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名人堂(2)
21、张正见
  张正见(527—575年?),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诗文兼擅,而以五言诗开启唐律,使其成为南朝陈的一位重要诗人。张正见的父祖原为北朝人:祖父张盖之,为魏散骑常侍、渤海长乐二郡太守;父张修礼,为魏散骑侍郎,后归梁仍拜本官,再迁怀方太守、张正见自幼随父入梁,13岁向继立为太子的萧纲献颂,为萧纲“深赞赏之”。张正见还精于佛典,尝预萧纲的“升座说经”的“讲筵”,“清决疑议,吐纳和顺,进退详
22、张果
  八仙中的张果老本名张果,是邢台广宗县张固寨村一名菜农。张果种的红根韭菜,鲜香无比,天下一绝。张果把上等韭菜免费送给穷苦人,还把祖传的韭菜种植技术传给大家。常言道:“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太上老君看张果乐善好施、根基深厚便将其点化成仙,成为“八仙”之一而被世代敬仰。张果在八仙中岁数最大,鹤发童颜,风趣精神,人们便尊称其“张果老”。张果老常骑一头神采飞扬、气度不凡的小毛驴。此驴扬蹄
[]
23、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求学经历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 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在校内结识战术教官郭松龄,两人成为忘年之交。1
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012001)
24、张轨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实质上建立者,张寔、张茂皆为其子。314年去世,晋谥曰武公。至其曾孙张祚时,被追谥为武王,庙号太祖。世举孝廉张轨 ,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是西汉常山景王张耳的第十七代孙。家族世代举孝廉,以专攻儒学著名。张轨的祖父张烈为曹魏外黄县令,父亲张温为太官令 ,母亲为陇西辛氏。 张轨年少聪明好学,很有才能声
[] 前凉政权实质上建立者(255314)
25、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 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初入仕途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出生于北京城。
[] 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16721755)
26、张治中
  张治中(1890-1969)安徽省巢县人,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一个清苦家庭。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备补兵、警察。1911年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参加学生军。1912年入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毕业后分派到安徽“安武军”中当见习生,后去广州投奔孙中山,参加了0运动。后任川军第三独立旅参谋长,协助桂军建立桂军军官学校。1924年底起,任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入
(18901969)
27、张芝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东汉书法家。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官宦家庭。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张芝,生年不详,约
[] 东汉书法家,草圣(?~192)
28、张皓
  张皓(一作浩 )(50年-132年),字叔明。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东汉时期大臣,西汉留侯张良的六世孙。历任郡吏、大将军掾、尚书仆射、彭城国相等职,在廷尉任上,留心断狱。延光三年(124年),安帝听信谗言,将要废时为太子的汉顺帝刘保,张皓与太仆来历力争未果。永建元年(126年),刘保即位后,为感谢张皓,任命他为司空,三年后因灾异被罢免。阳嘉元年(132年),张皓再次担任廷尉
[] (50132)
29、张万邦
  张万邦,字三锡,阳和卫人(今阳高县),明代高级将领。张万邦的祖父张勋,嘉靖(1522-1566)、隆庆年间(1567-1572)曾担任指挥使官职,死后因战功被朝廷赠与劳禄大夫、一品正职。张万邦的父亲张秉忠,承袭指挥使官职,继而升任都指挥使,万历(1573-1620)前期担任大同东路参将,死后也因战功获赠总兵官一品官阶。出自于军营,成长于卫所的张万邦,从小经历了战争硝烟的考验。年少时,学会了骑马射箭
[]
30、张嶷
  张嶷(194-254),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期蜀将,成年时为县功曹。刘备定蜀时山贼进攻郡县,县令弃家而逃,张嶷背负夫人,冒着白刃冲开贼围,因此扬名。建兴年间,广汉土寇作乱,其势猖獗,张嶷用设宴计,在席上亲率伏兵,斩贼首五十多人,旬日平乱。其后任马忠部下牙门将,北讨汶山羌族,南平四郡蛮夷,筹画方略,立功无数。蜀荡寇将军。嶷出自孤微,而少有通壮之节,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
[三国] 蜀汉治越名臣(194254)
31、张镐
  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温陈乡观上村)人,唐朝宰相。张镐出身于汲郡张氏,早年游学长安,初授左拾遗。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后辅佐肃宗,拜谏议大夫。至德二年(757年),张镐被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南节度使,讨伐安史叛军,后进封南阳郡公。因密奏肃宗,劝其不要接受史思明投降,并提防滑州防御使许叔冀,被罢为荆州长史。此后历任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辰州司户、抚州刺史、洪州观察使
