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秀书院名人介绍
1、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没中。回粤路
[] 南粤先贤(18731929)
2、张岳崧
  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澥山,号觉庵、指山。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革除各种陋规,四次受到皇帝召见,倡导并协助林则徐严禁鸦片。主持编纂《琼州府志》,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与丘浚、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读绝(丘浚)、忠绝(海瑞)、吟绝(王佐)、书绝(张岳崧)“四绝”中的“书绝”。清乾隆
[] 海南四大才子(17731842)
3、张维屏
  张维屏(1778~1857),字子树,号南山,晚年又号老渔,广东番禺人。父亲张炳文,曾任四会县学训导,因而家学渊源,熏陶有素,幼即能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时年十三,应县试。同里方姓者,家有园池一区,值白莲盛放,招集名士赏莲赋诗,张维屏时所作诗最好,方氏便以女许配给他。但尚未成婚,该女病逝,他写诗哀悼,词哀艳动人,为时人所传诵。嘉庆九年(1804),参加广东乡试,中举人。及至京会试,落第,
[] 南粤先贤(17781857)
4、何梦瑶
   何梦瑶(1693—1764),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广东名医。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进士,并出任过知县和知州。清乾隆十五年(1750),何梦瑶因故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他原对中医学颇有研究,返回家乡后得以有暇余倾注于中医学的深造。何梦瑶对中医的五脏生克学说与阴阳、水火、虚实、气血等基本理论均有匠心独运的见解,而在医治岭南各种温热病状的医理研辩中更取得了
[] 清代广东名医(16931764)
5、胡汉民
  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笔名“汉民”。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其父胡文照做过几处州县幕僚。胡汉民幼年从师学习,读了不少经史书籍。光绪十七年(1891)后父母相继去世,便以教书为生。光绪二十五年任广州《岭海报》记者,接触社会日益增多,深感民族危亡和清政府腐败无能,逐渐萌发改革社会和反清意识。光绪二十七年参加乡试,中了举人。翌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
(18791936)
6、宋湘
  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梅县白渡象湖村人。7岁入蒙馆,从师就读。9岁能文,出口成章。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年)应嘉应州童子试,名列榜首。次年应童子科试,又居第一。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三年,宋湘在家一边读书,一边务农。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年)进入嘉应州学宫就读。同年应府官及学政小考,得中秀才。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秋,宋湘赴省参加乡试,才压群秀,独占鳌头,高中解元。旋
[] 清代诗人、书法家、教育家(17561826)
7、梁鼎芬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号节庵,广州市人。少失父母,寄养姑家。曾就学于五品卿菊坡精舍院长陈澧门下,并得其舅翰林院编修张鼎华教诲。光绪三年(1877)18岁时中顺天乡举人。光绪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九年授编修。在中法战争中,由于北洋大臣李鸿章一味主和,清廷于光绪十年五月与法国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梁鼎芬听到消息,立即上 书弹劾李鸿章,斥责他辱国投降,有六条可杀之罪,请明正典
粤秀书院(18591919)
8、吴兰修
  吴兰修,原名诗捷,字石华,梅县松口到车村人。吴兰修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举后,曾任广东信宜训导,监课粤秀书院。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将广州粤秀山越台故址改建学海堂、聘请博通经史的吴兰修为第一任学长。吴兰修曾购置大量书籍,自建藏书室、藏书达数万卷之多。他治学严谨、工诗文、擅算学,精考据,著有《石华文集》、《荔村呤草》、《桐华阁词》、《端溪砚史》、《方程考》、《宋史地理志补正》等。公元917年,刘
[]
9、王植
  王植(1792~1852)字叔培,号晓林,自号秉烛老人。清苑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道光七年(1827)任国史馆纂修。历任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浙江、安徽、江西巡抚等职。任地方官员时,他体察民情,初到安徽,正值黄河河南中牟段漫口,波及安徽,王植令各州县买谷4万石,复劝富户积储,届期减价平粜,并行以工代赈,救灾有成效;浙江杭州5府遭灾,上疏请减赋济民,
[] 粤秀书院(17921852)
10、冯敏昌
  冯敏昌(1747—1806),字伯求,又字伯子,号鱼山,壮族,生于广东省廉州府钦州长墩司南雅乡(今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马岗村)。冯家是书香门第,文人辈出。曾祖父应祥,字征麟,太学生、增广生,曾任翰林院编修;祖父经邦,字宪万,增广生、太学生,曾任翰林院编修;父达文,字天岩,岁贡生,候补训导,历任开建、临高、花县教谕,初封编修,晋封奉政大夫。这种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对冯敏昌的成长产生了积
