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名人堂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求学岳麓书院,师从欧阳厚均。从
[] 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18111872)
2、曾中生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00年6月生,湖南兴宁县(今资兴)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期间,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青年军人》撰稿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北伐。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笔。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叛变
共和国36位军事家(19001935)
3、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字沅浦,号叔纯,又名子植,湖南双峰县荷叶镇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篡《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
[] 晚清八大名臣(18241890)
4、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
[] 唐宋八大家,南丰七曾(10191083)
5、曾参
  曾参(公元前505—前436年),字子舆,门人尊称为曾子。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以修身和孝行著称,又颇多著述,是一位很有名的儒家大师。身后被尊为“宗圣”。曾参相传为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裔,孔子早期学生曾点的儿子。曾参年轻时,家族已经衰败。为维持生计,他跟母亲一道,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过着“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清贫生活。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曾参拜其门下。他性情
[春秋战国] 儒家五圣,二十四孝子,孔门七十二贤(前505前435)
6、曾肇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号曲阜先生。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 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
[] 南丰七曾(10471107)
7、曾纪泽
  曾纪泽(1839年12月7日—1890年4月12日),字劼刚,号梦瞻。汉族。湖南双峰荷叶人。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国藩次子。初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光绪年间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官员。其后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中法战争时,力与法人争辩。官至户部左侍郎。光绪十六年(1890年)卒,年五十一,赠太子少
[] 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18391890)
8、曾朝节
  曾朝节(1534~1604),字直卿,号植斋。湖南临武人。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沈懋学榜进士第三人。曾朝节自幼隽朗不群,警敏风发。与弟朝符、朝简一同随父亲居住在衡州吏舍读书。兄弟早晚诵读,声达府衙,知府蔡汝籹,循声而往,观其文章,极为赞赏。对曾父说:“君三子皆人才,必将高门大户,应多加培植。”曾父遂为兄弟三人请来名师教导。曾朝节17岁为府学生员。嘉靖三十七年(1558)乡试第十名,当时2
[] 石鼓书院(15341604)
9、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火家、思想家。出身晋江曾氏。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
[]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火家、思想家(9991079)
10、曾致尧
  曾致尧(947-1012),字正臣,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尚书户部郎中。是曾巩、曾布之祖父。 其祖本是山东人,为孔门弟子曾参之后裔。其八世祖曾略为抚州节度使,子孙散居临川、南城。其曾祖曾洪立,本为南城籍,唐乾符二年(875)为南丰县令,始家居南丰,卒后葬南丰,是为南丰曾氏祖。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77年间曾家出了进士19位。进士中,致尧辈7
[] 北宋散文家、诗人(9471012)
11、曾易占
  曾易占(989-1047)字不疑。江西南丰人。曾致尧第五子。曾巩之父。累官太常博士,赠光禄卿。 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太子中允、太常博士。知如皋、玉山、信州三县,刚正不阿,政绩裴然。由于他儿子曾布得以富贵,荫补太庙斋郎,封鲁国公。景祐四年(1037),后因遭人诬陷,坐法失官,配广南衙前编管,此后家居十二年乃卒。据时人记载,曾乃受诬而被除名,但他并不戚戚于怀,反能通达自放,从容著述,时人颇称道
