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名人介绍(5)
81、王淦昌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出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王淦昌自幼好动又好学,先读私塾,1916年转入太仓县沙溪小学,13岁到上海,就读浦东中学。1924年高中毕业,接着进了外语专修班。半年后,又进了一所技术学校,学习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1998)
82、许庆瑞
  许庆瑞(1930.1.29- )技术创新与管理学专家。江苏常州人 。1951年交通大学毕业,1955年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 。浙江大学任教,教授、 博士生导师 。长期研究技术创新与管理 。80年赴美MIT与斯坦福大学访问两年,进修“研究 、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回国后,开拓我国技术创新管理新领域,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的理论体系,得到国际创新专家及企业的验证与应用 。倡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83、池志强
  池志强(1924.11.16- )药理学家。浙江黄岩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9年获原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他领导的实验室是我国分子药理学受体研究的主要单位。在国内领先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独创设计的研究成果-阿片μ受体高选择性激动剂羟甲基芬太尼是国际承认为最好的μ受体激动剂之一,此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84、陈纯
  陈纯(1955.12.11- )计算机应用专家。浙江省宁波象山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90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致力于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轻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85、侯虞钧
  侯虞钧,化学工程学家 1922年8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7年、1949年、1955年先后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工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化工实践硕士学位和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4月8日逝世。 曾任浙江大学化工系教授,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总工程师等。长期从事化学工程、化工热力学研究。与J.J.Martin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22001)
86、施雅风
  施雅风,地理学、冰川学家 1919年3月21日生于江苏海门。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主要从事冰川学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国现代冰川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考察并领导编著了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的冰川考察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92011)
87、潘镜芙
  潘镜芙(1930.01.20- )船舶工程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驱逐舰总设计师。 作为舰艇设计专家,成功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在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和电磁兼容等高新技术领域完成大量开拓性工作。在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首次将舰对舰导弹武器系统装备水面舰艇,并为武器装备按系统研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8、徐元森
  徐元森(1926.5.22- )微电子及冶金专家。浙江省江山县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研究室主任。 50年代在球墨铸铁、包头和攀枝花等复杂铁矿石冶炼及超纯金属提纯等项目中,应用冶金学和物理化学原理出色地完成国家重大建设中的科研任务,解决了炼铁史上含钛和含氟铁矿冶炼的两大难题,丰富了炼铁学和冶金过程物理化学,3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近30年来,致力于微电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19262013)
89、钱人元
  钱人元,高分子物理和物理化学家 1917年9月19日生于江苏常熟。193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3年12月6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及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1985年当选美国化学家学会Fellow。曾在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学会、太平洋高分子协会任职。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高分子物理学及力学和流变学研究,是我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72003)
90、洪伯潜
  洪伯潜(1931.12.30- )矿井建设特殊凿井工程专家。福建省厦门市人。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长期在科研第一线从事矿井建设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及部课题30多项。负责并完成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深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研究”,使钻井法成为我国首先通过440米表土不稳定地层的大直径井筒特殊施工方法,综合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1、杨裕生
  杨裕生(1932.9.6- )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江苏省如皋县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核试验基地科技委主任。195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进修放射分析化学。创建了我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提出裂变燃耗、铀同位素全谱、锂燃耗、铀钚分威力等测试原理并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2、张新友
  张新友 (1963.8.6—),植物遗传育种专家。河南省太康县人。1984年毕业于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系,2011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作物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研究。研究建立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创制一批聚合了野生花生优异性状的新种质,开辟了花生野生种质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93、支秉彝
  支秉彝(1911.9.19-1993.7.24),电信工程和测量仪器专家。江苏泰州人。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0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名誉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参加了我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制订工作,提出的建议对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57年从事锰铜电阻元件老化处理的研究,解决了国产锰铜的质量问题。负责电表三大关键元件(宝石、轴承、油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11993)
94、薛鸣球
  薛鸣球(1930.10.18-2013.11.12)光学专家。江苏省宜兴市人。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所长。长期从事光学仪器和光学系统设计研究工作。1958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1959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口径高倍率观察望远镜。1967年为我国第一代遥感卫星负责设计了高质量光学系统。在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2013)
95、张直中
  张直中(1917.4.1-2011.9.16)雷达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浙江省海宁人。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5年至1947年在英国进修。原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曾任电子工业部第十四所总工程师。1953年主持试制了中国第一部中程对空警戒雷达,并批量生产。1957年指导研制中国第一部微波动目标显示雷达。1961年开展单脉冲调制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72011)
96、罗安
  罗安(1957.07.21- )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专家。湖南长沙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大学教授,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电能变换与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围绕制约我国大功率电力电子特种电源与电能质量控制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发明了多种大功率电能变换系统及控制方法,研制出大功率电磁搅拌、大电流电解、混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7、李竞雄
  李竞雄,(1913.10.20-1997.6.28),遗传育种学家。江苏苏州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1944-1948年留学美国,先后获康乃尔大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利用0优势理论选育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开创者。育成的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1982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在二、三千万亩以上,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杂交种,增产显著开拓我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31997)
98、汪槱生
  汪槱生(1928.08.27- )电力电子技术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 1958年参加了国际上首创的电机双水内冷技术。1970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KHZ100KW晶闸管中频感应加热电源。1975年研制成功改良型中频电源。1987年研制成功当时我国自制的容量最大的(1500KW)中频电源。1988年研制成功250KW/8KHZ简单并联逆变中频电源。1991年后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99、臧克茂
  臧克茂(1932.01.28- )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江苏常州人。1955年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现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坦克电气自动化工程研究,通过自主创新,提出了现代坦克炮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控制方法,跨越了国外炮控系统的两个发展阶段;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坦克电驱动系统原理样车,并率先开展全电战斗车辆技术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7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100、钱志道
  钱志道,化学家 1910年12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9年9月28日逝世。 1938?年历任-军工局工程师、茶坊工艺实习厂三厂厂长、紫芳沟化学厂总工程师等职。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基本化工和无烟火药的生产工厂,为支持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1944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后任东北军工部军工局副局长、重工业部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