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4)
61、陈学庚
  陈学庚(1947.4.29- )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江苏省泰兴市人,1968年毕业于新疆兵团奎屯农校。 长期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和推广工作,突破了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克了滴灌技术大规模应用农机装备难题,研发了多项棉花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机具。为促成新疆棉花产量两次飞跃提供了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撑,为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62、沈国舫
  沈国舫(1933.11.15- )林学及生态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嘉善县。1956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的学科带头人。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适地适树、混交林营造及干旱地区造林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第一个提出了分地区的林木速生丰产指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63、山仑
  山仑(1933.1.19- )作物生理学和作物栽培学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龙口。1962年获前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及农村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我国旱地农业的学术带头人。提出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及发展旱农生产的若干新论点。开拓了旱地农业研究的生理生态领域,证明有限水分亏缺对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64、李文华
  李文华(1932.1.15- )生态学和森林学家。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 1961年获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森林生态和资源生态工程的研究:专著《西藏森林》填补了地区空白,为高原森林保护与合理利用起到了奠基作用;建立了高原森林、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优化模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领导西南资源开发研究,为国家发展战略向西部转移提供了科学依据;倡导生态农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65、印遇龙
  印遇龙(1956.1.23- )动物营养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197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1997年获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的研究,在其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率领团队发表SCI论文85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11部。畜禽氮磷代谢调控及其安全型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66、李坚
  李坚(1943.02.13- )木材科学专家。辽宁省阜新市人。1966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木材利用系,1987年获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博士学位,1989~1990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院进修。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原东北林业大学校长。 与同行专家合作,积极推进木材科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在木材保护学、生物木材学、木质环境学和生物质复合材料学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科研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67、向仲怀
  向仲怀(1937.7.3- )蚕学遗传育种专家。重庆市武隆县人。1958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蚕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家蚕基因库。建立了家蚕基因的连锁检索与定位系统和涵盖各染色体的近等位标记系统;新发现W-5等20多个基因。研究发现四川省灾害性蚕病壁虱病病源,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解决了关键问题。主持育成优质高产蚕品种东钟×武七苏、日3×中5.6、夏芳×秋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68、刘兴土
  刘兴土(1936.9.10- )湿地生态学专家。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原籍福建省永春县。195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工作在我国湿地生态与东北区域农业生态研究第一线。曾任全国湿地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松嫩—三江平原区域治理科技攻关技术负责人。合作完成的“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和“松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69、赵振东
  赵振东(1942.9.25-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山东省德州市人。196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1983年获湖南农学院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山东省政府参事。 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高产育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创新了品质育种方法与技术,育成优质高产面包小麦济南17、面条小麦济麦19和面包面条兼用小麦济麦20;培育出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连续4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70、张洪程
  张洪程(1951.2.24-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家。江苏省南通市人。1975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主任,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教学、科研及推广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重大或重点课题30多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71、宋宝安
  宋宝安(1963.4.22- )农药学专家。出生于广东省深圳市。198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 2003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药学博士学位。现任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长期带领科研团队从事农药创新研究和应用工作,在防控农作物病毒病害和土传病害新农药创制和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72、喻树迅
  喻树迅(1953.11.1- )棉花遗传育种专家。湖北麻城市人。197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棉花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棉花遗传育种研究,提出我国短季棉区划并长期主持短季棉育种,组织并参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培育,主持或参加育成棉花新品种19个,累计推广约2.6亿亩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73、吴孔明
  吴孔明(1964.07.18- )农业昆虫学专家。河南省固始县人。1984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1994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 长期带领科研团队从事农业害虫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工作。研究明确了棉铃虫在我国各地的迁飞规律,为我国棉铃虫区域性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阐明了转基因抗虫棉花生态系统害虫种群演替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为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74、石玉林
  石玉林(1936--)福建长乐人。自然资源考察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在中国首次系统地阐述土地资源的基本理论,提出中国一比一百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工程,推动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开拓土地资源工程学的新学科领域;领导多学科的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的综合考察研究项目。多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他曾获得从事野外考察工作者的竺可桢奖章。 主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1:100万土地资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75、李玉
  李玉,1944年1月30日出生,菌物学专家(学家)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原籍山东济南。1967年毕业于 山东农学院。现任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曾任吉林农业大学校长。获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学位。30余年来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发表新种36个,此前尚无中国人命名的新种。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育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