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名人堂(4)
61、张先
  张先(990~1078) 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判官。皇□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任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四年(1059),知虢州。英宗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家居。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
[] 宋朝词人(9901078)
62、张献忠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1640年,张献忠进入四川,占山为王;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1647年,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亡,时年仅四十岁。至今民间仍流传他入川屠蜀、江中沉宝等故事。人物生平早年
[]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16061647)
63、张昭
   字子布,三国魏彭城人。少时好学,曾从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进而博览群书。擅长隶书。20岁时被举为孝廉,推辞不受。刺史陶谦举他为茂才,仍不受。陶谦认为张昭轻视自己,便将其逮捕入狱。后经友人赵昱全力营救,方得脱免。 汉季,张昭避乱至江南。当时孙策正割据江东,创立基业,广罗天下人才。孙策对张昭极为赏识,比其为管仲,遂任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大事,悉委张昭;并同去登堂拜见母亲,视同密友。建安
[三国] (156236)
64、张道洽
  张道洽(1205~1268),字泽民,号实斋,开化中村乡人。历官池州佥判。一生爱梅成癖,爱梅成痴,写有梅花诗300余首,这在中国古代诗坛实属罕见。元初《瀛奎律髓》作者方回,对张道洽的咏梅诗曾作如此评论:“圆美精熟,无语不平淡,而豪放之气,自不可掩”。又说:“至清洁而无埃,至和平而不怨”,“横说纵说,信口信手皆脱洒清楚”,这就是其咏梅诗的风格之所在,故有“梅花诗人”之雅称。
[] (12051268)
65、张遂
  张遂(683-727),法名一行、敬贤,号大慧、一行禅师。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唐代名僧,著名天文、风水学家。唐高宗咸亨四年(683)生。曾祖张公谨。祖父张大素。父张懔(悱),任武功县令(国子司业)。武后长安三年(703),张遂21岁时,父母俱丧,随天台宗玉泉弘景禅师出家,从嵩山普寂大师门下剃度为僧,因深入“一行三昧”,故法名一行。后于嵩山、玉泉寺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开元五年(717)
[] (683727)
66、张光辅
  张光辅(?-689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武周朝大臣。在687年被擢升为宰相,次年为诸军节度,参与征讨越王李贞的叛乱。期间,张光辅纵容将士趁机暴敛,杀降冒功,受到新任州刺史狄仁杰的抵制和谴责。张光辅因此怀恨并-了狄仁杰,使其贬官。689年,罪臣徐敬真、张嗣明为保性命而胡乱牵连其他大臣,张光辅被其诬陷为东征平叛时心怀两端,不久后被处死。张光辅少年明辩,有官吏的才干。历任司农少卿、文昌右丞(尚书右
[] 唐朝宰相(?~689)
67、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69) 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父祁,曾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廷试。与秦桧之孙秦埙同场。主考官魏师逊及汤思退等为逢迎秦桧而定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策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擢为进士第一。因此秦桧对张孝祥极为不满。及第后,又上疏为岳飞辩冤,更为秦桧所忌恨。秦桧使人诬陷其
[] 宋朝词人(11321169)
68、张神武
  张神武(?~1621)本姓陈,字号不详,江西新建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此科武举考试官为谕德吴道南,中允杨继礼。神宗特命大学士朱赓主持武举宴。张神武及第后,授四川都司佥书。四川永宁宣抚司奢效忠去世,当时,奢崇明还年幼,奢效忠的妻子奢世统与妾奢世续为争夺官印,互相攻击、指责达十余年。奢崇明承袭永宁宣抚司职后,其母奢世续仍然不交出官印。这时已任四川都司的张神武便与永
[] (?~1621)
69、张寔
  张寔(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建立者。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张轨死后继任凉州刺史。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灭亡后,张寔于公元317年建立前凉,在位7年,被部将刺杀,终年50岁,葬于宁陵。史称昭公,也称元公、明王,张祚称帝后追谥他为昭王。代任父职张寔,字安逊,学问高深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任郎中。晋怀帝永嘉初年,张寔
[] 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建立者,前凉昭王(271320)
70、张巡
  张巡,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关于张巡籍贯,《旧唐书》本传载为蒲州河东,《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旧唐书》早出,应以为准。后人也多采《旧唐书》所载,如《全唐诗》、乐史《太平环宇记》即是)他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张巡少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文不打草稿,落笔成章,长成后有才干,讲气节,倾财好施,扶危济困。张巡开元(713——741年)末中进士第三