[] 壮族古代文豪(17471807)
11、许乃济
  许乃济(1777-1839) 清朝大臣。字叔舟,号青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鸦片战争时弛禁派代表人物。嘉靖进士。曾在广东任按察使近10年,维护鸦片0贸易。继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少卿。1836年6月,在清政府内部发生了对鸦片严禁和弛禁的激烈论争。他代表弛禁派上《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公然说鸦片无害。因此主张除禁止官吏、兵丁吸食外,毋须禁民间贩卖吸食。提出禁烟无用论,主张取消一
[] 粤秀书院(17771839)
12、黄丹书
  黄丹书(1757~1808年),字廷授,号虚舟。大良人。自幼爱好诗词书画,勤加研习,造诣日深,名动远近,广东学使李调元举为优贡。丹书不喜八股制艺,38岁才考中举人,入京会试落第,艺名却遍传京华。南归后,省城的权要竞相延聘入幕,丹书一一婉却,安心以讲学为生。曾对人说:“贫与富交则损名,贱与贵交则损节。”后应友人邀请,到开平县做过一任教谕,便绝迹宦场。晚年由省城归里隐居,在大良城东筑听雨楼,与好友吕翔
[] 粤秀书院(17571808)
13、沈廷芳
  沈廷芳(1692—1762),字畹叔,号椒园,清仁和(今杭州)人。初以国子生为《大清一统志》校录。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出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在任7年,开常平仓赈济淮、徐、凤、泗四府饥民,深得百姓拥护。又以古代谏臣自勉,朝廷起用原尚书彭惟新为侍郎,他就上 书谏阻。八年改巡江南道,巡视山东漕运,兼理河务。次年,奏请原先被官府圈占的东平湖地的十分之二给贫民耕种,又将
[] 粤秀书院(16921762)
14、冯成修
  冯成修(1702—1796年)字达夫,号潜斋。丹灶梅庄人。清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适文选司员外郎,充乾隆十五年福建副考官,升礼部祠祭司郎中。乾隆十八年典试四川;二十四年督学贵州,曾制订学规训士,巡试所至,讲求实学,端正文风。不久,被召回京。年61假归,掌教广州粤秀、越华书院,受业数百人,世称“潜斋先生”。乾隆六十年再赴京参加“鹿鸣宴”。翌年卒,年95。成修性耿介,关心乡
[] (17021796)
15、戴均元
  戴均元(公元1746--1840年)字修原,号可亭,清代江西大庾(今大余县)人,籍贯安徽休宁干阜。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戴衢享之叔父,与戴衢享之胞兄戴心享同为乾隆四士,加上戴衢享之父戴第元已先于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士,时人誉为“西江四戴”。著名文学家、名宦包世臣还认为,一家同出两相,且“值军机者唯大庾而已”。 时人谓“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戴均元12岁时,兄戴第元已官至太仆寺少卿,不久又官翰林院,
[] 西江四戴(17461840)
16、谢兰生
  谢兰生(1760~1831年) 字佩士,号澧浦,又号里甫,和顺鹤峰村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因父年老,请假归不再应考候职。父死后,连续主持广州粤秀、越华、端溪书院讲席,后任羊城书院山长。曾受两广总督阮元延聘,重修《广东通志》任总纂。兰生幼聪慧,博学好古。为文得韩、苏家法。诗学东坡,少时曾刻有“师事大苏”小印;书法师颜鲁公,参以褚遂良和李邕笔法;画得吴仲佳和董香光的妙趣,
[] 粤秀书院(17601831)
17、蔡之定
  蔡之定(1745—1834),字麟昭,号生甫、积谷山人,德清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嘉庆元年(1796)授编修,继任高宗实录馆总纂,嗣升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五年后,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河南正主考。十九年,建议以纸币代银,受到“妄言乱政”处分,降为鸿胪寺少卿。晚年主讲钟山、蕺山两书院,以阐扬理学著称。蔡之定擅书法,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四大书家。道光十四年(1834)卒,
[] 粤秀书院(17451834)
18、何南钰
  何南钰(约1753~1831),字相文,清博罗城人,1765年(乾隆三十年)举人,1799年(乾隆五十四)年进士。1803年(嘉庆八年),翰林院选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1809年(嘉庆十四年)起历任会试同考官、河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道监察御史,出守云南临安府。平定边境,带头捐出俸禄,赈济灾民。署云南粮储及迤东各道。后受两广总督阮元之聘,主持粤海学堂,随后又兼任主教粤秀书院主讲,著有《范经堂文集》、
[] 粤秀书院(17531831)
19、赵弘灿
  赵弘灿,中国清朝官员,于1707年1月30日至1716年11月19日期间,奉旨接替郭世隆担任广东广西总督。赵宏灿(?—1717)清甘肃宁夏(今宁夏银川)人。赵良栋长子。康熙十九年(1680)由荫生擢宁夏总兵,从父征战。历任川北、正定、黄岩总兵,迁浙江提督。四十五年擢两广总督,与巡抚满丕不据实陈报广东米价腾贵,革职留任,未几复职,授兵部尚书。卒于官。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
[] 中国清朝官员
20、熊为霖
  熊为霖字学桥,江西新建人。进士。约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聘为岳麓书院院长。在任期间,书院大修,新建文泉,作涛《文泉纪事》。著有《筮策洞书》十四卷等。
[] 岳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