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名人堂(2)
21、赵明诚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或德父),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岔道口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第三子。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他曾自谓:“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 。与李清照结婚后,赵明诚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金石录后序》) 。屏居青州与出守莱州、淄州时期,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
[] (10811129)
22、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赵昀(1205-1264)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公元1224-1264年在位。宋理宗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南宋皇室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竑,立贵诚,即为宋理宗。 宋理宗早年同娶谢道清和贾涉之女,因贾小姐容貌倾城而专宠贾氏。后因杨太后和大臣的缘故立谢
[] 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051264)
23、宋度宗赵禥
  宋度宗,名赵禥(1240年-1274年)荣王赵与丙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宋度宗赵禥宋理宗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260年,被太子。理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 度宗即位后,孱弱无能,其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上所记载:“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
[] 南宋第六位皇帝(12401274)
24、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
[三国]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229)
25、赵尚志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5月,因对蒋介石策动的-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不满,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党的要求,回到哈尔滨参加革命活动。赵尚志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081942)
26、赵志皋
  赵志皋(1524-1601年10月8日),字汝迈,兰溪人(今浙江兰溪)。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内阁首辅。万历初年,为侍读,后因与张位、习孔教等人解救吴中行、赵用贤而冒犯张居正,出任广东副使。张居正死后升任解州同知,后改任南京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不久担任吏部左侍郎。万历十九年(1591)秋,由申时行举荐,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张位一同进入内阁。次年
[] 明朝首辅(15241601)
27、赵飞燕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古阳阿人(今山西泽州大阳)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鸿嘉三年(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封为皇后。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崩逝,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在中国历史上,她
[]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321)
28、赵汝愚
  赵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南宋宗室名臣、学者,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赵汝愚早有大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授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迁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拜。孝宗崩,适光宗寝疾,不能执丧,乃遣韩侂胄以内禅意请于宪圣太后,奉嘉王赵扩即皇帝位,是为宋宁宗。后任右相,
[]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11401196)
29、赵挺之
  赵挺之(1040—1107)北宋大臣。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石林燕语》卷三),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初,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元祐四年(1089),坐不论蔡确,出通判徐州,移知楚州。入为国子司业,历太常少卿,权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即位,为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力主绍述之说,排击元祐诸臣不遗余力。崇宁元年(1102),由吏部尚
[] 宋朝宰相(10401107)
30、赵概
  赵概(995~1083),字叔平,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丁卯科王尧臣榜进士第三人。赵概初名?,因在梦中见一神人金书名簿有“赵概”二字,遂改为赵概。赵概小时学习刻苦,志向远大,受到长辈夸奖。赵概任洪州知州时,城西南临章江,一到夏天人们就提心吊胆,深怕泛滥。赵概上任后,修筑石堤二百丈,高五丈,洪水再也不足为患了。洪州地方官吏郑陶、饶睪二人假公济私,行为不法,前任州守拿他们没
[] (9951083)
31、赵过
   赵过(生卒年不详),西汉时著名的农业技术革新家,其籍贯和生平均无资料可考。他曾担任朝廷主管农业的搜粟都尉,在关中地区推行“代田法”耕作新技术,并发明了耦犁和三脚耧两种先进工具。西汉初期,关中地区社会稳定,人口增加,生产发展,但是耕作技术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于是,赵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代田法。这种新耕作法,是把土地整理成畎(沟)垄的形式,每年相间畎垄轮换种植,把以前整块地的休耕改为
[]
32、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992年七月因病辞世,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普为韩王。
[] 北宋军事谋略家(922992)
33、赵憬
  赵憬(736年-796年10月3日),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曾祖仁本,仕为吏部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贞元中
[] 唐朝宰相(736796)
34、赵高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著名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关于书法...赵高是秦始皇和秦二世宠信的宦官。一般认为他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覆灭。他最后被秦三世杀死。关于他的身世,有很多种说法: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者,诸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
[]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中国古代十大罪人,中国古代十大太监(?~207)
35、赵襄子赵毋恤
  赵襄子(约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毋恤(亦作“无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实际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赵襄子中的“子”与其父赵简子以及当时其他韩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样,不是名字而是对大夫的敬称。出身背景赵襄子为赵鞅之子,因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属于地位不高的庶子。在他小时候,甚至连赵鞅也看不上他
[春秋战国] 赵国创始之君(前505前425)
36、赵鼎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闻喜县阜底村人,南宋时与岳飞共同抗金兵的名相。赵鼎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及第,官授洛阳令,随即升任开封士曹。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金兵攻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求和。赵鼎坚决反对说:“祖宗之地不可与人,何待于议!”次年四月,京师开封失守,徽、钦二帝被俘,金人欲立张邦昌为帝,逼迫宋朝诸臣签署议状。赵鼎躲避在太学里,几经周折,终于逃到了南
[] 南宋政治家、词人(10851147)
37、赵执信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出身名门
[] (16621744)
38、赵袭
  东汉赵袭字元嗣,长安(今西安)人。为敦煌太守,与罗晖并以能草见重关西。人巧自与,众颇惑之.与张芝友善.赵袭是当时的书法名家,擅长章草。卫恒《四体书势》说:“罗叔景、赵元嗣者,与张芝同时,见称于西州。”“赵袭,字元嗣,东汉京兆长陵人,曾任敦煌太守,二人齐名,同工章草。”在敦煌一带,由于名士们的云集,也产生了一大批草书名家,像赵袭、罗晖、张越等人,唐张怀瓘《书断》云:“赵袭,字元嗣,京兆长安人,为敦煌
[] 东汉书法名家
39、赵一曼
  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一九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她八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十三岁时父亲逝去,由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这时,伟大的“五四
抗日民族女英雄(19051936)
40、赵合德
  赵合德(?-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宠妃,与姐姐赵飞燕(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同侍皇帝,专宠后宫,享尽荣华富贵十余年,姐妹二人是中国历史上传奇和神话般的美女,评价大多为负面,史书记载她们是红颜祸水。正史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合德名字出自于赵飞燕外传。赵合德出身平民,良家女子,并非勾栏或者奴婢。父亲赵临家很穷,因为生的是个女娃,一出生就被抛弃,三天后竟然还没死,便把她抱回家中抚养。长大后出落成美女。 她的姐
[] (?~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