[] 唐朝宰相(?~764)
32、张悌
  张悌(236-280年),字巨先。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孙吴大臣。吴景帝时为屯骑校尉。孙皓时累官至丞相。天纪四年(280年),西晋伐吴。张悌明知必败,仍与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接战,与晋军交战,大败于板桥。诸葛靓率众来迎张悌,张悌不肯逃命,不久遇害。少有名理张悌字巨先,是襄阳人。少年时便可以辨析事物的是非同异,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任屯骑校尉。 辩论蜀亡公元263年(永安六年),曹魏伐蜀汉,吴国
[三国] (236280)
33、张道陵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确实人才辈出,冠极一时,天师张道陵就是其中之一。 张道陵,即张陵,字辅汉。生于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年,殁于汉桓帝永寿二年。祖籍沛国丰县,即今徐州丰县人。他运用国学,另辟蹊径,创立了正宗“国产”的宗教派别――道教,并使之与佛教、儒教三足鼎立。他也成为千古流传、妇孺皆知的传奇式人物,被后人尊称为“张天师”。但他的一生,确有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造谐。 东汉之初,延绵二百四十余
[] (35156)
34、张俊
  张俊(1086—1156),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名将。 建中靖国元年(1101),时年16岁的张俊为三阳(今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宣和初(当为政和六年,1116)从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门源东南),始授承信郎”,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徽宗末年,参与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靖康元年(1126),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已升至武功大夫。五月,从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进
[] 南宋四元帅(10861156)
35、张清丰
  张清丰 (581年~618年) 隋朝顿丘(今清丰县北部)人。一世清贫,终生操开店房,以打烧饼为业。但他善事双亲,传其每天打的第一炉烧饼都留给父母亲享用,孝行为远近所景仰。隋文帝开皇年间,张清丰被举为孝廉,但为侍奉双亲,最终未出仕,乡人愈加敬慕。 唐朝大历七年(772年),朝廷析顿丘、昌乐(今南乐县)之4乡置县,因慕张清丰孝名天下,遂以清丰为县名。县治始置张清丰的故乡清丰店(旧址无存)。
[] (581618)
36、张文瓘
  张文瓘 (606年~678年) 字稚圭,唐代魏州昌乐(今南乐县)人。生于隋大业二年,卒于唐仪凤三年。幼年丧父,及长,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多智谋政德。 唐贞观年间,张文瑾以明经得第,任并州参军,甚得并州长史李勣(徐茂功)的赏识。 李勣常说:稚圭是当代的管仲、乐毅,我不如他。李勣被召入京,张文瓘与属僚二人为他饯行。李勣分别赠给二臣僚佩刀和玉带,惟独不赠文瓘。有人问其缘故,李勣说:某遇事
[] 唐朝宰相(606678)
37、张知白
  张知白(?-1028年),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节俭,“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天圣六年(1028年),卒于任上。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张知白幼年
[] 宋朝宰相(?~1028)
38、张贺
  张贺,杜陵人,汉武帝著名酷吏张汤之子。巫蛊之祸受牵涉,被处以腐刑。后出任掖廷令,曾尽心照保护幼年的汉宣帝。昭帝时期去世。汉宣帝当上皇帝后,追念其恩,追封其为阳都侯,谥为“哀侯”。弟弟张安世是汉武帝末期、昭帝和宣帝著名大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张贺,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其父就是汉武帝著名的酷吏张汤。张汤汉武帝时出任御史大夫,阿法以媚武帝,深得汉武帝的崇信。但后来却与丞相庄青翟产生嫌隙 ,而丞
[]
39、张澜
  张澜(1872~1955),字表方,西充县莲池乡观音堂村张观沟人。自幼随父文倬耕读。1895年中秀才,补禀生。1902年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攻经史。次年,因品学兼优,被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师范科学习。留学期间,张澜受维新思想影响,倡议慈禧还政光绪,被清政府驻日公使派人押送回国。1904年,任顺庆府中学堂学监。次年,张澜赴成都任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训导长。1906年回南充,创办民立高初两等小学、南充县立
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
40、张嗣溥
  张铭轩(1659~1718年),讳嗣溥,字天如。华埠镇玉川(今下界首村)人。清代两浙著名学者。清康熙十四年,耿精忠叛军过玉川,年仅十五岁的张铭轩负母避入常山原谷,由于烈日熏蒸,其母卧地呕血,口渴思泉水,嗣溥提瓢往返于山径之中,取水为母解渴,不幸母病猝死,贼兵追至,避难者皆惊走,唯铭轩独守母尸号泣。贼兵感其孝,舍之去。张铭轩遂负母尸归家安葬。 张铭轩幼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十三岁游庠,丙
[] (165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