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历任山长名录
周式
  周式,宋代,湖南湘阴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因品学兼优,诲人不倦而著名。宋开宝五年(972)潭州太守朱洞筹资建造了岳麓书院,特聘周式为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宋真宗赵恒因赏识周式才学而召见他,册封他为国子监主簿。在周式的精心经营下,岳麓书院学生由60多人增至数百人,开启湖湘一脉浓厚学风。周式故后,乡贤云集追悼。岳麓书院山长,聚徒办学出名在岳麓书院文昌阁的左侧,有座“六君子堂”,堂内合祀着宋朝创建和
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
彪居正
  彪居正字德美,号敬斋,湘乡人。乾道元年或二年(1166)任麓书院山长。帅承胡安国、胡宏,是湖湘学派的重要学者。主教后,湖湘学派重心由南岳北移岳麓书院。张栻、朱熹称他为前辈。
乾道元年或二年(1166)
张栻
  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轩集》。生平简介张栻(1133~1180.8)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 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幼承家学,既长,从师南岳衡山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曾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志。宏一见,知其大器,称赞道:“圣门有人
(11331180) 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
吴猎
  吴猎(1142~1213)字德夫,号畏斋,北乡擂鼓桥人。23岁入岳麓书院,师事张式,继受教于朱熹。吴猎为湖湘学派巨子,政治上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并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学术上重视经世致用。提倡务实,身体力行。并敢于直言陈谏。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赐同进士出身。张式经略广西,辟为静江府教授。旋知无锡县。经陈傅良奏荐,召试守正字。绍熙五年(1194)十月,宁宗即位,相继迁校书郎、监察御史。韩
(11421213) 淳熙十五年(1188)
凌登龙
  凌登龙1190-1260,字显夫,长沙人。进士。嘉定十二年(1219)聘为山长,至淳佑元年(1241)止,任期22年。凌登龙讲学书院,正值庆元-刚刚解除,理学禁锢也已销解,得以继续施传朱张学。正学又回归岳麓。
(11901260) 嘉定十二年(1219)
欧阳守道
  欧阳守道(1211—1273)字公权,一字巽斋,吉安县永和镇人。守道少年孤贫,无钱读书,自学成才,乡人以其学识渊博,聘为塾师。他事母至孝,学生家里轮流当菜,凡送有晕腥肉类,他自己不吃,每每送回家去奉养母亲。邻里老幼都为他的孝道所感动。兄嫂早逝,丢下两个孩子,大的才五岁,小的出生才几个月,全由守道抚养,由于无钱雇请乳妈,日夜抱着两个孩子哭泣。邻邦人见其如此孝悌,感叹不已。南宋淳衤右 元年(1241)
(12111276) 宝祐元年(1253)
叶性
  叶性,福建福州人。明代弘治九年(1496)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叶氏主院书院停学百年之后,一切都需从头开始。叶氏以人品和德行闻名于天下,致力振兴湖南文教,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求学,岳麓书院又开始走向中兴。
明代弘治九年(1496)
陈论
  陈论,字思鲁,攸县人。师事著名学者湛若水,潜心于理学。正德三年(1508)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首编《岳麓书院志》。以理学施教,精通《易》,远方来求学者甚众,而他总是教诲不倦。首创射圃,让学生练习射击,主张文可载道,武可安邦。
正德三年(1508)
张凤山
  张凤山,浙江湖洲人。嘉靖十六年(1537)至二十二年(1543)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在教学的过程,多以朱张学教育学生,立朱张文会,以身先人,寒暑不辍,培养了不少的人才。
嘉靖十六年(1537)
张元忭
  张元忭(1538—1588),字子盖(子荩),别号阳和,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隆庆五年(157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侍讀、左諭德,與孫鑛同撰《紹興府志》50卷,有明一代修史屬翰苑諸臣,故稱張太史。萬曆己卯,教席內書堂,取《中鑑錄》諄諄誨之。卒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天启初年,追谥文恭。著有《(張陽和先生)不二齋文選》。