[] 唐朝著名爱国将领(708757)
71、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北)人,东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涉猎领域广泛,堪称奇才。他对文学、哲学、地理、天文、机械制造等都很精通,因其一生的主要事迹皆在都城洛阳,故他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洛阳的骄傲。张衡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到张衡出生时已是家道中衰,故其幼年生活清贫。但这更激励他勤奋学习,加之天资聪颖,所以童年时便有“圣童”之誉。他17岁离开家乡,出外游学,先是到旧都
[] 汉赋四大家,地震仪的鼻祖(78139)
72、张问陶
  张问陶,字仲冶,遂宁人。以遂宁城西有船山,故号“船山”,亦称“老船”;又因貌似猿,乃自称“蜀山老猿”;晚年辞莱州知府,留虎丘养病,自号“药庵退守”。问陶出生于世代书香名宦之家。高祖鹏翮,清康熙、雍正两代名臣,曾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祖懋诚,曾官通政使。祖勤望,曾任山东知府。父顾鉴,曾为云南开化知府。均有政声,亦有著述行世。弟兄姊妹皆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二十七日,问
[] 性灵派三大家(17641814)
73、张温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上蜀汉朝廷的文书刻意称颂蜀汉,以表明和解的诚意,重建两国关系。他在蜀汉表现出色,得蜀汉朝廷重视。回东吴后不久,被调进豫章的军队,事业上再无进展。孙权一方面介怀他出使蜀汉时称颂蜀汉,又嫌
[三国] (193230)
74、张茂
  前凉成王张茂(278年―325年6月22日),字成逊,晋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前凉明王张寔同母弟 ,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初任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太兴三年(320年),其兄张寔被杀,张茂继位。太宁三年(325年),张茂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成王,庙号太宗。早年经历张茂,字成逊,为人清虚恬静而好学,不把世俗的名利放在心上。建兴元年(313年),南
[] 前凉成王(278325)
75、张何丹
  张何丹,原籍四川,西汉末年,曾在朝廷担任中散大夫(谏官),因秉性忠直,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多次上 书弹劾王莽,后来遭到王莽的报复,被贬为松兹县令。时值新朝建国二年(公元10年),汉室诸侯王已废为民,松兹侯国便降为县,县城仍设在今宿松城北五十里的“仙田铺”。张何丹至松兹后,爱民如子,十分重视农业,几年以后,就培育出一种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优良稻种,名叫“仙田瑞谷”,惹得周围郡县的人都来松兹引种,一时名传
[]
76、张师载
  张师载(1513~1573),字巨卿,号少渠,明,潜江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翌年京师春闱高中进士。官累至右佥都御史(相当于今监察部副部长)、浙江巡抚。授知县政绩斐然《大清一统志·名宦》载:“张师载,字巨卿,嘉靖进士。擢南京给事中,时严嵩柄国,师载抗疏劾其党,出为莱州知府。嵩令人伺其隙,竟不可得”。真正能入国家史册的名宦是很少的。据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潜江明清两朝(
[] (15131573)
77、张承宇
  张承宇(1590~1639),字幼宁,号启尔,明,潜江(今园林办事处城南居委会)人。我多方查找史料,才弄清他曾在明万历年间任过户部司理(即户部办公厅的八品官,相当于今财政部科员),这个司理可能也是走的“荐辟”(即推荐和征召)之路。因为张承宇的舅舅刘道隆(今潜江杨市刘岭人,前面有其传记)时任通政使司的右通政(相当于今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其父亲张夔没有什么功名记载。少负异才康熙《潜江县志》卷十六&#
[] (15901639)
78、张十万
  张十万,唐年县梓木里南垄人(今通城县塘湖镇黄袍山荻田村南垄),生于通地城黄袍山观音山,唐朝后期战乱,为护一方平安,在华罗寨立山寨为王,建立江南一国--华罗国。势力范围及今天的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修水县、武宁县、赤壁市、临湘、咸安区、岳阳县、岳阳市、平江县、汩罗县等等地域。相传在唐朝末期,因民不聊生、民生困苦、国家动荡,张氏青年为保乡邻一方平安与温饱,率领乡亲揭竿而起,抗税反奴,周边十数县府感其
[]
79、张孝忠
  张孝忠(730~791)本名张阿劳。出身于奚族首领之家。唐开元年间(713~741),随父内徙幽州(治今北京)境。其身材魁伟,与同族王武俊均以勇悍闻名。天宝末年(756),以善射授内供奉。安禄山奏为偏将,从击突厥,冲锋陷阵,以功授果毅折冲。后从安禄山、史思明反叛,均为先锋将。安史之乱平定后,随成德(治今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降唐,赐名孝忠,历任飞狐、高阳军使。以忠谨骁勇为李宝臣所倚重,结为连襟。魏
[] (730791)
80、张显宗
  张显宗6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是母亲把他一手带大,并施以教育,后以文学著名。洪武二十三年(1390),张显宗28岁,参加应天府乡试,获得第二十六名。翌年会试夺得第二十名。殿试荣登榜眼,授翰林编修。奉命,随侍亲王游历秦、晋、燕、周、齐诸藩国。洪武二十九年(1396)六月,升太常寺丞。国子监祭酒宋纳去世,继任者多不称职,七月,朱元璋命少年进士张显宗临时接任国子监事务。当时士风久弊,张显宗便上疏十条改革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