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姓名人堂(2)
21、余国柱
  余国柱,字两石,清朝一代名臣,正一品衔。湖北大冶人,顺治九年进士,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余国柱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寄养在舅父家,住在铁山盛洪卿。舅父非常喜爱他,送他到东方山学堂读书。余国柱聪明过人,深得老师喜爱,他的老师姓陆,大冶县祝家庄人,进士出身。余国柱对老师所授的《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别的学童还没背熟课文,余国柱读几遍就记住了,每天早早地放了学。有一天早上,余国柱早早地来
[] 清朝一代名臣(16251698)
22、余五婆
   余五婆(?一1133),九里坑(今属马金镇杨和村)人,摩尼教徒。宋宣和三年(1121),淳安方腊起义被镇压之后,余在家乡奉行摩尼教,宣传建祠庙,修桥梁和本教功行;主张“驱-之暗,达性善之明’,颇得人心,入教者甚众。绍兴三年(1133)三月,余与遂安县摩尼教徒缪罗置武器组织起义。宫府闻之,张贴告示,企图瓦解。不久,诏衢州守臣汪思温追捕,官兵追至九里坑,五婆率起义教徒转移至遂安白马源。官兵又迫至白马
[] (?~1133)
23、余程万
  余程万(1902年-1955年)号坚石,广东台山白沙镇涨村宁兴村人,国军高级将领。早年毕业于番禺师范学校、广东铁路专门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陆军大学研究院。早年长期从事政工工作,1940年任74军57师师长,1943年11月至12月率部8000守卫抵挡日军116师团30000精兵常德12天之久,部下仅剩五六十人人弹尽粮绝他率部突围。次日即带增援部队32团-常德,
(19021955)
24、余秋雨
  余秋雨 (1946~)浙江余姚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戏剧理论史稿》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戏剧审美心理学》
近现代中国十大文化名人
25、余文涵
  余文涵,字复源,乳名学成,名润如,笔名惠波、大涛,1918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长宁县开佛乡一个地主家庭。弟兄六人,余文涵居长。余文涵儿时由母亲罗氏教识字,读小学时即显露出超常的天赋。在一个大雪冬夜,师生围炉烤火,校长问有何感想,余文涵沉吟片刻即抢先口诵四句:纷纷风雨雪花飞,弟子从师把火围,促膝相谈情洽洽,不闻更漏已三催。师生们拍手称好。1932年余文涵入成都南薰中学,时值日本侵略中国,他发动同学组织
(19181949)
26、余明
  余明(1914~1990)原名余嗣明,金寨县桃岭乡人,幼时家庭贫苦。民国18 年(1929年)5 月,余明在家乡参加了立夏节起义。9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11 月参加红军。民国22 年1 月,随部队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任通讯员。同年10 月,由团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在鄂豫皖边区3 年游击战争时期,余明历任光山县沙河便衣队政治指导员、鄂东北三路游击师手枪队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鄂豫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41990)
27、余国祯
  余国祯,名治平,又名明清,化名杨建寒,1907年6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县南津驿乡下,后迁居镇上。余国祯幼年时,家境清贫。父亲余炳章借0在镇上开简易染房,从事手工劳动,母亲纺纱织布,加上年迈的祖父母,全家三代五口,长年累月挣扎在饥饿线上。1917年,余国祯刚满10岁。父母见他在干杂活间隙向人求教识字,有志向学,便节衣缩食,送他到镇上一家私塾读书。他发奋攻读,品学皆优。为了节省纸墨,余国祯常常独自
(19071933)
28、余天云
  余天云,又名福生,1911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紫云乡大余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余正启,继承祖业二斗田,一般年景收稻谷四担,遇灾只收二三担;另租种田铺余家族公田,一年只收三担谷子,一半交租;自家无柴山,每次行程十余里,到五岭山砍柴。母亲闵氏,系紫云张家河村王家畈人,自到余家后,为养家糊口常年在家纺棉织布,种菜喂猪,农闲帮人家纺线。余天云7岁那年,父亲送他到徐家塘一所私
革命烈士(19111945)
29、余大化
  余大化(1899—1927),又名犹龙,字鉴民,潜山县官庄乡人,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童年时读私塾。1919年到安庆,先入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后转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安庆是当时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思潮正在广泛传播。余大化贪婪地阅读各种进步书刊,从中获得很大启迪。“五·四”运动消息传到安庆,广大青年学生首先起而响应。5月9日,各校学生2000多人--。5月18日,安庆学生联合会成立
(18991927)
30、余孟麟
  余孟麟之父余光官御史,因忤严嵩被削籍。余孟麟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中举,万历二年(1574)会试第六名,殿试夺得榜眼。万历四年(1576)六月,参与由首辅张居正主修的《大明会典》,担任纂修官。万历十四年(1586)五月,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洗马。万历二十年(1592)七月,又由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在士林声望日隆之际,余孟麟竟-乞归,家居二十多年,享年83岁。余孟麟为明代
[]
31、余汉谋
  余汉谋(1896~1981)余汉谋,字幄奇,广东肇庆西门人。父为清末武秀才,曾任罗定县守备。幼年时在肇庆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后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第六期。民国7年(1918),任边防军排长。民国9年直皖战争结束,边防军解散,余回广东,在粤军第三师先后任连长、营长。民国12年转任粤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陈济棠)主任参谋,稍后调任该旅第三团营长,参加过讨伐陈炯明、
