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名人堂(8)
141、朱壬葆
  朱壬葆(1909—1987),金华岭下朱人。1932年,浙江大学心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考取公费留学,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研究动物生理学。朱壬葆,英文名Chu Jen-pao。1909年2月8日生于浙江金华岭下朱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在农村生活,经常帮助家里做些农活和家务。幼时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农业生产的年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生活,遇有天灾或其他特殊情况,即须告贷度日。后来其叔任中学教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91987)
142、朱世勤
  朱世勤(1904.6.3~1942.5.4),字俭堂。山东单县朱菜园村人,幼年家贫,入伙绿林武装,并被推为头领,后被招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抗日,参加庆云、东光、商河、滨县战役,多处负伤。1937年12月10日在滨县与日本侵略军的交战中,毙伤日军百余人。1938年10月升任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七路军第一旅旅长,在曹县、城武等地抗击日军。1938年支援台儿庄会战,配合第三集团军会攻济宁。是年12月在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19041942)
143、朱兆林
  朱兆林,男,汉族,生于1907年11月17日,四川省平昌县板庙乡凉水村1社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0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响堂铺伏击战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072003)
144、朱橞
  朱橞(1379—1428):汉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九子。他少年得志,1391年册封为谷王,统领上谷郡地和“长城九镇之一宣府镇”。朱橞藩宣府后,一边兴建谷王府(皇城),一边搞戍边建设。公元1392年--1410年,他主持并参与扩展宣化城的建筑,将始建于唐代的宣化城扩展为周边24里有奇的城垣,沿城设“一关七门”。一关即南关,关城面积一平方里,关内设月城和瓮城;七门即南为昌平门,宣德门,承
[] (13791428)
145、朱宝玉
  朱宝玉,1944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伊通县营城子镇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在忠厚淳朴的父母抚育下,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1964年3月,刚满20岁的朱宝玉告别新婚56天的妻子来到部队,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朱宝玉时时刻刻以雷锋为榜样。1966年邢台发生地震。他以“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名义给灾区寄去20元钱。战友姜宝建的父亲病故,家中生活困难,他悄悄寄去50元钱。一次,他在山西
(19441986)
146、朱濆
  朱濆(1749~1808年),云霄岳坑村人,生性强悍,有胆略、讲义气。其祖父从事商运,其父年轻时就因造船往返于船场之间,生2子,长朱濆、次朱渥。朱濆少年时跟随父亲造船或运输,更多的时间往滨海地区交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3岁的朱濆已拥有一批随从伙伴,经常随船出海。后被公推为船运帮主。乾隆末至嘉庆初,朱濆率先组建海上商运船队,与濒江地区有商运历史传统的中小船商、渔夫、舵手、船工等合伙,集资
[] (17491808)
147、朱朴
  朱朴(约公元八八九年前后在世)朱朴(文献通考作朱抃。此从两唐书)字不详,襄州襄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龙纪元年前后在世。以三史举,由荆门令进京兆府司录参军,改著作郎。乾宁初,(公元八九四年)为国子博士。道士许岩士出入禁中,言朴有经济才。昭宗召见,对以经义,甚悦,即日拜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数月,岩士为韩建所杀。朴三贬郴州司户参军,卒。朴著有诗集四卷,杂表一卷,(并新唐书艺文志)及致理书十
[] 唐朝宰相
148、朱洪山
  朱洪山,又名朱树春,1917年8月9日生于浙江省慈溪县更楼村。他11岁那年母亲病故,寄养在上海叔父家中,叔父送他入类思小学读书。朱洪山从小性格倔强,凡是自己认定的事,就坚持做下去,而且一定做好。他小学毕业后,竟违背叔父要他弃学经商,继承祖业的意愿,毅然离开家庭,在教师的帮助下,到上海虹口栈业工会办的一所学校半工半读。他白天在栈业工会做勤杂工,晚上坐在路灯下看书学习。从1935年起,朱洪山开始接触一
(19171946)
149、朱寓
  朱寓(?-169),豫州沛国(安徽徐州市沛县)人。与李膺、杜密、王畅等为八俊。历尚书、庐江太守。灵帝即位,窦武辅政,任以司隶校尉。建宁二年(169),党锢之祸再起,与李膺等百余人被捕杀。 文献记载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冬十月十九日,中常侍侯览指使管事人参奏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都是相互牵引的党
[] 东汉八俊(?~169)
150、朱清
