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姓名人堂
1、姚崇
  姚崇(公元605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则天朝以字行,时突厥叱利元崇发动叛乱,武则天不喜姚崇与叱利同名“元崇”,乃改名元之。玄宗朝为了避讳“开元”的“元”字,复改为单名姚崇。他在武周、睿宗、玄宗三朝为相,皆兼兵部。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姚崇在武则天朝以门荫出身为仕。任孝敬挽郎职时,应“下笔成章”科举,授为濮州(今河南
[] 唐朝宰相(650721)
2、姚启圣
  姚启圣,字熙止,又字忧庵,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13岁考取秀才。21岁游通州时,受当地土豪侮辱。姚启圣游说清军,声称愿以家财充军,得授通州知州,上任后,即处死土豪,再弃官而逃。后为救二少女,杀死两名清兵,不得已逃匿江湖。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入旗籍,隶汉军镶红旗。康熙二年(1663年),八旗乡试,姚启圣考中举人第一名,授职广东香山知县。顺治七年(1668年),新任广东总
[] 康熙王朝(16241683)
3、姚令言
  姚令言(?—784),唐朝时期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姚令言年少时应征入伍,始初属泾原节度使马瞵府,经积累战功上任金吾大将军同正,为衙前兵马使,后改任御史中丞。建中年间,孟睥担任泾原节度使期间,非常欣赏姚令言,认为其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多次提拔和推荐姚令言。孟睥回京任职后,姚令言被任为四方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建中四年,李希烈反叛,率领叛军攻陷汝州。朝廷令哥舒曜领兵镇压,扎营
[] (?~784)
4、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贞观初年,又任著作郎,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
[] 唐朝初期史学家(557637)
5、姚珽
  姚珽(641~714年),唐朝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初史学家姚思廉之孙。他少年继承家学,好读文史。高宗朝举明经,历任定、汴、沧、虢、豳五州刺史,加授银青光禄大人,再调任秦州刺史。在任有政绩,曾受朝廷褒奖。神龙元年(705),发生了宫廷政变,中宗李显重新上台,他被封为宣城郡公,迁为太子詹事,兼左庶子。当时,太子李重俊为武三思所忌恨,又受安乐公主的-,心中“不胜忿恨”。【注:《旧唐书》8
[] (641714)
6、姚万宪
  姚万宪(?~?),字号不详,浙江会稽人。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此科共录取武进士100名。武科举士到天启年也出现了一些科场舞弊的现象,如泄露试题、冒名顶替等等。为此,御史陈朝辅向熹宗提出:武举考试,一要监射公平,二要试题秘密,三要磨勘(对乡会试已阅试卷进行复核)严格,四要广收遗才。御史石三畏也提出四条:一查代替,二严监射,三拟试题,四创廷试(即殿试)。最后这条是继天启二
[]
7、姚天福
  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南阳村人,元初名臣,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其父姚居实,属未出仕的读书人,因避兵乱曾到雁门寄居进士赵泰家,与其女结合生天福。天福幼读《春秋》,深通大义,长及青年时,以过人才识被怀仁县推为县吏,不久被征召为县丞。至元初年(1264),丞相塔察尔出使北国途经怀仁,代州太守杨阔阔推荐天福才干,深受丞相赏识。至元五年(1268),元设御史台,塔察尔为御史大夫,任天福为架阁
[] (12291302)
8、姚璹
  姚璹(632~705年),字令璋,唐武则天朝大臣,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南朝陈灭亡,他的曾祖父姚察自江南迁居关中,他的祖父姚思廉是太宗时期的史学家。他少年勤学,永徽年间以明经登第,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他学识出众。善于文辞,升为中书舍人,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制,擢姚璹为夏官侍郎。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反武则天的军事叛乱,姚璹的堂弟姚敬节参与其事,他因受株连,被贬为桂州长史。武则天称帝后,竭力宣扬
[] 唐朝宰相(632705)
9、姚兴
  后秦文桓帝姚兴 (366-416),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394-416 年在位。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姚苌每次出征都留姚兴守常安。393年姚苌死时正值苻登攻打后秦,姚兴密不发丧,待至次年击败苻登后才即帝位,改元皇初。399年夏天,国内天灾频频,姚兴自降帝号,是十六国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姚兴攻灭后凉,亲迎鸠摩罗什
[] (366416)
10、姚兴
  姚兴(366~416年),字子略,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的文桓皇帝,394~416年在位。他是姚苌的长子,淝水之战以前,在前秦苻坚朝中曾任太子舍人。姚苌在长安建立后秦称帝,他被立为皇太子。姚苌立国之初,与苻登连年作战,命姚兴镇守长安。393年十二月,姚苌病死,苻登乘机自甘泉南下进攻关中。姚兴自称大将军,领兵迎战苻登,在马嵬堡(今陕西兴平马嵬镇)大败苻登的军队。苻登西逃平凉,姚兴方在槐里(在今陕西兴平
[] 十六国时期后秦的文桓皇帝(366416)
11、姚僧垣
  姚僧垣(499—583),字法卫,吴兴武康(今德清县武康镇)人。24岁始学医,梁武帝召入宫考试,应对自如,任左常侍。历任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大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阁将军等职。梁武帝病,欲服大黄,阻谏不听,终无救。后梁元帝病,众太医均力主用平药,惟僧垣主张“非用大黄,必无差理”,服后愈,赐钱百万。从此医声大振。北周天和元年(566),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将军。六年,迁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57
