程师等。长期从事化学工程、化工热力学研究。与J.J.Martin
中国科学院院士
746、孙大中
  孙大中(1932年6月20日—1997年5月1日),出生于山东威海。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孙大0生在山东省威海市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家中世代务农,父亲后来经商,母亲是家庭妇女。孙大中在家乡度过幼年,后全家迁居天津。新中国成立不久,孙大中随父亲到了香港,就读于香港华南中学。一年后返回内地,19
中国科学院院士
747、石青云
  石青云 ( 1936.8.14.—2002.12.9. ) 四川合州县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模式识别和图像数据库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早年家境贫寒,在艰难困苦中读完小学,毕业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在地下党组织的资助下读完中学,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53年考取北京大学数学系。三年级在微分方程专业创始人申又振教授指导下做学年论文。四年级被吸收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2002)
748、傅鹰
  傅鹰(1902.1.19-1979.9.7)祖籍福建省福州市,著名胶体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902年1月19日出生于北京。1919年,由北京汇文学校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22年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美国Michigan大学研究院,获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秋回国,同年至1931年,先后受聘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东北大学。1931年,任青岛大学化学系教授。1934年,改任重庆大学教授、化工系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21979)
749、汤佩松
  汤佩松,(1903.11.12-2001.9.6),植物生理学家。湖北浠水人。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7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学士学位,1930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早年发现海星卵受精后呼吸增强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在植物中的存在1946年用绿色小球藻证明光合作用的氧化还原电位势在光暗下的差异从而确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32001)
750、陶诗言
  陶诗言,气象学家 1919年8月1日生于浙江嘉兴。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为我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发展和培养大批天气预报专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为我国“两弹”试验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保障,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对中国寒潮和梅雨的研究划分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751、田奇隽
  田奇隽,地质学家 土家族。1899年2月13日生于湖南张家界(原大庸县)。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5年9月15日逝世。 曾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总工程师、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20世纪50年代组织并参与中南及全国重点地区地质矿产勘察主持制定了数十种地质矿产勘探规范审批了大量的矿产储量勘探报告。作为核工业矿产资源调查领导小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752、冯纯伯
  冯纯伯,自动控制学家。1928年4月16日生于江苏金坛。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58年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电机系,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4年为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方面,根据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提出一种消除最小二乘辨识中的偏差的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建模新方法,可用于开环
中国科学院院士
753、方肇伦
  方肇伦,分析化学家 1934年8月16日生于天津。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原子光谱、流动分析及分析系统微型化研究。在我国最早从事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研究,在理论和实验技术上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以非平衡溶液处理学术思想为指导,全面发展了流动注射分离与预浓集的理论与实验技术。在流动注射与原子吸
中国科学院院士
754、孙殿卿
  孙殿卿,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 1910年3月1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协助李四光创建并发展了地质力学和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最早参与建立了广西区域地层系统和构造运动演化史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发现柴达木盆地大油苗及反“S”
中国科学院院士
755、郭承基
  郭承基,地球化学、矿物学家 1917年1月21日生于山西清徐。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理学部地质矿物学教研室。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7年2月13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参与开拓中国稀有元素矿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建立和拟定了稀有元素矿物化学全分析系统并被广泛应用。参与领导“白云鄂博矿床物质成分、地球化学及成矿规律
中国科学院院士
756、吴阶平
  吴阶平(1917.1.22-2011.3.2)生于江苏常州。曾任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欧美同学会会长。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172011)
757、侯德封
  侯德封(1900年4月8日—1980年2月24日),字洛村,出生于河北高阳。矿床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1955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幼年时期的侯德封,少言寡语,喜欢独处,不善交际,但天资聪慧,兴趣广泛,喜思考,善用心,熟读四书五经,还特别喜欢诗画。父亲侯耿灿是前清的秀才,同当时的维新派进士齐令宸至好,主张读书办工业,认为只有科学才能使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01980)
758、郭慕孙
  郭慕孙, 化学工程学家 1920年6月24日生于湖北汉阳,籍贯广东潮州。1943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曾任该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早年发现液-固和气-固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态化现象,分别命名为“散式”和“聚式”流态化,已成为化学工程术语。后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759、郭文魁
  郭文魁(1915年6月18日—1999年9月),字光甫。出生于河南安阳。矿床地质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郭文魁出生于河南农村,幼年时期家乡饱经军阀混战之苦,从小学到大学为躲避战乱3次辍学,这更加激发了他努力求学、读书救国的决心。他对博物学知识很感兴趣,1930年,考入北平市立第二中学,选上英文理科班。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自二年级起一直是优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1999)
760、郭燮贤
  郭燮贤,物理化学家 1925年2月9日生于浙江杭州。1946年毕业于重庆兵工大学应用化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6月4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早年完成了合成汽油制-催化剂研制和工业化试验。推导论证化学吸附与催化反应之间的联系,发表“化学吸附覆盖度与动力学关系”和“合成氨反应速度与氮、氢吸附的关系”等论文参与并协助领导了合成氨原料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