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_徐州会战 相关人物介绍
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爱国人士。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1965年(74岁)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1969年逝世于北京。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合一起驱赶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时,率广西军队攻至
(18911969)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孙连仲
  孙连仲(1893~1990)原名孙席儒,字仿鲁。雄县龙湾村人。幼年入私塾,后入保定中学,家道殷实,但他既不喜读书,也不好务农。1913年不顾家人反对,弃耕从军,在冯玉祥部当兵。由于他有胆有识,受到冯玉祥赏识,官职升迁很快。由司务长逐级升至师长。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所属部队全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孙连仲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东路第二军司令官,奉命率第十二师参加援陕战役,在孙良诚、刘汝明等人的协
(18931990)
汤恩伯
  汤恩伯(1898年9月20日——1954年6月29日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浙江金华人,黄埔系骨干将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指挥所部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10月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团长。翌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大捷。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1军总司令,先后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1942年任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1944年4月在豫湘桂战役中所部溃败,
(18981954)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张自忠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早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在天津政法学校读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后投笔从戎。1917年9月入冯玉祥将军部下,因学习刻苦,英勇善战,深受冯玉祥将军的赏识,由士兵逐级擢升为38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察哈尔省省主席、北平市长、天津市长。“七七”事变后,因战功卓著升任59军军长、27军军团长、33集团军总司令和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39年5月2日授
(18911940)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庞炳勋
  庞炳勋(1879年—1963年)字更陈 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6年12月)1879年10月25日(光绪五年九月十一日)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南阳庄村。幼年读书,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当时的清军,毕业于东北测绘学堂,在清军第三镇充当测量官。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辛亥爆发后因受当局怀疑,-弃军还乡。民国时期,北方军阀中有一个“瘸腿将军”,在军阀混战中颇出风头,从一名下层军官升至军长,后又当上了集团军总
(18791963)
王铭章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2014年9月, 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
(18931938)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寺内寿一
  寺内寿一(てらうちひさいち),1879年8月8日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父亲寺内正毅伯爵是明治元勋,曾任教育总监、陆相、驻朝总督、首相等职。他出生的时候,他父亲还只是个小少佐。这爷俩都是典型的日本男人体型:头重脚轻、五短身材,长得也极为相似。寺内寿一虽然是名门之后,但同样接受了一整套严格的军事教育。曾就读于东高师附属中学校、东京成城学校。1899年11月21日毕业于陆军士
(18791946) 旧日本帝国元帅陆军大将
孙震
  孙震(1892.2.5-1985.9.9),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1939年),谱名孙定懋,后改名孙楙,再改名孙震,字德操,别号梦僧。中华民国军事家、教育家,原籍浙江绍兴杨家垅(今齐贤镇),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于四川华阳。他是秦汉父亲孙元良的叔父。个人履历孙震生于1892年2月5日(清光绪十八年正月初七)。四川华阳人,原名孙定懋,字德操,号梦僧。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8921985)
田镇南
  田镇南(1889—1974),字柱峰,河南项城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曾在北洋陆军第2师服役,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著名抗日英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期,田镇南率部在台儿庄与日寇血战。1949年赴台湾,1974年12月2日因病去世。1935年任甘青宁陕四省禁烟总办。抗日战争时期曾率部参加徐州、武汉会战,曾任第2集团军30军军长、副总司令兼豫南挺进军总指挥。1937年7月11日,3
(18891974)
关麟征
  关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 ,字雨东。生于1905年4月18日,陕西户县人 。国民党陆军中将。1938年,在台儿庄血战中,负责攻击日寇的国民党部队五十二军,被当时国内外军事评论家称之为“关铁拳”,这“关”字是指时任军长的关麟征。关麟征出身于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之家,家境贫穷。中学时代,因故辍学,后投笔从戎。1924年到广东投考黄埔军官学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并于同年12月毕业。1928年任
(19051980)
卢汉
  卢汉(1895—1974),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彝族,原名邦
(18951974)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池峰城
  池峰城(1904—1955),著名抗日名将。1904年出生于河北景县,1920年起入西北军冯玉祥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当兵,任排长、连长。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营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政府军陆军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一师师长。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10月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师长,于1939年3月升任第三集团军第三十军中将军长。1943年任第五战区鄂豫边游击
(19041955)
李品仙
  李品仙(1890年4月22日-1987年3月23日),字鹤龄,广西苍梧人,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唐生智兵败瓦解后投靠桂系,靠着和白崇禧的同学关系稳步上升,抗战0任11集团军司令,在黄绍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军有方,尤其是抗战时期的188及189模范师,即为他一手栽培。曾任第十战区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去台湾后任邻
(18901987) 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于学忠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蓬莱县(今蓬莱市)于家庄人。他生于旅顺,少时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1908年(宣统元年)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1911年入毅军任排长、连长。1917年,任北洋陆军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1921年秋,川鄂战起,提任团长,后任十八混成旅旅长、第二十六师师长、长江上游副司令、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区总司令等职。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吴佩孚主力被歼,他于次年6月返
(18901964)
邓锡侯
  邓锡侯(1889年—1964年),字晋康,四川营山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人士、军事家、著名抗日将领,1937年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抗战后在川军指挥官内被视为领袖。历任护-营长,川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曾任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1938年至1948年担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统领四川省和西康省的军权。1949年12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地区水利
(18891964) 著名爱国将领
曹福林
  曹福林(1914-1946)黄路镇北首曹家宅人。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把他送给张金鉴作养子,取名张云祥。7岁入黄家路私塾读书。12岁起,便随养父操持“道士”之业。1942年2月参加淞沪游击第五支队五大队,走上革命道路。在战斗中,曹福林英勇善战,曾二次负伤,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特务大队任排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军北撤,调任新四军一纵三旅七团三营八连副连长。1946年6月,在解放泰安城等战斗中
(19141946)
张金照
  张金照(1902——1970)中将,字辉亭。河南省郾城县人。1955年被推选为郑州市民革委员,郑州市政协委员。1970年在郑州去世。1918年投效西北军,同乡吉鸿昌部下由列兵逐级升至班,排,连长。1929年任孙良诚部第三师第八旅第一团第二营营长,同年5月率部撤往豫西集结,进行武力倒蒋准备。不久接替娄景俊担任三师八旅第一团团长。中原大战西北军解体后,任吉鸿昌第二十二路军第三十师第八十八旅第一七六团团
(19021970)
沈澄年
  -沈澄年(1903~1979),别字渐之,浙江余姚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一期毕业。历任浙江第二师见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排、连长,浙江省保安第二旅营长、团附,第六师教导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十五军补充第一旅副旅长、旅长,第七十五军第六师副师长、师长。1943年任第二十六集团军第七十五军副军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浙赣会战和常德会战。1946年起任整编第七十
(19031979)
周志道
  周志道(1900-1984),江西永新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二师二团一营上尉党代表,补充第六团二营八连连长,第二十二师参谋处参谋,第一军教导团一营一连连长,独立第十四旅一营副营长,独立第三十二旅一九四团三营少校营长,第一九六团中校副团长,上校代团长。1933年起任补充第一旅军官大队上校大队长、第二团上校团长,第五十一师三0三团上校团长,新编第十一师
(19001984) 国民党陆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