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名人堂(16)
301、张耆
  张耆(?-1048),初名旻,字元弼,开封(今属河南)人。年轻时先在襄王(宋真宗赵恒)府邸当差,后任王府指挥使。因曾帮助宋真宗收留刘娥,刘娥后成为皇后,张耆遂一生官运亨通。宋太宗至道三年(997)五月,真宗即位后,授西头供奉官,擢供备库副使。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春,契丹犯边,以功迁南作坊使、昭州刺史、天雄军兵马钤辖。徙镇州行营钤辖,又徙定州。迁昭州团练使、并代州钤辖。咸平四年(1001),命
[] (?~1048)
302、张渊微
  张渊微少年时,聪明好学,日诵千言,通晓《五经》,尤长于《春秋》,为文赋诗,援笔立成。丁未科殿试,他以太学上舍生对策方言,深得理宗赏识,亲定进士第一。张渊微中状元后,以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召赴行在,任秘书省正字。淳祐十年(1251),迁为校书郎。不久,以正字兼庄文府教授,任校书郎。淳祐十二年,为著作佐郎。宝祐元年(1253),兼司府郎官及史馆校勘;八月,兼景献府教授;十月,兼资善堂直讲。宝祐五年
[]
303、张延赏
  张延赏(726年-787年),原名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张延赏出身于河东张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河南尹、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年),张延赏调任西川节度使,致力于蜀地恢复建设,并在泾原兵变时大力支持朝廷。贞元元年(785年),唐德宗召张延
[] 唐朝宰相(726787)
304、张直方
  张直方(?~881)范阳(今涿州)人。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之子。大中三年(849),张仲武死,张直方袭任父位。喜好游猎,不遵法度。其伯父之子张得(一作德)辅欲夺其位,发动兵变猛攻其寝处。张仲武之甥潘好问执掌宿卫,奋力抵抗,血战多时,兵变暂平。张直方畏惧变乱再起,在潘好问劝促下,假托出去打猎,率领宗族径奔京师。唐宣宗派人至郊外慰劳,授金吾卫大将军。因其族人众多,又给检校工部尚书俸禄用于赡家。后累迁检校右
[] (?~881)
305、张弘范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人,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名将张柔第九子,曾参加过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
[] (12381280)
306、张仁初
  张仁初(1909-196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区张家塆。自幼丧母。家境贫寒,无法读书,只好给地主放牛。少年时期,靠给地主种田,做短工生活。19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091969)
307、张绍
  张绍,生卒年不详,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之重臣,刘禅在位时他官拜侍中、尚书仆射,是蜀汉车骑将军张飞的次子,继承其父的西乡侯爵位。263年蜀汉为魏所灭,他与刘禅共赴洛阳,之后受魏册封为侯。蜀侍中、尚书仆射。父飞为车骑将军。景耀六年,魏大兴徒众,征西将军邓艾临成都。后主遣私署侍中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绍、良与艾相遇於雒县。艾得书,大
[三国]
308、张旨
  张旨(?--1063),字仲微,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大臣,龙图直学士。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张旨与其父不同,少有大志,壮年从军,征战西夏,屡立战功,以功加都官员外郎,常参与朝廷议政,制定御敌策略。进保定司法参军,历任安平县尉、秘书省校书郞与著作佐郎、遂城知县。宋仁宗明道(1032-1033)间,张旨任安丰县知县,适发水旱灾害,百姓饥寒交迫,召富户出粮赈济灾民;对
[] (?~1063)
309、张昭允
  张昭允(?-1008),字仲孚,卫州(唐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人。宋初边城守将、右神武将军。年轻时秉持父亲功勋,试大理评事。代国公潘美将女嫁他为妻,并上奏改任右班殿直。以居殿直多年,迁通事舍人。宋太宗端拱初(988年),辽军南下犯宋,朝廷任命张昭允为雄州监军。秋天,辽骑兵犯境掠夺财物,昭允与知州田仁朗选锐卒袭其帐,打败辽军。进西上阁门副使,提总左右藏金银钱帛。一度因管理不善,将士出怨言,而被免官。
[] (?~1008)
310、张学尹
  张学尹(1775~1851年),字子任、少衡,晚年号听翁,今汨罗新市张家河人。清嘉庆进士,后奉父丧归葬而迁居汨罗的黄柏塅大河塘。服丧毕,即分发福建。历任归化、莆田知县,补闽清县候官知县,擢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代理兴化府知府。张一生勤于政事,清正恤民,政绩卓著,为民拥戴。他任莆田知县时,遇到历年积案4000余起。他逐起公开出榜,标明案由及讯期,传当事人按时听审,仅3个月即全部公审结案。他处理的“平海
[] 石鼓书院(17751851)
311、张克戬
  张克戬(?-1126),字德祥,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张耆曾孙,张克公堂兄。官汾州知府。进士出身,曾任河间县令,吴县知府。任吴县知府时,依靠法律整治民风,使那些奸猾之徒大为收敛,朝廷召见克戬,并授官卫尉丞。大观三年(1109),其堂弟张克公曾弹劾蔡京,蔡京再为相,与张氏结仇,因为小事被罢黜官职。逾年,起为祥符知县,司开封户曹,提举京东常平,入辞,留为库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八月,张克戬任
