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名人堂(21)
401、郑宗虔
  郑宗虔,字诚斋,原襄陵县襄陵镇东街人,出生于农民家庭。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历任襄陵县简易师范讲习所、第三高小、第一高小,民族革命高小、城关小学教师。生有2子1女,长子思远,次子思达,女儿秀英,都是抗战初期参加工作的革命者。郑宗虔为人耿直,治学严谨,思想进步,经常给学生灌输革命思想,辅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师生之间平等相待,情谊融洽。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他支持长子思远参加八路军学兵大队,不
402、郑重
  郑重(1897-1928年),原名镜堂,生于东海镇前墟社一户富有的家庭。龙山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海丰中学,和彭湃同学。在彭湃影响下,积极参与海丰中学进步活动。毕业后被陆丰县立一小聘为体育教师。由于思想活跃,教学认真,待人热情,很快便在师生中树立了威信。民国8年(1919年)“五四”爱国-爆发,郑重即起响应,组织和领导县内学生,成立陆丰县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上街-、号召民众起来斗争,-并组织学生纠察
(18971928)
403、郑汝骊
  郑汝骊,(1917-1984),1917年农历3月3日生于河南省罗山县。他先后在保定念小学,在沈阳念私塾和小学(沈阳第五小学),在齐齐哈尔念初中(黑龙江省立一中),在战乱中念完小学和初中,总共才用了五年时间。1930年在齐齐哈尔省立一中初中毕业时,年仅13岁。1933年,郑汝骊进入北平北方中学读高中。1936年秋,考入燕京大学。当时抗日救亡的空气高涨,民先组织就是那年秋后建立的。郑汝骊虽然未加入民
(19171984)
404、郑嘉琴
  郑嘉琴 女,二级演员。苏州人,1934年出生。14岁从事越剧事业,系昆剧传字辈著名老艺人郑传鉴之女,自幼受父艺技的熏陶,耳濡目染,获益匪浅。1950年结业于上海出新越艺社,后又参加文化部主办的戏曲演员讲习班学习,得著名戏曲前辈袁雪芬、张庚等人的亲传教诲。她专工花旦,为南京市越剧团主要演员之一。50年代末被调至江苏省青年越剧团,先后主演《宝莲灯》、《钗头凤》等优秀越剧传统剧目,被评为江苏省文化先进
405、郑昌仁
  郑昌仁(1935~)祁门县渚口乡清溪村人。1958 年7 月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59 年9 月至1962 年1 月赴上海复旦大学高分子教研室进修,此后曾在安徽大学化学系任教。1964 年夏调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教研室,历任讲师、副教授。1987 年任硕士生导师,1992 年晋升教授,现任该校高分子系系主任、高分子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
406、郑之
  郑之 [字]于期[号]峨眉道人[生卒]?-?[籍贯]广安人[朝代] 明朝[主要著作],[小传] 幼受教于族兄应奎,博闻强识,通达经史。崇祯年间举乡试。初任广东高州府推官,升河北深州知府。旋擢工部虞衡司员外郎。转礼部膳司郎中。典试贵州,授奉政大夫。会黔乱罢,隐居湄潭,以著述自娱。著有《涤芦集》二十卷、《诗集》四卷行世。《四川通志》有传。
[]
407、郑必坚
  郑必坚,四川富顺人。研究生文化程度,教授、研究员。中国“和平崛起”的提出者。1932年生,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知识精英的旗手级人物,“猫论”、“特色论”、“国情论”的全面论证者,中国和平崛起的倡导者。人生经历1950年08月至1952年08月在北京辅仁大学经济系学习(其间:1951年至1952年在广西参加土改)。1952年08月至1954
408、郑忠梅
  郑忠梅 女,演员。浙江宁波人,1928年1月出生。1944年入上海忠孝班科班学戏,工老生,业师为男班著名老生马潮水。排演了《岳飞归天》、《刘备招亲》、《四进士》等剧目,扮演了岳飞、刘备,宋士杰等主角,成为科班挑梁老生。1947年出科后,在同孚、国泰等戏院搭班演出。解放后在海光剧场、上海实验越剧团任头肩老生。1952年初至1953年底任天鹅越剧团团长,与小生丁赛君、花旦筱月英一起领衔演出于九星、长
409、郑克斗
  郑克斗(1888~1927)石泉县后柳乡人。家靠租种油房坎渡船会几亩薄地过日子,当时,地方上苛捐杂税重,百姓生活困难。民国十五年(1926)六月二日,郑克斗和几个庄稼汉子商议,要拉团练、打款子,进行抗捐斗争,大家都赞成。六月三日,庄稼人“游水”到仙鱼洞。郑克斗带头,用土枪打死了仙鱼洞无恶不作的恶棍张协林,为地方除了害。农民纷纷而起,自愿要参加郑克斗的队伍。郑克斗拉起团练,自任团长。县知事陈光斗派6
(18881927)
410、郑俊彦
  郑俊彦,字杰卿,生卒年不详。邢台市宁晋县城内西街(解放村)人。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历任陆军第十四师师长,淮扬护军使联军第二军军长,江西总司令联军副司令,兼联军前敌总司令,晋授陆军上将,称彦威将军。 初任陆军小教习,后任曹锟第三镇十二标三营督队官。后入皖系督军卢永祥部下,在中央陆军第十师,历任连、营、团、旅长、师参谋长。民国15年夏,江浙战争,卢永祥下野,由孙传芳收编,郑俊彦升任浙江陆军第十师
