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3)
41、王景全
  王景全(1937.11.8- )桥梁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主研军事渡河(海)工程,包括1.渡河(海)工程特种保障技术研究,为部队强渡江河及渡海登陆作战机动提供新技术手段;2.军地交通一体化研究,提高交通运输快速保障和综合保障能力;3.军用浮桥工程研究,为部队机动克服特大江河及特种江河障碍提供技术保障;4.多浮体结构工程理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42、吴中如
  吴中如(1939.9.9- )水工结构专家。江苏省宜兴市人。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及安全监测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题6项,国家三峡重大基金课题、重点基金和973等8项,三峡临时船闸、升船机和二滩等工程项目5项,龙羊峡和佛子岭等科研项目60多项,先后获国家、省部委科技奖14项,其中国家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3项。在变形监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43、卢耀如
  卢耀如(1931.5.1-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及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勘测研究,如:负责查明官厅水库渗漏塌陷;南津关坝区勘测研究,为三峡工程选坝提供论据;指导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上水利水电枢纽,如乌江渡水电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44、孟建民
  孟建民(1958.2.7- )建筑师。江苏徐州人。199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兼任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教授。被先后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梁思成建筑奖、南粤百杰人才奖。 主持设计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昆明云天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45、王家耀
  王家耀(1936.5.1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曾任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教授。从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最先在国内创办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建立与应用、地图生产自动化与一体化、地理信息工程等新专业。主持国防型号项目等20余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46、梁文灏
  梁文灏(1941.9.18-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出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曾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委员会理事。现任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工程师。 在四十多年第一线工作经历中,先后主持了450多座铁路隧道和20多座公路隧道的勘察设计,其中:有七十年代海拔高度世界第二的青藏铁路西格段关角隧道和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47、谢礼立
  谢礼立(1939.3.11- )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哈工大土木学院教授;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会长;曾连续9年被联合国聘为联合国国际特设专家组专家和联合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先后被选为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副主席,《国际强地震学学会》主席;《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学会 (IASPEI) 》执行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是地震工程与安全工程,研究重点是城市防灾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48、魏敦山
  魏敦山(1933.5.30- )建筑设计专家。浙江省慈溪县人。1955年上海同济大学本科毕业。曾任上海市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建筑师。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称。1994年荣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与80年代的上海游泳馆,先后获市级及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8年这二项设计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49、钮新强
  钮新强(1962.7.2- )水工结构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0余项,是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及三峡等工程专项科研30余项。主持设计了世界首座全衬砌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0、王光远
  王光远1924年3月生,男,汉族,温县黄庄镇南韩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46年参加工作。历任助教、讲师、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我国著名工程力学和结构工程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所长,系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学家。王光远出身于小学教师家庭。从小倍尝生活之艰辛,目睹军阀、土匪和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科学救国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1、李猷嘉
  李猷嘉(1932.11.21- )燃气供应专家。江苏省常州市人。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科学会理事长、国际燃气联盟(IGU)理事、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从事城市燃气工作五十余年。在任教期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燃气工程专业和最早的实验室建设工作。调入华北院后,曾完成获奖的研究课题数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2、吕志涛
  吕志涛(1937.11.4- )结构工程专家。浙江省新昌县人。1965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东南大学教授、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完善了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如:提出了两类斜裂缝理论,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双向偏拉构件计算及抗剪设计、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并列入设计规范。提出了预应力结构抗震设计、裂缝控制和超静定预应力结构计算方法,为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发展了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3、王超
  王超(1958.07.19- )水资源保护专家。江苏省滨海县人。1984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农水系。1995年获河海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与水质改善工程的科技工作,参与全国水功能区划、太湖水污染治理、江苏等省部分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相关科研与工程建设工作,成果与成效显著。获国家自然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4、钱七虎
  钱七虎(1937.10.26- )防护工程和地下工程专家。江苏省昆山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5年毕业于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总参科技委常委、总装科技委顾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荣誉会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 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军队重大科研任务,以及装药量亚洲第一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与时为我国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机库防护门计算,在工程防护、岩石力学及地下空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55、彭永臻
  彭永臻(1949.2- )污水处理专家。山东省莱州市人。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获环境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针对污水脱氮除磷处理的重大需求,不断地突破关键技术,为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建设、升级改造和运行控制水平以及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6、谭述森
  谭述森(1942.01.30- )卫星导航系统总体设计专家。重庆开县人。1965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 长期从事大地测量装备和卫星导航系统设计论证与应用研究,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参与了北斗系统三个发展阶段的顶层设计与研制建设,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之一。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7、王小东
  王小东(1938.10.3- )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专家。生于甘肃兰州市,原籍山东平度市。1963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和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长期在新疆从事建筑设计和理论研究工作。主要设计作品有乌鲁木齐烈士陵园,新疆博物馆,新疆地矿博物馆,乌鲁木齐红山体育馆,新疆国际大巴扎等。其中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五项。2005年获国际建协(UIA)罗伯特.马修奖(改善人类居住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8、缪昌文
  缪昌文(1957.8.19- )建筑材料专家,江苏姜堰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材料与制品专业,获学士学位。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专家,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混凝土抗裂关键技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技术、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9、张杰
  张杰(1938.2.27- )给水排水工程专家。辽宁省本溪市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工学院,1985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特聘总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和验证了生物固锰除锰机理,纠正了传统技术误区,解决了半个多世纪来地下水除锰难题。在国内率先开发厌氧·好氧-气浮·好气滤池之污水净化再生全流程,主持创建了国内首座污水再生水厂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60、郑皆连
  郑皆连,路桥工程专家。1941年7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1965年8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教授级高工,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顾问,广西科协主席。1968年首创我国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新工艺,解决了不立拱架修建拱桥的难题。1976年主持设计了广西第一座无支架施工钢筋砼箱拱桥,十多年中修建此类大桥40多座,占当时广西公路大桥总数70%。1992年任邕宁邕江大桥钢骨钢筋砼拱桥设计与施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