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3)
41、陈能宽
  陈能宽(1923.4.28--2016.5.27 )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湖南省慈利县人,男,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员。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实验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19232016)
42、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 字慰孙,生物学家、教育家。浙江鄞县人。童第周1918年入宁波师范学习,192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1930年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法国留学,获博士学位。1934年他不顾日本即将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先后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任
著名实验胚胎学家(19021979)
43、顾诵芬
  顾诵芬,飞机空气动力学家。1930年2月4日生于江苏苏州。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要从事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主持歼八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任歼八飞机型号总设计师,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担任歼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44、许杰
  许杰(1910—1989),号兴吾,广德县誓节渡人。7岁上学,小学毕业后,赴湖州浙江省立三中就读。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转入该校地质系,受业于李四光教授等名师。此间,参加了“五四”-。1925年大学毕业后,许杰在安庆建华中学和安庆一中等校任教。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怀宁中心县委委员。北伐军抵武汉后,他奔波于安庆和武汉之间做联络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通知他转移隐蔽。他辗转回到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1989)
45、庄小威
  美国国籍,生物物理学家。1972年1月生于中国江苏。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哈佛大学D. B. Arnold 科学教授,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授。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庄小威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物理学。她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单分子荧光共振转移等光子学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开拓性贡
中国科学院院士
46、刘永坦
  刘永坦,电子工程专家。原籍湖北武汉,1936年12月1日生于江苏南京。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研制新体制对海探测雷达,突破11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在强海杂波、电台干扰及大气噪声背景下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问题,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在逆合成孔径雷达研究中,发展了运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47、郭永怀
  郭永怀,力学家、应用数学家 1909年4月4日生于山东荣成。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被追认为烈士。 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91968)
48、褚君浩
  褚君浩(1945.3~),江苏宜兴人。红外物理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褚君浩,男,1945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2003年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长期从事红外
中国科学院院士
49、黄纬禄
  黄纬禄,“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1916年12月出生,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11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95岁。黄纬禄同志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开创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先河,突破了我国水下发射技术和固体发动机研制技术,探索出了一条我国
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19162011)
50、林国强
  林国强, 有机化学家 1943年3月7日生于上海,籍贯福建福清。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现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1992年至今,任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地区执行。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建立了亚毫微克级测定
中国科学院院士
51、杨玉良
  杨玉良,高分子科学家 1952年11月14日生于浙江海盐。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86~1988年在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复旦大学教授,连续两次“973”项目——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聚烯烃的多重结构及其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将分子轨道图形理论中的唐-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
52、陈竺
  陈竺, 分子生物学家。1953年8月17日生于上海。1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为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马普学会柏林分子遗传学研究所外籍会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曾任国家卫生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
53、路甬祥
  路甬祥,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籍贯浙江慈溪。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1964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学习 1964—196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54、刘必治
  刘必治(Bede Liu)美国国籍,信息科学家。1934年9月生于上海。1959年获得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刘必治是国际公认的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先驱者。他持续性地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数字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化,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获得IEE
中国科学院院士
55、查全性
  查全性(1925—),泾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查秉钧为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早年留美,主攻物理学,上世纪30年代回国后,先任中央大学教务长,不久受排挤来到武汉大学,解放后任华中科大校长。查全性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至1959年在前苏联电化学创始人A. H.弗罗姆院士指导下从事电极过程研究。1959年回国后一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化学系主任。查全性近50年来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
56、徐立之
   加拿大国籍,高等教育及基因学家。1950年12月生于上海市。1979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教授。1990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徐立之长期致力于遗传学研究,在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致病基因的定位、分离及突变分析,以及对这种常见基因缺陷疾病的分子发病原理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发现了首个与囊性纤维化连锁的DNA标记,并在人类第7号染
中国科学院院士
57、许宁生
  许宁生, 真空微纳电子学家。中山大学教授。1957年7月生于广东普宁,籍贯广东澄海。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1986年获英国Aston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校长,曾任中山大学校长。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真空微纳电子学研究工作,主要开展了新型场发射冷阴极和真空微纳电子源阵列器件的基础研究,以及它们在功能器件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研究了大面积金刚石及相关薄膜场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
58、高华健
  美国国籍,固体力学家。1963年12月生于中国四川成都。18岁即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198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布朗大学的冠名教授,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高华健的研究领域是固体的宏微观形变和破坏行为。他主要的三项科学成就是:创立基于微观机制上的应变梯度理论和发展微纳米塑性变形机制的模拟计算,建立纳米生物结构的力学理论体系,创立超音速和超弹性动态断裂力学。基于位错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
59、蒲慕明
  蒲慕明(Muming Poo)美国国籍,神经生物学家。1948年10月出生于南京。1974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生物物理系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ul Licht杰出生物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蒲慕明在神经轴突生长的导向、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元电活动对突触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周其凤
  周其凤(1947.11.20-) 湖南浏阳人。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7年11月20日生于湖南浏阳。1959年毕业于浏阳泮春完全小学,1962年毕业于浏阳三中初中,1965年毕业于浏阳一中高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化学家冯新德先生。1979年以优异成绩通过高教部留学生考试,成为北大首批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