(15381588) 万历十年(1582)
吴道行
  吴道行,1560---1644,字见可,号嵝山,长沙人。明代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为学主张经世致用,表现了一定的事功思想。首编《崇祯岳麓志》。明末张献忠攻克长沙,痛感明廷将亡,逃往岳麓山中,-而死。培养了著名学生王夫之。
(15601644) 明代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
郭金台
  郭金台(1609-1676),字幼隗,湘潭人。明末清初任岳麓书院山长。其时农民起义频繁,遂归隐衡山,著书立说。
(16091676) 明末清初
车万育
  车万育(1632-1705),字与山,号鹤田,义号敏州,邵阳人。进士。约于康熙七年(1668)或康熙二十年(1681)任岳麓书院山长。生性耿直,学问赅博,深得民众爱戴。是书法家、诗人。著有《声律启蒙》,影响甚远。另著有《萤照堂明代书法石刻》10卷,《历代君臣交警录》100卷,《集唐诗》16卷等。
(16321705) 康熙七年(1668)或康熙二十年(1681)
李中素
  李中素,字子鹄,湖北麻城人。工诗、书、画,有“三绝”之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任岳麓书院山长(院长),任职期间书院获得康熙嘉奖,获御书“学达性天”匾,还得到《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等16种书籍,巩固了岳麓书院在当时的地位。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任台湾知县,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市全境及高雄县部分区域。该区域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也是清治时期台湾岛之汉人集中地所在。
康熙二十六年(1687)
陈际鼎
  陈际鼎,字武子,号立崖,湖北黄冈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善化训导兼山长。成绩卓著,在学者中有较高威望,离任时,时人立《去思碑》以记其事。碑文说:“盖不朽之业,半在名山,如公者拓落一毡,其道化所洽,能令人慕而从,从而服,服而思。”
康熙四十六年(1707)
廖俨
  廖俨,字端庄,民尊长官。原籍河南光州汝南,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正月初二。乾符二年(875)榜眼及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点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因唐四镇节度使梁王朱温于天祐末(907)弑唐昭宗及哀帝,深为愤慨,遂于后梁开平三年(909)避乱入泉州,隐于小溪场(今安溪)。小溪场位于晋江西溪上游,隶南安县,百姓闻知廖俨是前朝忠良,德望夙著,遂奉为长官,故
(845~?) 康熙四十九年(1710)
李文炤
  李文炤(1672-1735)理学大师,岳麓书院山长。清善化县(今长沙县)人。字元朗,号恒斋,康熙十一年(1672)生。五十二年中举。荐选谷城教谕,未赴。主岳麓书院讲席数年,并任山长。文炤精究宋明理学,常与邵阳车无咎、王元复、宁乡张鸣珂等相切磋,博学强记,于六经传注、程朱语录、舆图象纬、内经、参同契诸书,无不贯通。析疑辨难,多有创见。雍正十三年(1735)病卒。所著有《周易本义拾遗》6卷、《春秋集传
(16721735) 康熙五十六年(1717)
易宗涒
  易宗涒1682-1771,字公申,号实庵,湘乡人。雍正二年(1724)始任岳麓书院山长,曾作《岳麓书院记》,年过90岁仍卷不释手。易氏博览群书,学有大成,著作甚多。主要有《五经辨疑》、《四书译注》、《实政录》、《性理精义》等。
(16821771) 雍正二年(1724)
曹耀珩
  曹耀珩(1674-1740),字鸣佩,号畅庵,益阳人。乾隆二年(1737)聘岳麓书院山长。博通经史,治教有方,从学者众,成名者也多。还是古文学家,著有《听涛园文集》四卷。又尚作《百泉轩》诗,洋洋近百句,是歌颂书院的史诗性篇章。
(16741740) 乾隆二年(1737)
黄明懿
  黄明懿,字秉直,广西临桂人。乾隆五年(1740)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主教期间,乾隆皇帝亲赐“道南正脉”额。又协助蒋溥重修书院,自大成殿至楼堂斋舍,装修一新,为岳麓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乾隆五年(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