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名人介绍(2)
21、王乃堂
  王乃堂 (1898~1967年),原名王荫蓁,字乃堂,本县新庄子村人,行二。父亲王维贤是清代举人,母亲是个勤劳本分的农村妇女。 王乃堂幼读私塾,15岁考入本县南团汀高小,18岁人滦洲(今滦县)省立第三师范,毕业后回到南团汀高小任教,当时,政局黑暗,官府横征暴敛。因此,王乃堂对时政产生了强烈不满情绪,后来,他风闻北京出了解救穷苦人民的共产党,于是便决计往而寻之。 民国16年(
(18981967)
22、童村
  童村(1906~1994年) 童村,满族,辽宁沈阳人,出身于教育工作者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童青年时期酷爱生物学,燕京大学毕业后入协和医学院。民国23年(193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医院从事临床和细菌学研究及教学工作。民国29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公共卫生硕士、博士学位。30年代初,人们对常见的病原菌性疾病如心膜炎、败血症等,由于缺乏有效药物,束手无策,这使童非常不
(19061994)
23、王梓木
   王梓木(1890~1967年),名铎,又名王世平,字梓木。祖籍河北省迁安县。1890年出生于木兰县刘家粉房屯。早年父母双亡,由兄抚养度日。8岁入私塾,15岁因家贫失学,20岁复入私塾读书。1918年始,先后在黑龙江省第一中学、沈阳高级师范学校、北京燕京大学就读。1924年入北京英国教堂办的荟文英校,主要学习英语,时值五卅惨案发生,他目睹英帝国主义者惨杀中国骨肉同胞,撕碎了积累8年多的英语书和有关
(18901967)
24、张东荪
  张东荪(1885-1973),原名张万田,字圣心,晚年自号“独宜老人”,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中国近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12月9日生,出身官宦世家。其曾祖张裴曾任嘉定知县、泰州知州;祖父张之杲曾任嘉定、吴江、阳湖、长洲等县知县,及泰州知州;父张上和,曾任直隶昌黎、博野、宁县、万全、内邱、静海、元城知县。其兄张尔田,为近代著名学者、词人,曾官刑部主事、知县、
中国近代哲学家(18851973)
25、孙道临
  孙道临(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代表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乌鸦与麻雀》
(19212007)
26、周贻春
  周贻春(1883~1958 年),字寄梅,休宁县南塘乡周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 年)生于汉口。为民国时期教育家,行政管理家,政府官员。父亲周聿修为徽帮茶商,在他少年时即为之请教师专授英文。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学院,光绪三十年(1904 年)毕业,自费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选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三十四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又入耶鲁大学进修,翌年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圣约翰大学和吴淞中国公学教英语。曾参加清
民国时期教育家(18831958)
27、赵荣声
  赵荣声(1915—1995.2.17),太湖县城东雷家墩(回龙寺)人,离休前任中国工人出版社副社长、副总。民国24年(1935)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接触和接受了马列主义,在《燕大周刊》上撰写了不少宣传进步和抗日的文章,在同学中颇有影响。他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在宣传工作中非常活跃,被中共地下外围组织“社联”吸收为盟员,不久担任“社联”书记。民国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宣传委员。后被选为燕
(19151995)
28、马溶之
  马溶之(1908~1976),字月亭,1908年11月25日出生于河北省定县西南合村。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34~1952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任技正、室主任等职;1953~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其间于1958~1960年参予并领导了全国土壤普查工作;1965~1972年在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任研究员、副主任;1972~197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
中国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之一(19081976)
29、王岳
  王岳(1915~1985)王岳,又名王钟五,民国4年(1915)8月生于仓山下渡的一个职员家庭。父王蔼卢,早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福建省建设厅、财政厅秘书。母潘居修,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王岳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从小热爱祖国。民国16年入福州英华书院就读,后转学职业学校和福州三一中学。民国22年9月,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民国26年夏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继而留校攻读研究
(19151985)
30、何东昌
  何东昌,1923年4月出生,浙江诸暨人。1944年10月参加革命,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电机系,后转入航空系学习,参与建立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并担任执委,毕业后到云南农村中学任教。1947年在北洋大学航空系任教。1948年任清华大学助教并担任教职工党支部委员,后在石景山地区参加接管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党总支副书记,后兼任燕京大学党总支书记。19
(19232014)
31、杨刚
