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18)
341、刘炯天
  刘炯天,出生日期1963.1.20,矿物加工工程专家。生于河南省内乡县,原籍河南省西峡县。198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选矿工程专业。现任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煤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获矿物加工工程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微细粒分选与洁净煤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发明旋流-静态微泡“柱式选煤”方法,开发粗扫选一体化的“两段式选矿”回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42、李言荣
  李言荣(1961年7月- )电子信息材料专家,四川省射洪县人。1992年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博士学位,曾留学德国Karlsruhe科研中心和美国Colorado at Boulder大学。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校长,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发明了倒筒式溅射旋转沉积薄膜制备技术,解决了大面积单、双面YBCO超导薄膜面内均匀性和两面一致性,形成了小批量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43、李卫
  李卫,李卫(1957.12- )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生于北京市,原籍河南省洛阳市。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现任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室主任,国家科技重点专项(稀土材料专项)专家组专家, 兼任IEEE及国际稀土永磁及应用委员会委员,亚洲磁学联盟委员会委员, 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高性能稀土永磁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44、欧阳平凯
  欧阳平凯(1945.8.16-) 生物化工专家。生于广西平乐市,湖南省湘潭人。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校长,兼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化工领域的教学与工程研究。组建和领导了国家生物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创造性地提出运用组合合成的方法构建与优化生物化工过程,在复杂的酶系中将反应与反应组合、反应与生物膜组合、反应与分离组合,使我国FDP、L-丙氨酸、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45、陈立泉
  陈立泉,1940年3月29日生于四川省南充。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曾任亚洲固体离子学会副主席。2004~至今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在中国率先开展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他曾是物理所高温超导材料研究的负责人和主要研究者,首次发现70K超导迹象,研制出液氮温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46、潘云鹤
  潘云鹤(1946.11.4- )计算机应用专家。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7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系。1981年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历任计算机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5年5月-2006年8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2006年6月至今担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2013年3月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47、丁文华
  丁文华(1956.4.6- )广播电视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现任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1996年被评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7年成为我国首位被亚广联ABU授予“亚太地区广播工业杰出贡献奖”的技术专家。并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王选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198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48、钱清泉
  钱清泉(1936.05.07- )铁道电气化自动化专家。江苏省丹阳市人。1960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首次提出采用冗余备用流动群方式的环状通道结构;提出控制中心采用局域网加双机冗余备用方式;提出并研制成功了多级防雷、防高压、防强电磁场干扰以及RTU地线浮空、外壳屏蔽等技术设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49、封锡盛
  封锡盛(1941.12.17- )水下机器人专家。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最早从事水下机器人研究的专家之一,曾经担任我国第一台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电控系统负责人、我国第一台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的总设计师、“CR-01”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项目副总设计师、“CR-01”自治水下机器人工程化项目的总设计师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50、何新贵
  何新贵(1938.10.26.-) 浙江省浦江县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 1955年毕业于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0年毕业。1964年考取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师从徐献瑜教授,1967年毕业。大学毕业后相继在原-第五研究院、国防科委、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国防科工委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51、郭桂蓉
  郭桂蓉(1937.10.25- )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先后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校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现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主持并设计研制成功舰船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空中目标电磁特征提取与识别系统、宽带雷达目标自动识别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352、何友
  何友(1956.10.19- )信息融合专家。吉林磐石人。1982年、1988年分获海军工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为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战场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IET Fellow等。 长期从事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研究、工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53、刘尚合
  刘尚合(1937.4.11- )静电与电磁防护工程专家。1937年4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军械工程学院静电与电磁防护研究所教授、所长。他领导项目组在静电安全工程方面,建立了电火工品静电发火数理模型,说明了高压静电场中物质导电的机理;提出了真实静电感度测试方法,测定了火箭弹、导弹电火工品的真实静电感度,解决了弹药“反常发火”的难题;提出了“信号自屏蔽电荷耦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54、杨绍卿
  杨绍卿(1941.02.15- )外弹道学与灵巧(智能)弹药武器系统工程技术专家。辽宁省康平县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1~1984年在美国Texas A﹠M大学研修飞行器控制工程。现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国家灵巧弹药工程型号总设计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弹箭专家组顾问、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外弹道学与灵巧(智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55、孙家广
  孙家广(1946.1.4- )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家。出生于江苏镇江。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十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管理技术与系统以及软件工程与系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负责研制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56、姜文汉
  姜文汉(1936.5.9- )光学技术专家。浙江省平湖县人。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早年从事大型光测设备研究,在精密轴系理论和技术、固定式光学测量系统等方面有开创性工作。1979年在我国首先开拓自适应光学方向,建立整套基础技术并研制多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他在自适应光学和光束控制两方面均作出重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57、孙忠良
  孙忠良(1936.8.26- )微波毫米波技术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鄞县。19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微波、毫米波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一)1980年首先提出体效应谐波振荡器原理,研制出94GHz体效应谐波模振荡器。(二)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介质谐振器基波稳频谐波输出毫米波微带振荡器;3毫米短槽耦合器级联耦合谐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58、魏子卿
  魏子卿(1937.4.15- )卫星大地测量学家。河南省睢县人。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早期从事测绘专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70年代,从事海上大气折光修正研究,为我国首次洲际导弹实验提出折射修正方案。主持长测程气体激光测距仪的研制和测试。在我国首先开展卫星多普勒定位研究,提出全国卫星多普勒大地网布设方案,研制成功平差程序。主持完成全国多普勒网平差。80年代在国际上较早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59、吴澄
  吴澄(1940.1.14- )自动控制专家。浙江省桐乡市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方法”首席科学家。从1986年起参与国家863计划的规划与实施,曾任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1987年至1992年主持多学科科技人员联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60、贲德
  贲德(1938.4.4- )雷达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信息产业部电子14所副所长,现任14所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科技委副主任。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相控阵雷达课题研究。七十年代初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承担了我国第一部大型相控阵雷达的研制任务,参加了方案论证、工程设计、组织生产、安装调试全过程,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突破相控阵体制,掌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