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名人堂(7)
121、赵兴
  赵兴(?―公元前112年),南越明王赵婴齐次子,南越国第四任君主。公元前122年,赵婴齐继位后,立赵兴为太子。公元前113年,赵婴齐去世,赵兴继位,是为南越哀王,尊其母樛氏为王太后。公元前112年,丞相吕嘉等人发动叛乱,杀害赵兴以及其母樛太后。赵兴继位时年纪尚幼,无法控制曾是三朝丞相的吕嘉,最后在其母樛太后和吕嘉的权力斗争中,致使自己遭吕嘉杀害,也因此让汉朝找到出兵南越国的借口,最终致使南越国灭亡
[] 南越国第四任君主(?~前112)
122、赵悼襄王赵偃
  赵悼襄王(?-公元前236年),嬴姓,赵氏,名偃,赵孝成王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244年―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公元前244年,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42年,燕国派剧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煖率军抵抗燕军,庞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俘获燕军二万人。公元前239年,魏国将邺地割让给赵国。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伐燕,夺取燕国
[春秋战国] 赵国君主(?~前236)
123、赵观文
  赵观文, 桂林市人。唐乾宁二年(895)应进士科,名列第八。后因落第举子指责考官崔凝营私舞弊,昭宗下诏于武德殿重试,并命翰林学士陆雇主持。昭宗亲自阅卷,认为观文“才藻优赡,义理昭宣,深穷体物之能,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辞艺精通,皆合本意”,遂钦定第一,成为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后人将其家乡桥头村之金钟山改名“飞鸾峰”,坊亦改名“进贤坊”。观文性耿直,不阿谀奉承。因言辞过激,得
[]
124、赵宗儒
  赵宗儒(746年—832年)字秉文,唐代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举进士,初授弘文馆校书郎,拜左拾遗,充翰林学士,与父晔秘书少监同日并命,当时荣之。贞元十二年,以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为右庶子,端居守道,勤奉朝请。迁吏部侍郎,改尚书。前后三镇方任,八领选部,历宪、穆、敬、文四朝,以司空致仕。诗一首。父赵骅,官秘书少监。德宗大历进士,初授弘文馆校书郎,一年后补陆浑主簿。历官右拾遗,充翰林学
[] 唐朝宰相(746832)
125、赵镕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899年10月17日生于云南省宾川县彩凤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籍江西南昌罗家店。8岁起入私塾读书3年。1917年毕业于县城高小。1919年到昆明谋生不成,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后入昆明政法学校经济系求学。在此期间,受五四-影响,积极投身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曾参加省立一中“学生爱国联合会”,主持出版校刊《滇潮》,开始接受和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923年底,为寻求救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8991992)
126、赵文子赵武
  赵武(?-前541年),嬴姓,赵氏,名武,谥献文,又称赵文子、赵孟,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戏剧《赵氏孤儿》的历史原型。 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公元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
127、赵建德
  赵建德,生卒年不详,南越明王赵婴齐次子,南越哀王赵兴异母兄,西汉时期南越国最后一代王,公元前112年―公元前111年在位。赵建德初封术阳侯。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发动政变,杀害南越哀王赵兴,拥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朝派兵攻打南越国,擒获赵建德,南越国灭亡。早年经历赵建德是南越明王赵婴齐的长子,其母橙氏是南越(今广东揭阳)人,越族橙姓,通常称她为“揭阳橙
[] 南越国的末代君主
128、赵建大
  赵建大:字嗣勋,永嘉县膺符乡六都新建街(今龙湾区状元镇)人。南宋嘉定四年(1211)状元及第。嘉定七年(1214)任秘书省正字,八年(1215)为校书郎,九年(1216)九月任著作郎,十一月知嘉兴府。十三年(1220)以都官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至工部尚书。工诗。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状元桥,南宋嘉定间状元赵建大所建。”龙湾有状元桥,里人为纪念赵建大而名。地因桥名,沿袭至今。赵建大幼时聪颖,入过永
[] (11701235)
129、赵世永
  赵世永(1010~1068),燕王赵德昭曾孙,祖冀王赵惟吉,丹阳郡王赵守节第一子。袭邢国公,官至镇南军留后。神宗熙宁元年二月薨,赠昭信军节度使、追封南康郡王,谥修孝。史籍记载《宋史·列传》:守节,累迁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同知大宗正事。卒赠镇江军节度使,追封丹阳郡王,谥僖穆。子世永、世延。世永,袭邢国公,官至镇南军留后,熙宁元年薨,赠昭信军节度使、南康郡王,谥修孝。 《宋会要辑稿》:至和元年六月四日
[] (10101068)
130、赵苞
  赵苞,字威豪,东汉官员,以忠节传于世。东汉甘陵东武城人,今故城县西半屯镇瓦子庄西。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再迁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族。到官明年,遣使迎其母妻,行至柳城为鲜卑所劫,质苞母载以击郡,苞帅步骑与贼对,贼出母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工臣,义不得顾私毁忠节,惟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昔王陵母对使者,伏剑以固
