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4)
61、韩大匡
  韩大匡(1932.11.26- )油田开发工程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石油部科技委员会油田开发组长等。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五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油藏工程的综合性和战略性研究,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等研究。主要获奖成果为“油藏数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62、潘自强
  潘自强(1936.6.1-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湖南省益阳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在我国辐射防护学科发展初期,1963年提出了我国的实用保健物理学框架,在保证-研制和核能发展中,完成了多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对我国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自上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参与并指导完成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63、杜祥琬
  杜祥琬(1938.4~),河南省杞县人。应用核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生于河南南阳。父杜孟谟,数学家,曾任河南省副省长。1956年杜祥琬毕业于开封高中,即被选送为留苏预备生。1959年赴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1964年毕业回国,分配到二机部九院理论部。1966年参加中国氢弹原理试验的研究,并临试验场参试。1971年参加向周恩来总理关于核试验的工作汇报。1975年受命重组中子物理学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64、梁维燕
  梁维燕(1929.10.2- )发电工程与设备专家。原籍山西省襄陵(现襄汾)县,出生于北京市。1951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在哈尔滨电机厂工作37年,曾任厂总工程师,后调任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现任哈电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主持研制达到国际水平的长江葛洲坝125MW水电机组工厂获国家优质金奖,葛洲坝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主持全国第一台引进技术制造的600MW汽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65、黄其励
  黄其励(1941.1.25- )蒸汽工程专家。辽宁省营口市人。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8年南京工学院研究生毕业。1981年-1984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进修,1987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电网公司顾问。主持实施的重大项目90余项。对引进的国内首台600MW火电机组的1814 t/h褐煤锅炉,提出多项重大改造技术,实施后使发电机组能长期稳定带满负荷运行。在大型电站锅炉低负荷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66、康红普
  康红普(1965.11.16- )采矿工程专家。山西五台人。1985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1991年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煤矿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发明了煤矿井下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方法与仪器,揭示出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分布规律;开发出基于地质力学测试,以锚固与注浆为核心的煤矿巷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67、倪维斗
  倪维斗(1932.10- )动力机械工程专家。出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1957年于前苏联包曼高工获工程师学位。1962年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主任。长期从事热力涡轮机系统和热动力系统动态学方面的研究。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复杂热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先进建模方法和一系列新的控制策略;在建立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68、钱绍钧
  钱绍钧(1934.10.22- )实验原子核物理学家。浙江省平湖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研究员。 1966年起从事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技术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核0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凝规律、核材料燃耗测定等课题的研究以及多项测试技术的改进、核数据的编评等工作,拓宽了试验放射化学诊断领域,提高了测试精度。组织领导了多项地下核试验工程技术的攻关,取得了突破,为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69、何多慧
  何多慧(1939.2.21- )粒子加速器专家,生于四川省仪陇县,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我国同步辐射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从1977年开始,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光源—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的预研、设计、建造和调试,开创了我国的同步辐射科技领域。所建实验室为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 1983年至今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0、郭剑波
  郭剑波(1960.3.6-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专家。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湖南省桃源县。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84年毕业于电力科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在电网规划、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和输电能力及风电并网安全等方面成绩显著。先后参加了三峡输电等电网规划研究,主持了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全国互联电网(2020~2050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1、洪伯潜
  洪伯潜(1931.12.30- )矿井建设特殊凿井工程专家。福建省厦门市人。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长期在科研第一线从事矿井建设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及部课题30多项。负责并完成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深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研究”,使钻井法成为我国首先通过440米表土不稳定地层的大直径井筒特殊施工方法,综合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2、裴荣富
  裴荣富(1924.8.24- )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专家.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东省聊城市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历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中日、中美科技合作和世界大-超大型矿床成因图及全球成矿项目首席科学家。他致力矿业工程勘查和科学研究55年,在国内外主持五项重大矿产勘查工程和30余矿床地质勘探与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3、李立浧
  李立浧(1941.7.8- )电网工程专家、直流输电专家。江苏省盐城市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现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电网建设,在电网工程、直流输电和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领域作出了成绩和贡献。参加和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33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参加和组织我国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直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4、邓运华
  邓运华(1963.2.20- )海洋石油勘探家。湖北红安人。1985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1988年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地质硕士学位。 参与并负责了渤海石油勘探技术工作,提出了以断层-砂体“中转站”是油气主要运移方式,地层-断层组合关系控制富集部位,临界盖层控制断裂活动带油藏形成,汇油面积决定油田规模,小凸起利于形成大油田,凸起富集与凹陷富集差异性原理等学术思想为支撑的浅层油气运聚理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5、汤中立
  汤中立(1934.10.30- )地质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学家。安徽省安庆市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甘肃省地质矿产局高级工程师,并任长安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其中对金川镍矿二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探和突破,使其跃升为世界第三大镍矿。研究总结了金川矿床模式和中国镍矿成矿规律,提出了“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以上工作结束了我国缺镍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6、杨裕生
  杨裕生(1932.9.6- )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江苏省如皋县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核试验基地科技委主任。195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进修放射分析化学。创建了我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提出裂变燃耗、铀同位素全谱、锂燃耗、铀钚分威力等测试原理并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7、陈念念
  陈念念(1941.10.4- )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吴兴县。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曾任中核集团公司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学会理事。现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 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核燃料循环专用设备的研制和相关工艺的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持设计建成了可模拟有关核工厂专用设备全面参数的实验装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核心元件的鉴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8、蔡美峰
  蔡美峰(1943.5.18- )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专家。江苏省如东县人。196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0年获新南威尔士大学采矿岩石力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矿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我国矿山地应力测量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首次开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应力测量技术,提出了以地应力为基础的采矿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79、张勇传
  张勇传(1935.3.1-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河南省南阳市人。195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院长,水电能源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水资源、水电、电力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在水库运行基础理论、规划决策、风险管理和实时控制方面都有重要创新。将水电能源理论、优化理论、控制理论、不确定性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分析等技术进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80、赵文津
  赵文津(1931.2.1- )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北京市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何梁何利奖专业评委。现任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主任、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顾问组组长。因完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深部探测并获得多项重大发现,荣获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50年代先后在安徽南部找铜矿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