[] (499583)
12、姚绍
  姚绍,苌庶母弟兴叔父也,为抚军将军,封东平公。兴克洛阳,署为都督山东诸军事、豫州牧、权镇洛阳,兴之伐魏,绍以洛阳之众会集平望,败绩而归。及兴寝疾,绍典禁兵宿卫。广平公弼潜谋为乱,称疾不朝,兴闻之怒甚,宻谋收弼。绍为弼羽翼,驰遣告之,兴力疾赐弼死。既而泓嗣伪位,推心宗事,弗以为嫌,复令总司戎政。绍亦感而归,诚守忠不二,所在立功,厯位侍中、司隶、宗正,寻进太宰、大将军、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侍
[]
13、姚勉
  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姚勉的诗作文辞典雅,韵律优美,富于很强的人民性;其文则以风格古朴、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见长。方逢辰曾赞其文“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并将其与高安的胡仲云、刘元高、和新昌的黄梦炎称为“锦江四俊
[] 高安三俊(12161262)
14、姚述尧
  姚述尧,[约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字道进,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可考。工词,著有箫台公馀词一卷,《强村丛书》传于世。字进道,华亭(今上海)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乾道四年,知温州乐清县。九年,权发遣处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六八)。淳熙九年,知鄂州,放罢(同-职官七二之三六)。十五年,知信州,旋改主管毫州明道宫。著有《箫台公馀词》一卷,以其官乐清时县有箫台峰
[] 宋朝词人
15、姚宗之
  姚宗之,字元仲,南宋仙游文贤里洋坂(今度尾镇洋坂村)人,少时进家乡东山书院就读,即以文学闻名。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荣登进士第,官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司户参军。乾道五年(1169年),姚宗之应诏回京,擢升国子监学录。时值宋孝宗锐意北伐,驱除金兵,收复中原失地,便召臣下议政。姚宗之直言:大将而下有偏裨,岂无人才可膺主帅之任?宜遴选超擢,如古人拔卒为将。大胆提出不拘一格选拔抗金将帅主张。孝宗大悦
[] 南宋名臣
16、姚顗
   姚顗(865~940年),字伯真,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好学上进,仁恕敦厚,终无喜怒,长相蠢笨,不修边幅。所以,不为人们重视。唯独兵部侍郎司空图见了,认为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他为妻。姚顗在唐朝末年考中进士。后梁贞明年间任校书郎、登封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召入翰林为学士、中书舍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姚被贬为复州(今湖北省天门县)司马。一年后,授左散骑常侍,任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后唐末帝李从珂
17、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姚广孝。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说他:“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二十三年(1363)于径山从愚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
[] 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13381418)
18、姚涞
  姚涞(?-1537年),字维东,号明山,浙江慈溪人,兵部尚书姚镆之子。明朝政治人物、学者。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524年,因“大礼议”之争失势,受廷杖、下诏狱。复官后,充经筵讲官,迁左春坊左谕德,侍读学士。嘉靖十年(1531年),姚涞上著名的《论元世祖不当与古帝王同祀疏》。曾主持北冀乡试,取士甚多,所取试文一时为天下范式。嘉靖十六年(1537年),父丧,辞官回乡,
[] 明朝状元(?~1537)
19、姚弋仲
  姚弋仲(280年—352年),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原籍南安赤亭(今陇西)。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率部众数万,自称护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建城于陇上。东晋明帝太守元年(323年)投赵,屡立战功,拜安西将军、六夷大都督、豫州刺史。东晋咸和八年(333年)率部迁于清河,后赵石泓拜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封平襄县。后赵亡归晋,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封为使持节六夷大都督、轼骑大将军、大单于、高陵郡公。
[南北朝] 十六国时羌族首领(280352)
20、姚镆
  姚镆(1465-1538)字英之,明代浙江慈溪人。明代名臣,著名军事家。姚镆于弘治六年(1493)科举进士及第。任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姚镆创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初赴广西省任职,桂人(广西)祀拜山魑卓旺。姚镆毁其像,俗习改变。后姚镆迁福建副使,未几改督学政。正德九年(1514),姚镆擢贵州按察使。正德十五年(1520),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上边务六事,皆议行。嘉靖元年(
[] 明代名臣,著名军事家(1465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