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名人介绍(3)
41、晏苏民
  晏苏民(1926-) 国际体育情报联合会执委会副主席,体育情报研究专家。湖南省石门县人,1926年出生于石门县皂市镇晏家棚。自幼外出到长沙、沅陵和北平等地求学。1946年秋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曾任学生自治新闻系代表、进步歌咏团体歌唱队长。1947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秘密革命组织,并任过小组长。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嗣后,奉地下党指示,偕同女友张贞团长沙迎接解放。因国民党当局
42、张君劢
   张君劢(1887-1969),名嘉森,字君劢,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以字行,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宝山)。中国政治家、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劢”读音同“迈”)清光绪十三年(1887)1月18日生,出身儒医兼经商家庭。其父张润之,为宝山名医。其妹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夫人,其四弟张嘉璈(张公权)曾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光绪十八年(1892),张君劢6岁私塾启蒙。光绪二十五年(1899
中华民国宪法之父(18871969)
43、严庆澍
  严庆澍(1919~1981)严庆澍,阮朗是他的常用笔名,其他笔名有:洛风、陶奔、江杏雨、沙为雪、葛夏、张璧、高山客、草山上人和颜开等,江苏吴县人。少年时代在上海半工半读,喜爱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投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938)春,到长沙参加“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工作,先后在“战地文化服务处”、“战时书报供应处”和“三一出版社”等处从事抗日宣传工作,辗转于湘西、川东、鄂西和豫西各地。
(19191981)
44、谢玉铭
  谢玉铭(1895~1986年),字子瑜,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晋江祥芝(今属石狮市祥芝镇)赤湖村人。玉铭幼年丧父,5岁时偕其母吴耶娟移居蚶江,皈依基督教。他自少聪颖好学,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泉州培元中学,以品学兼优考入北京协和大学(燕京大学前身),民国6年(1917年)毕业。民国6~10年,应母校之聘任培元中学教务长。民国10~12年,往任燕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民国12年,考取官费
(18951986)
45、吴雷川
   吴雷川(1870-1944)名震春,字雷川。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末翰林。著名教育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1906年任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监督(校长)。1910年因办学有殊绩,晋授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参事,协和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燕京大学成立后,任第一任华人校长,除主持教务外,在燕京大学神学院和中文系授课。三十年代初任南京国
著名教育家(18701944)
46、陈国清
  陈国清(1908~1980)陈国清,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荆溪乡光明村。父陈秀琛在香港经商。国清幼时在乡中念私塾。民国11年(1922)陈秀琛在福州仓前山岭后望耕里盖楼房,全家迁到仓山定居,他也于同年进福州英华书院就读。民国17年从英华书院毕业,翌年考进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民国22年毕业后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民国27年他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
(19081980)
47、翁独健
  翁独健(1906.11.28-1986.5.28)原名翁贤华,福建省福清县人。著名历史学家。幼时入读私塾,1913年入读小学,成绩突出。1919年小学毕业后,考入融美中学。1922年入福州教会学校英华书院,1925年以第一名毕业。因为家贫无力继续升学,任家庭教师。1928年,得亲友资助,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受到陈垣、洪煨莲教授的赏识和影响,开始蒙元史研究。课余为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道藏子目引
(19061986)
48、杨大猷
  杨大猷(1874——1948年),今义津镇礼让村人,大猷少时家境贫寒,未曾读书,靠推独轮车、挑货郎担过日子。后来积蓄了一笔资金,购买一条6吨位的木帆船,率长子从事水上运输。由于夫妻省吃俭用,治家有方,家口虽众(5儿4女),尚有盈余。儿子长成,他即从事瓷器生意。由于大猷善经营,生意愈做愈大,后来由“行商”转为“坐商”,向城市发展,向海外推销,终成为瓷器大商。 民国10年(1921年),大猷在广州维新
(18741948)
49、杨清
  杨 清 (1915~1983)字天诚,中国现代心理学家。1915年8月21日出生于府谷县深墕村一个自耕农家庭。幼聪慧,能言善辩,争胜好学。本县南高毕业后考入榆林中学。1936年榆中毕业后就读于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联大毕业获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获文科檀香山奖学金。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研究院,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师承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1943年9月至1950年7月,先
