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5)
81、黄崇祺
  黄崇祺(1934.11.7- )金属导体专家。江苏省常熟市人。1957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一直在上海电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双金属和再生铜压力加工制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涉及架空导线及其试验、电气化铁路用接触导线、电工用铝导体及其稀土优化综合处理技术、电工用铜合金和铝合金导体、双金属导线、铝连续挤压、超导电缆和废杂铜直接再生制杆等。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2、柳百成
  柳百成(1933.02.11- )铸造及材料加工专家。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常州。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1979-1981年以访问学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2年。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及材料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及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研究。在多尺度、多学科宏观及微观铸造及凝固过程建模与仿真,铸造合金凝固过程基础理论及提高性能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3、孟执中
  孟执中(1934.12.16- )中国气象卫星专家。出生于浙江诸暨。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电讯系。曾任“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现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风云三号”卫星总设计师。 1958年起曾在苏联科学院自动学及远动学研究所进修两年。1979年起主持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研制。1988年、1990年“风云一号”A、B星二次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研制成功太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4、高伯龙
  高伯龙(1928.06.29- )激光陀螺专家。原籍广西省岑溪市,生于广西省南宁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从1975年起一直从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有关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为国内领先;工程化样机具有独创性,可以进入实用阶段,已小批量供有关部门使用,并正在研制新品种。同时已研制出的新的激光器,使我国成为继美、德之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5、潘镜芙
  潘镜芙(1930.01.20- )船舶工程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驱逐舰总设计师。 作为舰艇设计专家,成功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在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和电磁兼容等高新技术领域完成大量开拓性工作。在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首次将舰对舰导弹武器系统装备水面舰艇,并为武器装备按系统研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6、崔国良
  崔国良(1931.07.07- )固体火箭推进剂与发动机专家。河北省阳原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1961年获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对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负责研制成功多种推进剂,广泛用于战略、战术和宇航发动机,有3项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研制成功含铝推进剂,根除了发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7、陈懋章
  陈懋章(1936.02.10- )航空发动机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9~1981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研究。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叶轮机械研究,主持完成的“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及动态测量技术”,是研制核心压气机的主要设备,在低速模拟高速的理论、旋转流场测量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对提高我国设计研制水平有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8、艾兴
  艾兴(1924.08.24- )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江西省东乡县人。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我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首创融合切削学与陶瓷学于一体的陶瓷刀具研究和设计的理论新体系,先后开发成功6种陶瓷刀具,其中3种属国际首创。创建了超声与断续磨——间隙脉冲放电复合加工理论和技术,开发了专用直流电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9、朵英贤
  朵英贤(1932.03.27- )自动武器专家。甘肃省永靖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 长期从事自动武器的研究与开发,为我国自动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研制的某式轻重两用机枪,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担任总设计师研制的某式自动武器,总体性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0、汪顺亭
  汪顺亭(1935.01.07- )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0七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和惯性平台研制工作。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船用高精度、长寿命、动压马达液浮陀螺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完成人,1994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了多型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第一代三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1、朱英富
  朱英富(1941.07.12- )舰船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人。1966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 长期从事舰船工程科研工作,在全舰综合集成、隐身性和舰机适配性等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为我国水面战斗舰艇系列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工程型号总设计师,成功主持研制了出口型导弹护卫舰和第三代驱逐舰,实现了舰船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2、徐芑南
  徐芑南(1936.03.04- )深潜器技术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担任五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创造性地研制了多型载人深潜器和水下机器人。工作深度由300米、600米、1000米发展到6000米、7000米;其类型有载人、无人、有缆、无缆;其控制方式有载人手控、带缆遥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3、杨士莪
  杨士莪(1931.08.09- )水声工程学专家。生于天津市,河南省南阳市人。1950年清华大学肄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我国水下噪声学研究的开拓者和水声学术带头人之一。倡导水声物理、水声换能与水声设备的结合,并在军事工程学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完整配套的水声工程专业。首先开展国内水声定位系统研制,领导完成一系列用于不同目的的长基线、短基线和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4、尹泽勇
  尹泽勇(1945.02.14- )航空发动机专家。出生于重庆市,原籍江苏省宝应县。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90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大飞机国产发动机验证机项目总设计师,兼任总装备部及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型设计定型并批量交付的涡扇发动机、第一型无参考样机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5、王玉明
  王玉明(1941.1-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家。吉林省四平市人。1965年清华大学六年制本科毕业。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上届副理事长)。 五十年来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从事重大装备高参数关键基础零部件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危险性介质透平机械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测控系统的研发,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并实现产业化,打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6、王华明
  王华明(1962.5.6- )金属增材制造专家。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1983年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和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突破钛合金、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7、田红旗
  田红旗(女)(1959.12.11-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家。河南省鲁山县人。1981年12月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1999年获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博士学位。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副校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科研与教学工作。在高铁空气动力学、列车撞击动力学、大风环境行车安全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和工程应用成果。带领团队完成我国系列已投入运营的流线型列车外形设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8、温俊峰
  温俊峰(1929.04.20- )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原籍山东省冠县,出生于内蒙古五原县。195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班。后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两年。曾任航空工业部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现任烟台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在我国设计研制航空发动机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解决了发动机高空台“放炮”、性能、重量和寿命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1985年和1990年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9、乐嘉陵
  乐嘉陵(1936.03.21- )空气动力学专家。浙江省镇海县人。1964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空气重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 长期从事超声速气动地面试验设备的研制及战略武器、运载火箭的气动理论和实验研究。主持和领导了“921”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的技改方案的论证和建设;在地面实验设备研制中创造性地为我国建立了水平脉冲地面实验装置,从而为解决卫星、运载火箭等的关键气动问题奠定了基础。结合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100、孙敬良
  孙敬良(1930.07.14- )液体火箭发动机与运载火箭设计专家。山东省掖县人。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上海航天局研究员、三个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早期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研究和研制工作,主持多种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改进,创造性地解决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技术关键。在任多种运载火箭技术负责人期间,为确保“一箭三星”发射成功,为攻克运载火箭纵向耦合振动的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