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16)
301、吴伟仁
  吴伟仁(1953.10.25- )航天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总体设计专家。四川省平昌县人。197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长期从事航天遥测、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研究。负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计算机遥测系统和远程航天测控通信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实现航天测控通信由S频段近地空间到X频段深空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02、钟登华
  钟登华(1963.11.20-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江西省赣县人。1985年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现南昌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2年在天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现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承担并完成1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的科技攻关或技术开发任务。围绕重大工程设计与工程建设,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03、周福霖
  周福霖(1939.6.12- )工程结构与抗震减震专家。1963年湖南大学本科毕业,1983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华南建设学院副院长,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国际隔震减震与控制学会(ASSISi)主席。 为创立我国“隔震、消能和减震控制技术体系”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04、刘德培
  刘德培(1950.05.04- )医学分子生物学家。安徽阜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至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 刘德培同志主要从事基因调控、基因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305、杜祥琬
  杜祥琬(1938.4~),河南省杞县人。应用核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生于河南南阳。父杜孟谟,数学家,曾任河南省副省长。1956年杜祥琬毕业于开封高中,即被选送为留苏预备生。1959年赴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1964年毕业回国,分配到二机部九院理论部。1966年参加中国氢弹原理试验的研究,并临试验场参试。1971年参加向周恩来总理关于核试验的工作汇报。1975年受命重组中子物理学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306、郑健超
  郑健超(1939.10.6- )高电压技术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6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65年该校研究生毕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广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名誉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高电压外绝缘、防雷和高电压测试技术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主持或合作研制成功我国首台6000 kV户外式冲击电压发生器、高坚挺度高压直流发生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特高压等电位屏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07、张祖勋
  张祖勋(1937.6.5-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8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研究生,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张祖勋在数字摄影测量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理论研究、开发中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实现了从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推出了“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08、钟群鹏
  钟群鹏(1934.10.28- )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浙江上虞人。195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一部),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专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材料失效和预测预防研究所所长等。兼任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国防工业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组长、-生产专家专业组组长,《机械工程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09、王梦恕
  王梦恕1939年12月生,男,汉族,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人。1964年唐山铁道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隧道局副总工程师。他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山铁道学院桥隧系,1961年毕业后在该校研究生院继续深造。1964年研究生毕业时,他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毅然投身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建设的第一线。第一条地铁,对我国来说无疑是件新生事物。当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10、黄卫
  黄卫,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专家,1961年4月生,江苏南通人。198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曾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江苏省建设厅厅长、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建设部副部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北京市副市长等职。 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11、任南琪
  任南琪,1959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江苏省宜兴市。污水处理专家,工学博士,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水协会(IWA)Fellow,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学会常务副会长等。 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污染物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废水资源化及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12、王浩
  王浩,1953年8月生,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项目以及其他部门和地方项目数十项,世行、亚行以及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多项,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13、秦顺全
  秦顺全,出生日期1963.7.15,桥梁工程专家。生于四川省绵竹市,原籍 四川省绵竹市 。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长期从事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工作,为中国桥梁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14、于本水
  于本水(1934.05.01- )宇航科学与技术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员会顾问、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国务院-军品定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等职。 先后参加和主持多种导弹研制。60年代参加我国防空导弹创业和第一代防空导弹生产和研制,在解决拦截高空高速和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15、潘自强
  潘自强(1936.6.1-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湖南省益阳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在我国辐射防护学科发展初期,1963年提出了我国的实用保健物理学框架,在保证-研制和核能发展中,完成了多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对我国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自上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参与并指导完成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16、章基嘉
  章基嘉(1930—1995),绩溪县瀛洲村人。1944年毕业于县立初中(今绩溪中学)。1951年提前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参加抗美援朝,任气象兵。1955年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研究生, 1958年获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中央气象局和研究所从事中长期天气预报。1960年调南京参加筹建我国第一所气象学院的工作,在南京气象学院工作23年,历任天气动力教研组组长、气象系主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1995)
317、杨锦宗
  杨锦宗(1932.8.25-2008.12.29)精细化工专家。福建省莆田市人。1959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50年代末成套剖析合成了世界上刚刚出现的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推动了我国染料工业高起点快速发展;开展了创新染料的研究,对“染料-纤维-助剂”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高了固色率并降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22008)
318、陈一坚
  陈一坚(1930.06.21- )飞机设计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院研究员。 长期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主持参加了多个型号飞机的设计和研制,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某型号飞机总设计师,打破旧的设计规范体系,采用诸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使飞机达到国家要求的战术技术指标,并组织几十个厂所成功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填补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19、汪燮卿
  汪燮卿,祖籍安徽休宁,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后转入北京石油学院。1956年赴民主德国麦塞堡化工学院留学,获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后,历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常务副院长、首席总工程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等职。此外兼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炼制分会副主任、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化学化工专业组委员、美国化学会会员、第十五、十六届世界石油大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及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20、杜彦良
  杜彦良(1956.10.16- )大型工程结构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专家。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原籍河北省石家庄市。199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道路运输与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等职。 长期从事道路与铁道工程领域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研究,将智能结构理论和损伤诊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