[] 曾巩之父(9891047)
12、曾布
  曾布(1036~1107),字子宣,宋南丰人,曾巩异母弟,曾任右相。曾布13岁时丧父,从学于兄曾巩。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初任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熙宁二年(1069)到开封,开封知府韩维聘为开封府检校库监库。后经韩维和王安石推荐,上 书言政,深得神宗赏识,命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公事。与吕惠卿共同参与制订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成为王安石的重要助手
[] 宋朝宰相,南丰七曾(10361107)
13、曾纡
  曾纡(1073-1135)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初以恩荫补为承务郎。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博学鸿词科。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曾布为二后山园陵使,辟为从事。崇宁二年(1103),入元佑党籍,连坐党籍被贬到永州零陵(《宋会要辑稿》职官八六之七)。后遇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治今安徽宣城县)节度判官
[] 宋朝词人,南丰七曾(10731135)
14、曾樱
  【曾樱(?~1648)】 曾樱字仲含。金坊(今砚溪镇金家坊)人。明万历十四年(1619)进士.授户部主事。天启二年(1622)任常州知府。樱持身廉洁.为政公正,不畏强权。当时巡视南京盐仓、江河漕运和提学屯田的各御使,手握举发大权,往往索贿不得而枉加罪状,一时举发牒如蝗,樱即行文南京都察院“请求告诫诸御使并防止株连,取消一切陋习”。引起都御使的重视并对诸御史的行为加以约束。崇祯四年(1631)升按察
[] (?~1648)
15、曾从龙
  曾从龙(1175~1236年)初名一龙,由于廷对时其辞采飞扬,旁征博引,宁宗甚喜,亲擢为第一,并赐名从龙。中状元后,为签书奉-节度判官厅公事。迁兵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出使金国后,就州郡长官缺守等管理之弊,提出多设二三大臣以备补缺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开禧年间(1205~1207),曾从龙自请外任,先任信州(今属江西)知州,刚一到任,就依法捕杀扰民戍卒,平息了民愤。回京后,擢为礼
[] (11751236)
16、曾习经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清揭阳县霖田都湖镇(今属揭西县)人。其先祖原籍福建莆田,后迁居揭阳棉湖。其父曾中孚,武生,官至蓝翎把总。曾习经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兄弟四人,排行第三。其家庭教育严格,兄弟习礼于庭,揖让升降皆中矩度。曾习经少时颇有天资,刻苦学习,从其兄曾述经就读。光绪十四年(1888),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院,在两广各府州县选拔人才到广雅书院深造,曾述经、曾习经同被选中。曾
[] (18671926)
17、曾铣
  曾铣(?—1548),字子重,黄岩县城(今黄岩区)人。13岁时出口成章。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始任福建长乐知县,任满升御史。巡抚山东,平定刘仪,上疏说:“民贫不堪重役,请以招集义勇编入,均徭免其杂役。”山东安定,升副都御史。自“土木之变”后,蒙古族俺答时掠边境。受命巡抚山西,修边墙,制火器,于浮图谷获全胜。二十五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以数千之兵拒俺答10万铁骑于塞门,迫其退兵。同
[] (?~1548)
18、曾熙
  曾熙(1861.11.19~1930.7.4)初字嗣元,更字子缉、季子,号俟园,晚号农髯,山海楼主人。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石市乡石狮村)人。出生于衡阳县石市乡石狮村,逝世于上海,归葬于衡阳市衡阳县石市乡岘塘村。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早年与李瑞清同在北京做官,共研书法。清朝灭亡之后,归隐故里。后因生活窘迫,接受李瑞清到上海卖字之邀。从此,“南曾北李”,名
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18611930)
19、曾璧光
   曾璧光,字枢垣,又称枢元,乾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于四川省洪雅县柳江曾子祠一户农家。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九年(1859年)授贵州镇远府知府。同治六年(1867年)赏二品顶戴,命署贵州巡抚。当时,贵州各种势力蜂拥,恶霸土匪啸聚山林,烧杀抢掠,祸害百姓。整个贵州除安顺、遵义等少数郡邑尚未失守外,其他地区尽被形形色色的山大王占领,把贵州祸害得商旅路断,百业凋敝,
[]
20、曾希圣
  曾希圣(1904~1968),字腾光,出身于湖南省资兴县东乡牵牛坳。曾希圣于民国10年(1921 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北伐时,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任团教导员、教导团军事队长等职。“四·一二”政变后,曾希圣加入了共产党。民国18 年在汉口中共-长江局办事处任参谋、长江局军委秘书长,协助军委书记刘伯承工作。民国19 年到上海-,从事侦察工作
(1904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