北洋政府时期军队将领
411、郑士志
  郑士志,原名郑来福,1915出生在江西省泰和县中龙乡一个贫苦农家。因家贫,只在9岁那年念过半年书,就辍学帮人放牛。1931年,16岁的郑士志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瑞金红军大学毕业后,曾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时,由于部队缩编,他调至中央干部团二营任连长。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转战千里,驰聘于川滇黔边地区,在数
(19151935)
412、郑雷震
  郑雷震(1642~1717),字汝龙,号卧子,龙溪都澳头里(今鳌江镇澳上村)人。双亡,出嗣胞叔,养如亲生。雷震自幼矢志苦学,为邑庠生,清康熙二十年(1681)考中举人,时年四十岁。许贞闻其贤,曾聘为家庭教师,对他敬礼甚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四川保宁府苍溪县知县。在任期间,廉洁自持,教民耕作,惠爱百姓。时县苦虎患,震为文祭之,鸣炮呐喊,患遂消,县民感激。康熙四十年(1701),年届花甲,致
[] (16421717)
413、郑静安
  郑静安(1910~1970年),龙海市人。年青时在漳州省立第二师范(简称“二师”)学习期间,正值五卅运动0,他积极参加漳州学生联合会开展的反帝宣传和-。民国15年(1926年)8月,与翁振华、林义民等9人在“二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漳州成立支部后,转为中共党员。“二师”毕业后,他回石码任成德小学校长。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中国国民党海澄县党部执委。民国20年初,任海澄县
(19101970)
414、郑彬
  郑彬(1903~?),字诚一,号铁峰。海口大英山村人。国民党陆军少将。1924年8月,弃医习武,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925年2月,任黄埔军校学生军排长,随军东征,6月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滇桂联军在广州叛乱。9月毕业,被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六团排长。10月,奉命随军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梅林战役中,脚部中弹受伤,送回广州医治,伤愈出院后升任连长、营长。1927年,重人黄埔军校高级研究班,学习国防
415、郑世振
  郑世振, 字挺生,清耀州城内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武举。初授福建陆路提标后营守备,调台湾镇标右营守备。时台湾北路发生数百名乡民反清事件,水师提督黄仕简率军镇压,留世振负责府城治安。几天后,传来彰化、诸罗两县数万群众被杀消息。把总-将抓获的56余名逃亡群众,交世振审问处理。世振发现这些逃民都是彰化、诸罗两县良民,就全部释放,令其回家。事后,清政府追查这次事件的责任,台湾文武官员都受到处分,唯世
[]
416、郑国忠
  郑国忠同志生平(1933-2017)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天津警备区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原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副院长郑国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0月18日16时5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5岁。郑国忠同志1933年12月出生在吉林省前郭旗第五区四家子村一个贫苦家庭。父母早年去世,靠耕种土地维持家庭生活。1947年12月入伍,1
(19332017)
417、郑淡然
  郑淡然(1911—1997) 女,石岐人,出生于张家边濠头村。乳名淑淑,小字秋云。画家。父亲郑彦闻是热心乡梓文化的开明士绅,曾任中山县参议,创办中山最早的天外天影画院、西洲游泳场和在中山存在历史最长的民办报纸《仁言报》,该报由民国4年(1915)办至民国28年(1939)。母亲杜慧剑出身城郊张溪村农家,在丈夫的支持下就读广州师范,回来后在石岐创办一家幼儿园和当时中山第一家女子职业学校,任校长。叔父
(19111997)
418、郑锦龙
  郑锦龙(生卒年不详),生于阳西县程村镇站背村,清康熙年间人。康熙初年为国子监生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中进士,曾任福建江南督运府府官。据传康熙微服私访,郑锦龙引为上宾,并献上珍果白蜡荔枝供康熙品尝。康熙通过明查暗访,认为郑锦龙为政清廉,人忠厚谦虚,回朝赐二匾与郑锦龙。一题“熙朝拔俊”,一题“英范振羽”,以表彰郑锦龙才德,并下旨令其广种荔枝,为民造福。郑锦龙接旨后,于福建广种荔枝,晚年辞官归家
[] (?~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