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31)
601、李永舫
  李永舫, 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8月10日出生于重庆市,籍贯河南睢县。1982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化工系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光电功能高分子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以及电极界面修饰层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通过共轭支链来拓展聚合物共轭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2、江龙
  江龙, 物理化学家 1933年1月1日生于上海,籍贯福建建瓯。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胶体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俄罗斯胶体杂志国际版和《中国科学》等四家国内杂志的编委。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硅酸凝胶和浓分散体系的结构与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3、江雷
  江雷, 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5年3月生于吉林长春,籍贯江苏镇江。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该校化学系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日本东京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1994年回国后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神奈川科学院研究员。现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仿生功能界面材料的制备及物理化学性质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4、江桂斌
  江桂斌,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57年11月生于山东莱阳,籍贯山东莱阳。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1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化学会ES&T杂志副主编、《环境化学》主编、《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5、计亮年
  计亮年, 生物无机化学家 1934年4月2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鄞县。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曾任该院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生物无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系统地研究了钌等小分子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与DNA的作用及其机理在合成大量小分子配合物的基础上,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理论计算(密度泛函法)等总结了这些配合物的不同组成、结构与DN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6、黄志镗
  黄志镗,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家 1928年5月2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黄岩。195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50年代从事有机硅化合物和有机硅高分子的研究。60年代起从事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增强塑料及耐高温高分子的研究,为防热材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交联型聚酰亚胺和合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7、黄乃正
  黄乃正,有机化学家 1950年11月25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台山。1973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197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化学讲座教授、新亚书院院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研究,早期从事红霉素的全合成,后从事高张力分子的合成及若干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得到了一种稳定的具有环间连接的三苯骈环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8、吴云东
  吴云东, 理论有机化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1957年生于江苏溧阳。198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6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的研究。提出Sharpless环氧化反应的机理,用理论方法解决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机理及其立体化学对钼-烷烯基催化物催化烯烃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和炔烃复分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及立体化学进行了理论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9、郭景坤
  郭景坤, 材料科学家 1933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籍贯广东新会。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国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二届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60年代在高铝氧高频绝缘瓷与金属的真空气密封接工作中,在深入研究陶瓷/金属封接机理的基础上,提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0、李灿
  李灿k, 物理化学家 1960年1月23日生于甘肃永昌。1983年毕业于张掖师专化学系。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催化理事会副主席。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的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和同位素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1、何国钟
  何国钟, 物理化学家 1933年5月5日生于广东南海。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化工机械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50年代曾从事固体粒子流态化基本性质及石油重残油流态化焦化的实验研究。60年代开展固体和固液火箭推进剂燃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对固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2、何鸣元
  何鸣元,石油化工专家 1940年2月8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苏州。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ELSEVIER出版社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编委绿色化学课题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致力于将科学认识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在炼油化工催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3、冯小明
  冯小明,有机化学家。四川大学教授。1963年10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武胜县,籍贯四川武胜。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8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手性合成方法研究,在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新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工作。设计合成了具有柔性烷基链接的C2对称性双氮氧酰胺化合物配体,建立了结构多样、中心金属种类丰富、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4、段雪
  段雪, 应用化学家。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员。1957年1月生于北京市,籍贯北京。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北京化工学院化学系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在“以产品性能导向的插层结构设计”和“以产品生产导向的插层过程控制”方面开展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发展了插层结构阻燃抑烟材料、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5、丁奎岭
  丁奎岭,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6年3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市,籍贯河南永城。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90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手性催化合成领域的研究。针对不对称催化反应选择性和效率的核心科学问题,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手性催化剂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建立了“组合不对称催化”方法,发展了一系列高效、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6、黄如
  黄如,女 微电子器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1969年11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福建南安。199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199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7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微电子低功耗器件及工艺研究。提出并研制出面向低功耗高可靠电路应用的准SOI新结构器件和面向超低功耗电路应用的肖特基-隧穿混合控制新机理器件。发展了适于十纳米以下集成电路的围栅纳米线器件理论及技术,系统揭示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7、保铮
  保铮,电子学家。1927年12月1日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长期从事雷达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60年代初主持研制成国内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70年代初发明用以测定埋地电力电缆故障的“冲击闪络法”,解决了供电部门的一大难题。70年代中期以来,在数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和自适应信号处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8、孙大业
  孙大业,细胞生物学家。1937年7月25日生于浙江杭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河北师范大学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细胞信号转导”领域中植物钙调素(CaM)及质外体多肽信使的研究。⑴在10余种植物质外体中检出CaM,证明细胞外存在CaM具有普遍性。⑵发现质外体CaM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调节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增强Rubisco小亚基基因表达等功能。⑶在花粉中首先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
619、黄本立
  黄本立,光谱化学家 1925年9月21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1945-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物理系。厦门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及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等。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原子光谱/质谱分析研究。早年创立了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620、唐本忠
  唐本忠, 高分子化学家。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57年2月生于湖北潜江,籍贯湖南津市。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系,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方-的探索、先进功能材料的开发以及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研究。发明了合成炔类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