  沔城素有四十八庙、四十八井、四十八桥、四十八牌坊之称,可惜岁月无情,渐成传说。尤其是桥,没几座了。叫得出名字的,我只知道双莲桥、司马桥和司金桥,外加一座杨刚桥。杨刚桥诞生于十几年前,显然不在四十八桥之列。据说建这么一座桥,是为了纪念一个叫杨刚的人。用人名做桥名,在沔城还是独一份,陈友谅也没这种待遇。所以杨刚此人值得研究。不要被这个颇有阳刚之气的名字迷惑了,杨刚其实是个女人。听街坊邻居说,她小时候有
(19051957)
32、司徒乔
  司徒乔(1902-1958),原名司徒乔兴,开平赤坎镇塘边村人。生于清末光绪二十八年。童年时代,他在塘边村鹤鸣小学读书。1914年,其父司徒郁在广州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工作,因此,司徒乔也转学岭南大学附小,一直读到岭南大学文学院,曾与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和日本著名诗人草野心平同窗共读。1924年,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免费进入北京燕京大学就读。鲁迅热情赞扬他“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他自己的毅力,终日在画古
(19021958)
33、白坚
   白坚(1911~1968)原名士魁。陕西靖边人。早年在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绥德省立第四师范求学,受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影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夏,陕北军阀井岳秀查封绥德师范,白赴北平考入辅仁大学读书,同时从事共青团工作。1930年8月1日参加中共组织的天桥-时被捕,在狱中英勇刚烈,被反动-用刺刀戳掉两个门牙。后因敌人找不到证据而获
(19111968)
34、薛正
  薛正(1901~1995年) 薛正,女,江苏无锡人。民国7年(1918年),就读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翌年,组织同学上街演说,加入五四-行列。高中毕业后,在中华基督教全国女青年协会工作两年,后决心走教育救国之路,先后就读于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教育系。燕大毕业时,接受上海中西女中聘书。民国21年,任中西女中教务长,四年后,任中西女中校长。在学校任职中,薛一贯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努力缩小美国顾问
(19011995)
35、林子东
  林子东,原名林玉偶,1921年10月生于北京市,原籍福建省福州市。林子东的家庭是爱国的仕宦世家,书香门第。高祖父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一个奋起抗击外国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生父林步随,清光绪年间进士、翰林,作为“庚子赔款”留美学生的督学,在美国工作生活了9年。以后,在北洋政府著名外交家颜惠庆任总理时,曾任国务院秘书长。嗣父林轼垣(林子东的伯父,无子女,林子东过继给他),在北洋水师学堂
36、张友渔
  张友渔 (1899-1992) 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灵石县城内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立法政大学法律系毕业,曾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历任《世界日报》总主笔, 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燕京大学、中国大学等院校教授,中共山东联络局、豫鲁联络局书记,新华日报社社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秘书长等职。 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顾问, 中国法
(18991992)
37、卢爱玲
  卢爱玲,原名卢淑华,岭南才女,出身名门望族之家,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熏陶,对她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祖父卢爱玲祖父卢礼屏,关心乡土,体悯民生,热心家乡公益,扶危济困,出资修祠堂、修祖坟,发迹后捐资助建虎门溥善堂、育婴堂。光绪四年(1878年)香港淫业日炽,导致内地妇女不断被拐骗入港,逼良为娼。卢礼屏联合在港东莞籍诸商家上 书港督轩尼诗,多方奔走,促港府制定《华人保良会保护妇女及幼童章程
38、林汉达
  林汉达(1900—1972),笔名林迭肯、林涛,镇海龙场乡林家村(今属慈溪市龙山镇)人。1900年2月17日,林汉达出生于今龙山镇林家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寄1129817864.bmp读邻近地主家,9岁入私塾读书,但大半时间帮父母干活。14岁后至上虞、宁波等教会学校读书。1919年夏中学毕业,在母校任教,后于1921年秋考取杭州之江大学。同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第一名。毕业后,任宁波四明中学英语教
教育家(19001972)
39、嵇文甫
  嵇文甫(1895~1963.10),原名嵇明,河南省汲县人。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1915~1918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回到河南,在省立开封第一师范等校任教。他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科学与民主,反对旧传统,提倡新道德。他与冯友兰、韩席卿等创办《心声》杂志,注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一些社会主义思潮,并时常发表抨击时弊的文章。1919年五四运动中,嵇文甫站在爱国学生一边,鼓励和支持
(18951963)
40、陆志韦
  陆志韦(1894.2.6-1970.11.21)名保琦,浙江吴兴人。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音韵学家,诗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07年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1910年升入东吴大学,1913年毕业后任东大附中教师。1915年入美国范德比尔特(Van-derbrilt)大学学习宗教心理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学习,192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
(1894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