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22)
421、於崇文
  於崇文,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 1924年2月15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动力学和地质系统复杂性研究,将基础地质和矿床学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开拓出五个创新的学术领域:(1)用多元分析、随机过程和随机场研究地质系统、地质过程和地质学场。(2)用非平衡、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2、翟明国
  翟明国,地质学家 1947年12月24日生于河南济源。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2年和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大学教授、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3、赵柏林
  赵柏林(1929年4月16日—),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大气科学与遥感技术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赵柏林幼年入私塾,熟读诗书。10岁时父母先后逝去,不久外祖父又病故。家境的变化,使他从小就树立了自立自强的信念。1945年,赵柏林考入北京师大附中读高中,老师的教育、鼓励,使他的视野顿开。他对于代数中的拉格朗日内插法及四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4、姚檀栋
  姚檀栋,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7月生于甘肃省通渭县,籍贯甘肃通渭。1978年在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学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在该校获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国际冰川学会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常务理事。他和合作者通过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5、殷鸿福
  殷鸿福,地层古生物学及地质学家 1935年3月15日生于浙江舟山。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教育部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推动古生物学与地质学全面结合系统介绍间断平衡论、新灾变论、事件地层学提出地质演化突变观。发表我国首部生态地层学专著。提出生物-有机质-有机流体生物成矿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6、杨元喜
  杨元喜,大地测量专家, 1956年7月出生于江苏泰县。1980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博士学位。1996获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导航应用管理中心研究员。曾任郑州测绘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第四委员会秘书;《测绘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科协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专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7、赵其国
  赵其国,土壤地理学家 1930年2月25日生于湖北武汉。1953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我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在热带土壤发生研究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指出运用红壤渗透水组成、游离铁等作为红壤化过程指标的重要性,对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8、郑度
  郑度,自然地理学家 1936年8月26日生于广东揭西,籍贯广东大埔。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首席科学家。我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带主要类型的分布图式划分了青藏高原的垂直自然带为季风性和大陆性两类带谱系统,构建其结构类型组的分布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9、许厚泽
  许厚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1934年5月4日生于安徽歙县。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62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理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从事近代外部重力场逼近理论研究。模型逼近方面,发展带约束条件的高逼近级高异常与垂线偏差统一逼近理论和截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0、许志琴
  许志琴,构造地质学家 1941年8月14日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87年获法国蒙贝利埃大学构造地质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973”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地质研究所所长。首先将构造地质学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定量分析运用在青藏高原和中国造山带的研究中,厘定了我国5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1、杨树锋
  杨树锋,构造地质学家。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主任。1947年5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籍贯浙江绍兴。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1981年和1984年分别获该校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成对花岗岩带”的概念,揭示了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高温高压下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丰富了花岗岩成因理论;发现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并提出了大火成岩省与特提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2、杨文采
  杨文采,地球物理学家1942年10月 3日生于广东大埔。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 1981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留学,1984取得博士学位。1987年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大地构造与动力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地球物理与化学勘查研究所所长,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正反演理论方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3、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 1935年10月9日生于江西吉安,籍贯江西上饶。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参加和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提出铁陨石成因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线照射历史理论和地质体中宇宙尘的判断标志提出地球核转变能演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4、赵鹏大
  赵鹏大,数学地质、矿产普查勘探学家 满族,1931年5月25日生于沈阳,籍贯辽宁清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及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系统研究了矿产勘查中数学模型的应用。建立了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及方法体系。在对宁芜、个旧、铜陵及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5、邓起东
  邓起东, 地质学家 1938年2月23日生于湖南双峰。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对我国华北及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有深入研究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新的发展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6、周志炎
  周志炎,古植物学家 1933年1月11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海宁。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参加“中国各纪地层”与“中国各门类化石”综合性论著的编写,主持东北、中南等地中生代含煤地层及古生物群的综合研究。首次系统研究我国南方早侏罗世早期植物群阐明满江红大孢子壁超微结构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7、冯士筰
  冯士筰, 物理海洋和环境海洋学家 1937年3月8日生于天津。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与合作者提出了超浅海风暴潮理论和数值预报模型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和“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风暴潮专题,为我国风暴潮数值预报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一种拉格朗日余流和长期物质输运的理论模型,建立了以拉氏时均速度的最低阶近似—物质输运速度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8、丁国瑜
  丁国瑜, 地质学家 1931年9月18日生于河北高阳。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曾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06项目主席。 长期从事新构造、活动构造、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在建立我国地震监测、分析预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9、陈运泰
  陈运泰(1940.8.10-) 原籍广东潮阳,生于福建厦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0年8月10日生于福建厦门,4岁启蒙,先后就读于大同小学、侨师附小、粤侨小学、大同中学,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该系一分为四,分在地球物理系,1962年毕业,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曾融生教授门下。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同年留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
440、程国栋
  程国栋, 冻土学家 1943年7月11日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国际冻土协会主席等。 从事冻土学和干旱区生态水文和生态经济研究。创造性地提出近地面厚层地下冰形成的重复分凝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