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20)
381、舒红兵
  舒红兵,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学系,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5年于美国Emory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免疫学专家,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
382、王文采
  王文采,植物分类学家。1926年6月5日出生,山东掖县人。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毛茛科、荨麻科、紫草科、苦苣苔科等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发现20新属,约550新种。根据他揭示出的演化趋势,对翠雀属、唐松草属、侧金盏花属、铁线莲属、楼梯草属、苎麻属、石蝴蝶属和唇柱苣苔属的分类系统作了重要修订。建立了赤车属、微孔草属、后蕊苣
中国科学院院士
383、叶玉如
  叶玉如,女,神经生物学家。1955年7月30日生于香港,原籍广东台山。1977年毕业于美国Simmons学院,198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理学院副院长、生物化学系主任和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运用现代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方法,探讨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元发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用于治疗神经性病患的可能性。首先或参与发现了NT3,NT4和NT7
中国科学院院士
384、魏江春
  魏江春,地衣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11月1日生于陕西咸阳。195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1962年毕业于苏联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苏联生物科学副博士。1995年获俄罗斯生物科学博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对中国地衣分类与区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在世界范围石耳科研究中,以多性状综合分析-述的新二属系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并被收入1993年《世界子囊菌系统大纲》及199
中国科学院院士
385、薛社普
  薛社普,细胞生物学家。1917年9月26日出生,广东新会人。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博物系,1947年获该校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理科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对细胞分化规律及其可调控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我国男性生殖生物学及节育药棉酚等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创建了网织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
386、吴旻
  吴旻,肿瘤遗传学家。1925年12月出生,江苏常州人。195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61年获苏联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8-1961年在苏联和1961年回国后开创了苏联和我国的现代人体细胞遗传学研究。1974年开始对我国北方食管癌的遗传病因进行研究,80年代初提出通过遗
中国科学院院士
387、张亚平
  张亚平k, 分子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1965年5月1日生于云南昭通,原籍四川资中。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 从事灵长类、食肉类等一系列动物类群的研究,澄清了这些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线粒体基因组作为主要遗传标记研究东亚人群的遗传多样性,揭示了东亚人群进化的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
388、赵尔宓
  赵尔宓,动物学家。1930年1月30日生于四川成都。1951年毕业于华西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两栖爬行动物分类研究中,描述和命名38个两栖和爬行动物新种(或亚种)和2个两栖动物新属。与美国学者KraigAdler合作编著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是全面系统论述我国661种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第一部专著。我国首批入藏考察的两栖爬行动物学者之一,为西
中国科学院院士
389、田波
  田波,病毒学家,1931年12月25日出生,山东桓台人。1954年毕业于原北农大植保系。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2001年兼任武大生科院及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4至79年研究了病毒与高温对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的作用,发现病毒感染后在低温条件下马铃薯产生耐病性而不发生退化。所提出的无病毒种薯生产方案,在我国广泛应用。1980年开展亚病毒研究:83年在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0、谢华安
  谢华安,植物遗传育种学家,1941年8月16日生于福建龙岩。1959年毕业于福建省龙岩农业学校。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三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在“恢复系亲本的选择技术”、“测0组技术”、“抗瘟性筛选育种程序”和“杂交水稻中稻制种技术”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育成我国杂交水稻亲本遗传贡献最大的恢复系“明恢63”。主持育成中国稻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1、张旭
  张旭k,神经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1961年8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江苏宜兴。198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4年获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研究。系统性地研究了慢性痛的背根节和脊髓基因表达谱,发现了内源性钠钾泵激动剂等新的痛觉信息调控系统,为临床镇痛及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2、杨福愉
  杨福愉,生物化学家。原籍浙江镇海,1927年10月30日生于上海市。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60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获哲学博士学位(ph.D)。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生物膜研究。发现Mg2+对线粒体H+-ATP酶重建于脂质体具有关键作用,提出Mg2+通过改变膜脂流动性影响H+-ATP酶构象与活性模型进而提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3、孙曼霁
  孙曼霁,生化药理学家。原籍河南安阳,1931年8月3日生于河南开封。1954年毕业于第五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化学战剂中毒及防治的生化机理研究。揭示梭曼膦酰化AchE老化机制阐明梭曼及其类似物结构与老化间的规律性发现G类毒剂的酶促合成及中毒动物体内游离毒剂的存在研究了V类毒剂对AchE的作用方式发现了需氧及不需氧两类VX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4、张明杰
  张明杰,结构生物学家。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1966年9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县(现鄞州区)。198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1993年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系统研究了架构蛋白在构建神经信号转导复合物中的功能及分子机理;提出了多结构域蛋白质中各结构域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超结构域的概念;发现PDZ结构域与细胞膜上磷脂相互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5、吴祖泽
  吴祖泽,实验血液学家。1935年10月19日出生,浙江镇海人。195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阐明了急性与低剂量率g线连续照射下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损伤程度与累积照射剂量之间存在的双相特征的机理。对这些动物的观察结果在以后发生的几起放射-故病例的病程中得到了证实。应用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作为遗传学标志,揭示了造血干细胞群的不均一性。对人胚胎发育中肝脏造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6、王福生
  王福生,传染病学、肝病学专家。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1962年8月生于安徽省枞阳县,籍贯安徽枞阳。1984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2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纽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重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结合临床难题开展研究。首次揭示了乙型肝炎临床免疫学特征及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7、郝跃
  郝跃,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电子学专家。2014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3月生于重庆市,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199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国际IEEE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专家组组长,总装备部微电子技术专家组组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8、孙儒泳
  孙儒泳,生态学家。1927年6月12日出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它平行地出现于两种小啮齿类,生活在草甸中的普通田鼠(Microtusarvalis)和森林中的欧鼦(Clethrionomysgl
中国科学院院士
399、石元春
  石元春,土壤学家。1931年2月18日出生,湖北武汉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和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提出了黄土高原更新世古土壤地理、分类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演替的系列提出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揭示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共存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400、万卫星
  万卫星(1958年7月1日—),出生于湖北天门。空间物理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加入九三学社。万卫星的家乡湖北天门是我国著名鱼米之乡,民风淳朴,素有爱读书的传统。只可惜他小学、中学正逢“文革”10年,完全没有正常的学习环境。但他从小立下当科学家的志向,利用一些可能的机会汲取知识的营养。课堂上老师讲不到的他就自学,教材上没有的他就阅读课外书籍。老师被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经常开
空间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