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5)
81、陈太一
  陈太一(1921.12.29-2004.05.06)通信技术专家。江苏省宜兴人。194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1946年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科技委员会委员、教授。在军事通信和指挥自动化方面作了开创性、奠基性工作。坑道通信埋地天线、丛林通信等科研成果,解决了军事通信中的重大问题。1978年提出的“三网一系统”构想,在“七五”、“八五”军事通信科研与型号研制工作中发挥
中国工程院院士(19212004)
82、陈俊亮
  陈俊亮,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1933年10月1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1961年获苏联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60年代是有线600/12000及无线6000数据传输设备的主要研制者之一。参加“DS-2000程控数字电话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83、王大珩
  王大珩,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为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为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以后发展成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领导该所早期研制我国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152011)
84、李德仁
  李德仁,男,生于1939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学院通讯院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荣誉会员,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历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亚洲GIS学会创会会长,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85、季国标
  季国标(1932.3.1- )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现为国务院国资委专家。出生于江苏无锡,1952年毕业于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后去德国、英国学习化纤技术。曾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职。是我国化纤工程技术、生产运行和工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奠基者、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在我国最早建设的保定、南京、兰州化纤厂任副总工程师,仪征化纤联合厂任总工程师,主持工程和生产技术,建设和投产均取得成功。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86、钱锋
  钱锋,1961年4月生于江苏扬中,1998年3月加入九三学社;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副理事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钱锋1978年就读于南京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自动控制系,1982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87、李庆忠
  李庆忠(1930.10.10-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江苏省昆山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高级工程师。他系统地阐明了地震波的波动理论,1972年与国外同时提出了“积分法绕射波叠加”成像技术。1975年采用该技术进行数字处理,使商河西油田迅速查明地下构造形态,两年内探明石油储量5400万吨并顺利投入开发。1966年首次提出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并在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88、闻立时
  闻立时(1936.03.23-2010.04.06)复合材料专家。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湖北省浠水县。。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钢铁学院,获冶金工程师称号。1979-1981年获西德马普金属所奖学金,去马普作博士后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表面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工作。研制成功纳米多层膜和纳米膜/涂料复合层两系列电磁功能材料,并在国防建设中得到应用;六十年代初,建立了电弧等离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2010)
89、曾恒一
  曾恒一(1939.9.22- )海洋石油工程专家。1939年生于重庆。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他是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开拓者之一,1989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四十多年来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重大工程装备设计及深水技术的突破做出了贡献。主持设计我国第一艘新型单点系泊浮式生产储油船(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0、翁史烈
  翁史烈(1932.5.21- )热力涡轮机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2年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持承担了我国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多用途改型研制。开拓我国新一代热力发动机,提高现代化水平。研制成我国第一台陶瓷绝热涡轮复合柴油机原理样机,完成了我国第一批增压器陶瓷涡轮转子的设计和试验台建设。在他的主持和组织下,从80年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1、范维唐
  范维唐(1935.7.18- )矿山压力及开采机械化专家。原籍湖北省鄂城县,出生于北京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曾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院长,煤炭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等职。现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世界采矿大会组委会副主席。2002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研究及主持综合机械化技术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2、刘先林
  刘先林,男,1939年4月19日生。1962年8月毕业于原武汉测绘学院。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导,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航测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十四”大代表。刘先林解决了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向测制1:1万大比例尺地形图难题。完成了“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的方法,写入国家1:1万航测内业规范。为国家测绘局引进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编制了“航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93、杨永斌
  杨永斌(1954.08─)结构工程与力学专家,福建金门人,197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系。1984年获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后,随即返回母校服务,至2014年8月初届满三十年自请退休。 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学院荣誉院长、台大名誉教授、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SCI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94、程莘农
  程莘农(1921.8.24-2015.5.9)中医、针灸专家。江苏省淮安市人。1948年民国-考试合格中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教研室主任,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现名誉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及国家八五重大基础理论科研攀登计划“经络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曾拜著名国医前辈陆慕韩为师,数十年潜心研究,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善于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特别对偏瘫、高血压、面瘫
中国工程院院士(19212015)
95、周镜
  周镜(1925.12.21- )岩土工程专家。原籍江苏省宜兴市,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铁路路基建设和科研工作,为路基土工的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了较系统和突出的贡献: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边坡的成果;提出了第二破裂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土压力的原理和判别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公式;最早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96、陆元九
  陆元九(1920~)来安县张山集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民国30 年(1941 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民国34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1949 年获得该院科学博士学位,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福特汽车公司主任工程师,从事最优控制,动态系统测试、涡轮机控制等研究开发工作。1956 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7、赵国藩
  赵国藩(1924年12月29日—2017年2月1日),出生于山西汾阳。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赵国藩13岁小学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父亲从军,家乡沦陷。1938年春,他随母亲跋山涉水,辗转逃难,在西安市郊区的农村读完中学。1945年夏,由在四川全济煤矿做技术员的舅舅资助路费,来到重庆。一个月间先后考取了5所大学,最后选择了临时迁到重庆的上海
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19242017)
98、沈忠厚
   1928年2月生,大竹县天城乡人。 重庆大学毕业,1951年8月参加工作,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7年在大竹县立中学上初中和高中,1947年至1951年在重庆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石油工程学科助教,1955年高校院系调整,调入北京石油学院工作,其间:1955年晋升为讲师,1962年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3月至7月赴美国西南路易斯安那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9、钱正英
  钱正英,女,1923年7月生,浙江嘉兴人,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肄业,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至1942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并参加上海地下党,大同大学群众团体党团成员、工学院分党支部书记。1942年至1945年任淮北区党委机关文化教员,淮北泗五灵凤县中学浍南分校教员、训导员、教导员、党支部书记,淮北行署建设处水利科科长。1945年至1948年任苏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100、沙庆林
  沙庆林(1930.5.7- )公路工程专家。江苏宜兴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57年于莫斯科公路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在亚非六国从事援外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1980年后主持6.5、7.5和8.5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在重型压实标准,路面设计理论,典型结构和可靠度设计等重要成果有大量创新和巨大经济效益。成果应用已形成我国高等级公路修建模式。参加2千公里高速公路设计施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