[] 东汉官员
131、赵汇川
  赵汇川(1913~1995),原名赵克海,原籍濉溪县孙町区杨柳乡赵庄人,出生于宿城(今宿州市)。生性聪颖,5 岁上私塾读书。民国20 年(1931 年)秋,在省立第五中学(即凤阳第五中学)高中师范科就读时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 年4 月,第五中学共青团组织根据中共长淮特委指示,发动全校学生闹-,反对国民党当局对日本侵略东三省采取不抵抗主义。民国凤阳县政府派-将学校包围,限制学生行动。赵汇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31995)
132、赵汝谈
  赵汝谈(?—1237),字履常,宋太祖八世孙,居余杭。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年十五以父荫补将士郎。丞相周必大赞赏其文采,认为“他日必有大名于世”。调汀州(今福建三明)教授,添差江西安抚司干办公事。曾从朱熹校订经书疑义十余条,为朱氏赏识。光宗死后,辅佐丞相赵汝愚定当政大策,提倡道学,协力排挤拥立宁宗的韩侂胄。排韩活动失败,贬为安庆府教授。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又先后任嘉兴、温州知府,湖北、江
[] (?~1237)
133、赵珽
  赵珽(?年--?年):汉族,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朝官吏。他是赵朓的儿子、赵敬的父亲、宋宣祖赵弘殷的祖父、宋太祖赵匡胤的曾祖。赵珽在唐朝为官,在藩镇卢龙节度使属下任从事,累官兼任御史中丞。建隆元年(960年)三月,追尊曰惠元皇帝,庙号顺祖。谥议,翰林学士窦俨撰;册文,中书舍人赵逢撰。陵曰康陵。在幽州。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闰十月加今谥。册文,参知政事陈彭年撰。以上《国朝会要》。《续会要》
[] 宋顺祖惠元皇帝
134、赵禹
  赵禹(?~约前100年),西汉大臣。斄(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人。大约生活在西汉景帝到武帝时期。景帝时周亚夫为丞相,赵禹任丞相史。丞相府中人皆称他廉能、公平,评价甚好,但周亚夫不肯重用他,认为他执法尚严,不可任高官。到汉武帝时,他曾升任御史。因有治狱才能,升任中大夫。任廷尉时奉命与张汤修订国家律令。张汤制定《越宫律》27篇,赵禹制定《朝律》6篇,为汉初四部主要法典之一,使汉朝的法律趋于严厉。因为他执
[] (?~前100)
135、赵恢
  赵恢(1397~1457年),字汝弘,号文峰,连江县郊江南铺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父名道应,母郑氏。恢仅4岁,便被弃养。继母陈氏待恢冷淡,幸姑母奉祖母阮氏之命,回转娘家,精心护育,教导有方,终成大器。恢自幼好学,随前辈明远孙学古文辞,24岁中乡举。宣德八年(1433年)赴京会试,成绩优异。在殿试制问“羲禹河洛象数”时,条对详明,选拔为一甲第二名榜眼,任翰林院编修。正统元年(1436年
[] (13971457)
136、赵愭
  赵愭(1144年―1167年),初名赵愉,宋孝宗赵昚嫡长子,母成穆皇后郭氏。补任右内率府副率,不久赐名赵愭,任命为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刺史。宋孝宗做皇子时,赵愭任蕲州防御使。赵愭(1144年―1167年),初名赵愉,宋孝宗赵昚嫡长子,母成穆皇后郭氏。补任右内率府副率,不久赐名赵愭,任命为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刺史。宋孝宗做皇子时,赵愭任蕲州防御使。到宋孝宗受禅即位后,任赵愭为少保、永兴军节度使,封为
[] (11441167)
137、赵善庆
   赵善庆,字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其名、字各本《录鬼簿》记载多异:曹本作善庆字文贤,又别作赵文宝,名孟庆;暖红室本又作赵可宝,余同;孟本、天一阁本均作名善庆,字文宝;《说集》本作名孟庆,字文宝。邵曾棋《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认为诸说纷纷,不知孰是。今人多从曹本。天一阁本《录鬼簿》小传纪其以卜术为业。阴阳教授;曹本作善卜术,任阴阳学正;其他版本与曹本大致相同。考《元史·选举志》-《学校》,设
[]
138、赵好学
  赵好学,又名赵志敏。生于1919年6月12日。大荔县埝桥乡黄家营村人。也许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吧,赵好学从小就同自己的名字一样聪敏好学。十四岁那年,便考入蒲城尧山中学。1936年,由于他积极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组织与活动,被勒令离开学校。这年后季,赵好学又投考了同州师范学校继续学习。1937年冬,他父亲因欠债难还,为躲账投奔他乡,家中只留下年迈的祖父和身体孱弱的母亲,生活十分窘迫,再无力供他上学。彼时
革命烈士(19191942)
139、赵文涵
  赵文涵(1796~1868)字海门。涞水人。幼承父训,15岁能默诵十三经。清嘉庆二十年(1815),以诗、古文辞受知于学使吴芳培。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更勤于学,诸子百家之书无不浏览,尤嗜《春秋》、《孙子兵法》,且读博野颜元、蠡县李塨诸书,愈以敦实致用为务,不喜科举八股,故屡次会试不第。二十一年(1841),署博野县训导,修文庙、整学风,士风为之一振。二十二年(1842),调任铁岭训导。先前
[] (17961868)
140、赵廷美
  赵廷美(948~984)字文化,本名匡美、光美,后改廷美。宋太祖、宋太宗之弟。建隆元年(960),授嘉州(治今四川乐山)防御使,迁兴元(治今陕西汉中)尹、山南西道(治今陕西汉中)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宝六年(973),加检校太保、侍中、京兆(治今陕西西安)尹、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宋太宗即位,加中书令、开封府(治今河南开封)尹,封齐王,又加检校太师。从征北汉,进
[] (94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