   朱清(1237-1303年),元崇明(今属上海市)人。后迁居太仓。元初海运官吏。原系杨氏家奴,因杀主夺妻而避迹海上,与嘉定人张瑄结伙贩私盐,后沦为海盗。因此熟悉南北海道及诸岛门户。后受宋朝廷招安。宋亡后,朱清降元。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任管军千户。翌年,受元丞相伯颜之命,将南宋库藏图籍海运至大都(今北京)。至元十六年,他随都元帅张弘范攻克厓山,被升为武略将军。至元十九年,朝廷议论运粮路线,
[] 元初海运官吏(12371303)
151、朱震亨
  朱震亨(1281—1358),字彦修,又称聘君,义乌赤岸人。因居所临丹溪,学者尊称为丹溪翁,后人习称朱丹溪。自幼读书务求理解精义,成年后企望科举求仕。36岁到东阳八华山向许谦学程朱理学。因母久患脾病而习医,两应乡试未中举,40岁后乃专心学医。曾离乡到江浙各地访求名师,后求教于杭州名医罗知悌。十次求见遭拒,仍每日拱手侍立罗家门前,罗深受感动,遂收为门徒,悉心传授。震亨继承罗知悌学说,并博览群书,辨析
[] 元医学家(12811358)
152、朱允熥
  朱允熥(1378年11月29日--1417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兴宗朱标的第三子,虞怀王朱雄英的同母弟,建文帝朱允炆异母弟,常遇春的外孙。朱允熥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封郡王。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己卯,册兵马指挥赵思礼女为朱允熥之妃。建文元年(1399年),封吴王,建藩杭州,未就藩,靖难之役起。燕王入京师后,降封广泽王,居漳州。1402年九月,召还,废为庶人,锢凤阳。永乐十五年(14
[] (13781417)
153、朱梅
  朱梅,号海峰,明末辽东广宁前屯卫(今绥中前卫)人。初任副将之职。为人朴实忠厚,办事精明干练。天启六年,在著名的宁远保卫战中,朱梅与袁崇焕一起,坚决抗击了后金军。他们视死如归,英勇顽强,终于以少胜多,击退了努尔哈赤的侵犯,捍卫了山海关与京师的安全。天启七年,他又与袁崇焕一起,击退了皇太极的侵犯,取得了宁锦大捷。朱梅是坚决的主战派,他不仅是袁崇焕的有力助手,本人也做了不少抵御后金军入犯、整饬边务的工作
[] 明朝末年将领
154、朱权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地为宁国(今内蒙古宁城),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将朱权改封于南昌,并加以破孩,朱权只好将心思寄托于道教、戏剧、文学,郁郁而终。人物生平专镇一方洪武十年五月(1378年5月),朱权出生于金陵(今南京),是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母为杨妃,自幼聪明好学。洪武二十四年(1
[]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13781448)
155、朱山
  朱山,字世德,绰号“瞎眼朱司”,福建省仙游县人,生卒年不详。少时拜南少林寺名僧铁珠为师,深得其师真传,武功超群。雍正三年(1725年),清兵大举清剿南少林寺,朱山趁乱袖怀其师珍藏的《正宗龙桩》上下册出逃,辗转奔波,并四处传授武功,后流落于福州。二年后,其行踪为官府侦悉,遂于福州被捕,处以十年牢役。乾隆二年(1737年)刑满,官府剌字于其额,并用烧碱抹瞎其双眼后始释放。此后朱山以乞讨为生,后闻古田杉
[]
156、朱粲
  朱粲(?—621)隋亳州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初为县佐史。大业中从军,逃亡聚众,号为“可达寒贼”,自称迦楼罗王。十一年(625),有众十余万,横行荆,沔(今湖北省境),转掠山南,所至食人。唐开德元年(618),在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称楚帝,年号昌达,仍专以杀掠为事。次年,为土豪杨士林、田瓒所破,势力微弱,一度附唐,又叛附王世充。后李世民破洛阳,斩之于洛水之上。士民恨其残忍,投瓦砾击其尸,须臾
[] (?~621)
157、朱友贞
  后梁末帝朱友贞:后梁末帝朱友贞(888年10月20日―923年11月18日),后梁太祖朱温之子,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最后一位皇帝,913年—923年在位。朱温称帝后被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珪弑父朱温,即皇帝位,任命朱友贞为东京留守 、开封尹。凤历元年(913年),朱友贞与-等密谋推翻朱友珪,即皇帝位。龙德三年(923年),朱友贞为后唐所迫自杀,时年36
[五代十国] 后梁最后一位皇帝(888923)
158、朱经扶
  朱经扶,安肃王,生于弘治六年(1493)十月二日。先祖朱守谦为朱元璋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岁时即被委以国事,十二岁时敕掌国事,赐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约麒薨,谥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第七代靖江王。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不为无益之语。时常登高远眺,兴之所至辄形于诗,长篇短
[] 第六任靖江王(14931525)
159、朱燮元
  朱燮元(1566—1638),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山阴(今绍兴)白洋村人。中举后曾应绍兴知府萧良干之延,人署授诸子书凡二载。山阴江北四都频遭水患,萧良干采纳燮元建议,亲临沿海察勘,遂于白洋山右建山西闸以杀西小江上流水势而补三江之不足。濒海数十万居民悉赖以安。燮元记其事勒碑于安昌市。明万历二十年(1592)登进士,授大理评事。时山西豪绅刘申等横行乡里,死者枕藉。既而事发,系狱十年不决
[] (15661638)
160、朱凤辉
  朱凤辉,字开祥,号古巢。松山(今桥墩镇)人。乾隆、嘉庆年间在世,生卒年无考。从小爱好书法与文学,博览诸子百家。浙江提督学政汪廷珍按临温州,对他的制艺大加称许,印发给士子阅读。然而他自己参加过多次考试,都没有录取。与同县华文漪最为投契,经常交换治学心得,互相质疑、取证。书法也很有特色,晚年更多藏锋之笔,力透纸背,而结体丰腴,被行家认为已入“书家三昧”。卒年66岁。著有《退园吟稿》及《览堂遗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