(19151983)
50、安子西
  安子西(1906-1939),原名廷庚,化名安道敦,字子西,梁官村人。6岁入本村塾学,12岁入县立第二高级小学读书。聪明好学,才华超人。民国10年(1921),考入太谷铭贤中学,与郝德青、张友仁等同学经常阅读和研究进步书刊,关心国家前途。民国18年,就读燕京大学。次年考入北平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开展斗争。 民国21年(1932
(19061939)
51、粱振炎
  粱振炎(1863-1936),字肖彦,号晓岩、孟县城关乡西何庄人。父粱俊,清同治四年进士.官至兵部主事、京畿道署吏科给事中,广西梧州.四川潼州知府。晓岩生于同治二年(1863)七月十五日,幼敏而好学。光绪五年十七岁成秀才,能诗善文.然而两次乡试均未考中举人,从此,不再赴试。晓岩笃信许衡.吕坤的治学之道,不喜理学,以为后世学者各持己见,闭门立说,失是非之准则,祸天下者,皆理学所致。后任户部山西司郎中
(18631936)
52、韦丛芜
  韦丛芜(1905~1978),霍邱叶集人,原名崇武,又名立人、若愚,韦漱园之弟。民国7 年(1918 年)春入湖南法政学校。民国9 年入阜阳省立第三师范。民国11 年赴安庆,与李霁野合办《微光周刊》和《微光副刊》。后又去湖南岳阳湖滨大学附中、北京崇实中学、燕京大学求学。民国14 年与韦漱园、曹靖华、台静农、李霁野等创办“未名社”。民国17 年,未名社被查封,韦丛芜、台静农、李霁野同时被捕,50 余
(19051978)
53、陈矩孙
  陈矩孙(1913~1987年)陈矩孙,又名陈絜,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陈宝琛之孙。民国16年(1927年),矩孙考入福州英华中学,民国19年,在学校里参加共青团和反帝大同盟,但以后因“立三路线”之事,被开除出团。民国22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后转历史系),在学校“学生自治会”和“北平学联会”中都担任相当重要的领导职务。民国23年冬,由-介绍认识周小舟,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共燕京大学支部书
(19131987)
54、赵以成
  赵以成(1908-1974),神经外科学家。福建龙溪(今龙海)人,1929年获北京燕京大学学士学位,1934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留院任普通外科住院医师、神经精神科研究员及脑系外科住院医师。1937年获孙氏耳鼻喉科论文著作奖金并曾发明肠胃无菌吻合电动外科新技术。1938年入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学习。1940年发明预防粘连新法。1941年回国,曾任协和医学院讲师。建国后,先后在
(19081974)
55、杨绳武
  杨绳武(1900~1968)原名杨恩洪,又名继宗,字绳武。保定市区人。早年就读于保定同仁小学、通州潞河中学。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与冰心一起荣膺斐托斐荣誉金章。毕业后回同仁高小,接受中华教育改进会的约请,到各地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考察。1924年创办保定同仁中学,冲破教会势力的重重阻力,实行了同仁与培基女校的合并,开创华北男女生合校的先河。1928年河北省教育厅颁布私立学校立案令,立案取消宗教课
(19001968)
56、刘节
  刘节,号子植,浙江永嘉人。其父刘景晨,民国初年曾任知县。民国15年(1926),刘节由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随名师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学习,发表《洪范疏证》和《好大王碑考释》,在古史研究方面崭露头角。《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刘节对其著作年代提出疑问,为之疏证,得出《洪范》的著作年代,在《王制》编成至《吕氏春秋》成书之间的推断。《好大王碑考释》对朝鲜古代史和古代地理的考证
57、杨名声
  杨名声(1891~1975) 字嘉可,英文名为Corumsyang,本县城关人。父母早丧,由美国基督教会传教士伊芳廷资助,就学于私立永泰格致初级中学,后升入福州格致书院,毕业后考入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民国9年(1920年),因参与“-”,-转入燕京大学,二年后毕业,取得燕京大学文学士学位,继而转攻神学。民国13年又取得燕京大学神学士学位,回县任基督教牧师。民国15年后,他先后在上海教会教育处、福建省
(18911975)
58、王泊生
   王泊生(1902~1965)河北遵化县人,1902年出生,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曾组织“美生社”话剧团,首创男女演员同台演出,在国内戏剧界引起轰动;后学习京剧和昆曲,组织“晦鸣社”京昆剧团,并任主演;历任北平国剧学会教务主任、南京戏曲音乐研究院研究员、北平燕京大学文学系讲师、汉口民乐团艺术指导、中国文化建设协会戏剧事业委员会委员等;1929年夏,应聘担任山东省立实验剧院教务主任; 1
(19021965)
59、龚澎
  龚澎(1914.1.10——1970.9.20) 原名龚维航,今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谢岗行政村人。其父龚镇洲、母亲徐文均是同盟会会员。“一二·九”运动期间,龚澎和姐姐龚普生同在燕京大学读书,龚澎是学校学生自治会执行委员、财务部长。那时,燕京大学的外国人很多,她们利用这个特殊条件,加强对外联络工作,并主持召开了外国记者招待会,披露“一二·九”运动-,从此开始了外交生涯。民国25年(1936),龚澎加
(19141970)
60、徐文珊
  徐文珊 男,1900年8月5日出生,河北遵化县人。1915年考入省立五中就读,1919年在省立五中当教员,后辗转于哈尔滨、北平,应邀到北平《民国日报》任职;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系,毕业后在北平汇文中学做国文、历史教师;1937年7月,到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写中学过问教科书,并相继在重庆国立实验剧院任职、江津县九中女子高中部任国文教师,国民政府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兼编译科长,主编文化运动丛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