[] (?~1126)
312、张池明
  张池明(1917-1997年),曾用名张赤民。新县人。1928年参加农民协会,任赤色童子团中队长,光山县东区赤色童子团大队长、县赤色童子团总队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调任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儿童局委员。1932年曾任第二十七军第二团和红二十八军第二四六团少共团委书记。翌年4月在“左”倾“肃反”中遭关押,获释后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的秘书。在此期间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第四、五次反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171997)
313、张镒
  张镒,唐经学家。字季权,一字公度,吴郡昆山人。父朔方节度使,以父荫授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表为元帅府判官。累迁殿中侍御史。肃宗乾元初贬抚州司户参军。徙晋陵令。后迁屯田右司二员外郎。居母忧,以孝闻。与杨琯、朱祐甫善。代宗大历初出为濠州刺史。政务清简,延经术士,讲教生徒,撰《三礼图》九卷、《五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李灵耀反,镒严守御,擢侍御史,兼缘维镇守使,迁寿州刺史,历江西河中观察使,改汴
[] 唐朝宰相(?~783)
314、张世豪
  张世豪(约847—?年),字未详,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魏陵乡。唐末其祖父张岩官任福建都团练使,遂徙居闽县。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攻占政和,世豪之父张谨时任福建招讨使,率官兵与黄巢起义军鏖战于铁山屯尾(今名九战丘),因援断粮绝而全军覆没,殁后葬铁山。战事结束后,张世豪择地卜居于黄源(今杨源),其弟世杰定居于张元(今元山)、世表择居建安(今建瓯水北)。世豪在杨源率族人开辟凤山,广植树木;
[] (847~?)
315、张岊
  张岊(生卒年不祥),字子云,北宋西北边将,府州府谷(今陕西府谷县)人。以家资充牙将,善骑射,有胆略。天圣年间,西夏观察使阿遇之子归宋,阿遇出兵寇麟州(今陕西神木县),虏边户,声言还其子而后归还所虏边民和财物。麟州放还阿遇之子后,阿遇却不肯履行其言。安抚使遣张岊前去阿遇帐中诘问,他以无畏气概威慑阿遇,索回了被掠夺的人和财物。时仅18岁,名传军中。西夏犯鄜延,诏麟府之军抵敌,张岊以都教练使从主将破浪黄
[]
316、张珪
  张珪(1263至1327)字公端,自号潜庵,衞州人,张弘范之子。大德三年(一二九九)拜江南行台御史,延祐二年(一三一五)拜中书平章政事,封蔡国公。工书法,端重严劲,腕力尤健。卒年六十五。事见《元史》卷一百七十五本传、《道园学古录》。史籍记载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讙。至元十六年,弘范平广海,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将赴水死,弘范救而礼之
[] 元代官员、书法家(12631327)
317、张开儒
  张开儒(1869—1935),字藻林、苏林。云南省巧家县蒙姑镇蒙姑村人,辛亥革命元老、护国军名将,对孙中山先生衷心拥护,在民国前期功勋卓著,深受孙中山敬重,但比较骄横,为各方所不喜。物年表1869年(清同治八年)6月1日生于一个小商贩家庭,张开儒十岁入私塾苦读,聪慧好学,学业优异,颇得先生及家人喜欢。1885年张开儒考中清朝秀才,在家乡设馆授课。1901年,张开儒受到当地地主甘氏家族的殴打-,-在
辛亥革命元老、护国军名将(18691935)
318、张绍曾
  张绍曾(1880~1928),字敬舆,河北大城人。1895年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被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2年回国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其后职位迅速提升。1910年随载沣出洋考察欧美陆军,辛亥革命爆发时响应革命。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张绍曾与蔡锷组成反袁讨逆军。1923年1月任北洋政府第23届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半年后下野。同年他隐居于天津英租界河北路334号一幢二层洋楼内。在隐居期间
(18801928)
319、张绪
  张绪(422—489),字思曼,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张裕孙。张永、张岱长兄张寅子。举秀才。南朝宋明帝时为本州大中正,迁司徒左长史。后转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寻兼侍中,迁吏部郎,出为吴郡太守,迁祠部尚书。复领中正,迁太常,加散骑常侍,再迁太祖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任中书令、散骑常侍,寻加骁骑将军。四年(482),初立国学,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常侍、中正如故。武帝即
320、张士诚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省盐城大丰市)。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后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
[]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1321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