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
21、胡思得
  胡思得(1936.3.31- )-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直从事并先后参加或主持领导了多项-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突破原子弹阶段,氢弹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以及核试验的近区物理测试中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2、杨奇逊
  杨奇逊(1937.10.30- )上海市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教授。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2年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学位。从事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特别在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可靠性、微机保护算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研究等方面贡献卓著。独创性地解决了特大电阻接地故障距离保护这一世界级重大难题;他是中国第一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发明人,也是中国第一套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3、雷清泉
  雷清泉(1938.7.23- )绝缘技术专家,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地区。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任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终身荣誉主任。曾任哈尔滨电工学院教授。 在利用热激电流技术研究绝缘高聚物中的电子运动规律、评定耐电老化特性和指导材料改性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且达到了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发明了共缩聚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4、谢克昌
  谢克昌(1946.10.5- )煤化学工程专家,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生于山西太原,原籍山西五台。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太原工学院,1983年至1985年美国南卡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获日本信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教育部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等,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5、彭士禄
  彭士禄(1925.11.18- )核动力专家。广东省海丰县人。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秦山二期核电站首任董事长。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持了核动力装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6、袁亮
  袁亮(1960.6.30- )安徽金寨人,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的主要奠基人。1982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系。曾任淮南矿业集团(原淮南矿务局)总工程师长达15年,现任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淮南矿业集团副总经理、安徽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7、袁士义
  袁士义(1956.10.21-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曹县,原籍江苏省丰县。198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居里大学/法国石油研究院,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及专项技术副总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委员会主任、北京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8、苏义脑
  苏义脑(1949.7.9- )油气钻井工程专家。河南省偃师县人,1976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1982、1988年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出站。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石油学报》等多刊物编委。 长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9、鲜学福
  鲜学福(1929.1.21- )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瓦斯(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四川省阆中市人,1964年毕业于莫斯科矿业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煤炭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全国自然科学煤炭科学技术术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地学部委员,重庆市科协副主席,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煤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0、童晓光
  童晓光(1935.4.8- )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1964年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地质师,现为高级顾问,教授级高工。 参加过大庆、辽河、塔里木等盆地的石油勘探,渤海湾盆地、中国东部和其它地区的石油地质研究。1978年辽河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为第一完成人;1980年获石油部辽河曙光古潜山油田发现奖,为第一完成人;1983年中国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1、许绍燮
  许绍燮(1932.1.1- )地震学专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51—1956年在南大、北大物理系听课学习。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地震灾害与预报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执行局委员等职。从事核爆地震与天然地震监测工程技术研究。研究地震事件的监测、判别;创建标准钟用铁木铜补偿摆,机械地震仪弹性铰链连接器,581型电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2、陈毓川
  陈毓川(1934.12.7- )矿床地质专家。浙江省平湖市人(原籍宁波)。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工业大学。国土资源部研究员,历任原地矿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系统、深入研究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带地质,为指导找矿及总结成矿规律作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宁芜、庐枞、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3、傅依备
  傅依备(1929.4.4- )核化学与化工专家。湖南省岳阳县人。1960年在原苏联列宁格勒化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讲师,1963年调九院。曾任该院二所所长和院科技委副主任。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九院)研究员,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原子分子工程所所长。负责九院核试验放化测试任务,突破了许多关键技术,满足了我国发展国防核技术的需要。发明了指示剂诊断聚变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4、邱中建
  邱中建(1933.6.9- )石油地质专家。出生于江苏南京市,四川省广安市人。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油天然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石油系统最早进入松辽盆地进行综合研究的人,是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0年代在胜利油田工作,对发现及评价胜坨大型油气田做出了贡献。70年代与同志合作,首次提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概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5、李阳
  李阳(1958.10.26- )油气田开发地质、油田开发专家。山东东平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技术副总师,国家“973”项目“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研究”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复杂油藏开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在陆相高含水断块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6、衣宝廉
  衣宝廉(1938.5.29- )燃料电池专家,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66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生毕业。现任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所学风道德委员会主任。曾任大连化物所化学工程研究室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科技部863十五,十一五电动汽车专项专家组成员,燃料电池责任专家。 主要从事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及相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开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7、叶奇蓁
  叶奇蓁(1934.9.16- )能源科学技术其他学科专家,1934年9月16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浙江省海宁市,1955年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1960年于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核电工程公司专家委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专家咨询委委员,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能源局专家咨询委委员核电科学发展咨询专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8、王思敬
  王思敬(1934.12.27-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体力学专家。原籍安徽巢湖市人,出生于上海市。1963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地质与工程、地质与力学相结合的研究,为开拓工程地质力学和环境工程地质新领域,发展工程地质学理论做出了贡献。他长期从事水电、矿山、国防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9、顾金才
  顾金才(1939.2.12- )河北省卢龙县人。1965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现任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防护工程与岩土工程加固技术及理论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和贡献:对喷锚支护坑道抗爆性能主持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现场试验,为国内首次提出喷锚支护坑道抗动载设计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对喷锚支护坑道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为喷锚支护技术在国防和民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40、郑绵平
  郑绵平(1934.11.17- )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学家。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56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矿产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际盐湖协会副主席、主席。 从事矿床地质和盐湖综合资源及热水矿床的研究领域60年,为我国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出版过200余篇学术论文和6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