(18961981)
32、余德秀
  余德秀(1844——1879),字慰峰,号希真,金寨县燕子河镇蔡畈村人。自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才思敏捷。同治癸酉年(1873)乡试,中四十九名举人。光绪丁丑年(1877)礼部会试,中第一百四十九名进士,奉旨保和殿试,升第二甲九十四名,朝试一等二十三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加四级。既翰苑标名,其祖父、祖母、胞伯父伯母,凡六人,男封直奉大夫,女封诰命夫人。父母为正四品,其余皆为从五品。光绪帝颁诏书赞其父
[] (18441879)
33、余述生
  成都军区原副政治委员。余述生同志是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供给部副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四川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顾问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和响堂铺伏击战、白晋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51993)
34、余成斌
  余成斌(1911-1978),1911年9月生。河南省固始县周家集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读过2年私塾。1924年当学徒。1926年10月在固始县民团当兵。1927年加入农民协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7月参加固始县西区农民-,任县游击大队分队长。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任县游击大队中队长,10月任大队长。1929年6月任河南固始县游击大队-表。1930年2月任固始县独立团副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11978)
35、余紫云
  余紫云(1855~1910),京剧青衣演员。诞辰:1855年8月19日,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逝世:1910年,宣统二年(农历庚戌)年病故,享年56岁。名金梁,谱名科荣,又名培寿,字砚芬(艳芬),号砚芳,小名昭儿;行五;湖北罗田人。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余紫云喜好古玩。其父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被誉为老生三鼎甲。其子余叔岩,为余派老生创始人。曾一度边唱戏边
[] 同光十三绝(18551910)
36、余光文
  余光文,(1902—1985),又名余效书,化名吾必成,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从小给地主放牛,16岁做长工,身材高大,擅拳术。1925年加入湖南平江县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参加农-动。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湘鄂赣独立师传令班长、平江东一区苏维埃政府保卫队队长、平(江)修(水)通(城)游击队副队长、红十六军七师传令班长、平江县苏维埃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021985)
37、余克勤
  余克勤(1913年-1988年),河南固始县方集乡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以及济南、淮海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曾任平原省军区分区司令员、副军长。生平1913年,出生在今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吴上楼村。1929年,余克勤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31988)
38、余品轩
  余品轩(1906~1981)今六安市南岳庙乡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委,三十三团政委,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政委,第九军二十七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特务营营长,独立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东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061981)
39、余联源
   余联源(约1850—1901) 字晋珊,又名余联沅。孝南祝站人。清光绪三年(1877),余联源以殿试中一举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他是孝感历史上唯一的“榜眼”。少年时代随家人在老河口(原光化县)求学,因其父在老河口经商,后余父生重病,母亲张氏只好接过养家糊口的重担并担负起养育儿子的重任。幼年余联源看到父母辛劳,读书非常用功。老师也很喜欢他。为了帮助余联源,老师常常周济他的笔墨纸张,还免除了他的
[] (18501901)
40、余嗣贵
  余嗣贵(1913~)金寨县双河镇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教导队排长,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附属医院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卫生处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警备旅第二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四十三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豫西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