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名人堂(13)
241、杨玉科
  杨玉科(1838-1885年),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字云阶,白族,今兰坪县营盘街人。 同治初,以义勇入清军滇池营,隶和耀曾麾下,累功擢为前锋,守备,升游击、参将、总兵,升提督,赐号“励勇巴图鲁”。赐黄马褂。1885年初,法以重兵入关,开关搦战,中炮亡。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人物简介清同治(1862-1874)初,以义勇入清军滇池营,隶和耀曾麾下,参加镇压杜文秀回民起义。1864年,获代理云南布政
[] (18381885)
242、杨掞
  杨掞字纯父,南宋印山人。少能词赋,被推荐到淮阃杜杲幕府为参谋,幕府许多谋略均出自掞。后安丰遭兵围。掞慨然请行,乃以奇策解围。掞自思身在行伍,骑射乃为其本,应当精通。便每夜以青布铺地为记,乘未备鞍的马练习跳跃,最初只能跳过三尺远,过后能跳五尺,再后就能跳一丈了。期间多次从马上掉下,却浑然不顾。制置使孟珙召其于幕下,多次采用他的计谋,视其为小子房。常给其资费,让其用于请客交友,掞为此縻费数万贯。贾似道
[]
243、杨志坚
  杨志坚(生活于唐大历年间),字号不详。江西临川人。唐代著名诗人。“临川八大家”之一。杨志坚(生活于唐大历年间),字号不详。江西临川人。唐代著名诗人。“临川八大家”之一。其家境贫寒,勤奋好读,善诗。“遍览九经,篇咏之间,-可摭”。与同邑邓通、陈周毛、黄发起、危全讽、危仔昌、张顶、元德昭并称“临川八大家”。和张顶则首开了临川文学创作的先河。因家境贫穷,其妻见杨久不能仕,便向杨索书离婚。杨志坚无奈,赋诗
[]
244、杨洪
  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治今四川彭山县东)人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璋时历任诸郡吏。刘备定蜀,任为功曹。诸葛亮向他征询意见,他认为汉中为益州咽喉,无汉中则无蜀,甚合亮意,擢为蜀郡太守,又转益州治中从事。刘备征吴失利,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反,迫成都。时诸葛亮赴白帝城探望刘备,杨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讨元,生俘元。建兴元年(223年),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平生
[三国] 成都武侯祠文臣廊14文臣(?~228)
245、杨受成
  杨受成(1944年3月2日),香港企业家,商人,现为英皇集团主席,被称为“现代香港娱乐圈一把手”。 杨受成在1960年代以20万元资本在香港市区心脏地带开设钟表店,其后取得名表代理权,不到30岁已成“钟表大王”,为日后英皇集团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石。1972年成立好世界集团,经营地产业务。经过多年努力,杨受成已经成功将一间钟表店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综合企业──英皇集团,业务包括金融、地产、钟表珠宝、影视娱
246、杨有山
  杨有山少将杨有山,1906年出生。1925年参加东北军,历任班长、排长。1928年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4旅25团排长、连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历任陕北公学军事教员、军事主任教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教导队队长、第一支队副参谋长、1团参谋长、第3区队区队长、冀察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2纵5旅副旅长、军政大学大队长、华北军区叁兵团参谋处处长,第二十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061983)
247、杨俊
  杨俊(?~?),字号不详,山西蒲州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杨俊的情况,只在《山西通志》武进士表中有以上的记载,不过,《山西通志》上写的是“戊辰科兵部试第一。”笔者认为兵部试第一,即会试第一。考隆庆年依旧没有武举殿试,兵部试第一即可称为武状元。另外,隆庆二年恰是武举开科之年,所以杨俊应该是大明朝隆庆二年的武会元,亦即武状元。杨俊考取武状元后,官至左都督同知(从一品)
[]
248、杨浚
  杨浚(卒年不详),字雪沧,一字健公,号冠悔道人。清道光十年(1830年)生。晋江县十九都曾坑(今属石狮市湖滨曾坑村)人。杨浚自幼喜爱读书,博学多才。咸丰二年(1852年)乡试中举。援例授内阁中书,先后担任翰林院国史馆、方略馆校对官。不久,告假辞归。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西南时局动荡。杨浚“筹饷有功”,被保举以道员资格候选。同治三年及四年(1864~1865)间,福建粮荒,复受福建巡抚徐宗干
[] (1830~?)
249、杨文忠
  杨文忠(1901~1947),1901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四方山下杨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五口人,仅一亩多山地,主要靠父母帮工为生。杨文忠少年时给地主放牛,稍大一点,又当长工,亲身体验过受剥削、受压迫的苦楚。1926年,在武汉读书的共产党员阳协堂受党的派遣,返回大悟山区,秘密进行革命的宣传和发动工作。杨文忠听了宣传,感到他讲的道理说出了他想说而不会说的话,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从
(19011947)
250、杨俊生
  原旅大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杨俊生同志是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下吴坊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文书、班长、指导员、教导员、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委员、团政委兼团长、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旅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员、军长、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中共北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61998)
251、杨悦春
  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冬十月(公历11 月),发生于内蒙古东南部并波及辽宁、吉林、河北三省的金丹教武装-(因起事暴徒头裹红巾为记,故而蒙古族称“红帽子事件”,当地受害汉民则骂之为“红头蛆”)事件,其性质在1947 年中共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的《热河蒙古土地问题》文件中已做出了客观总结。 八十年代以来由赤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牵头,全市12 旗县区政协联合展开的有关该事件的调查的深入,始知金丹道事
[] 蒙古族
252、杨武
  杨武,秦末汉初人物,刘邦部将,官拜郎中,公元前202年,杨武随灌婴追击项羽至武将,项羽自刎后,将其分尸,与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各得一体,被刘邦封为吴防侯。 史书记载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後,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
253、杨体元
  杨体元,原名杨荫培,陆良马街人,1888年出生,1911年到昆明考入云南工矿学堂读书,受到军事救国思想的影响,立志从军。1912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学习军事,1914年毕业,先后任炮兵团见习排长、连长、营长、上校副团长等职。  杨体元为人正直,富于正义感,倾向进步,同情人民。1924年他随滇军将领唐虞侯参加护国运动,转战湖南、四川、广西等地。旧军队沿途拉夫,骚扰人民,行军路上常见官兵尸体。他深感救
(18881974)
254、杨尚希
  杨尚希(533~590年),弘农华阴(治今陕西华阴)人。祖父杨真,魏时任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太守。父亲杨承宾,曾任商、直、淅三州刺史。杨尚希龆龀而孤,11岁就辞母去长安求学,被召入太学。对学业专精不倦,同辈深为佩服。周太祖曾令他讲解《孝经》,他语言流畅,为人称道,太祖听后十分惊奇,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当时他只有18岁。累迁舍人。周明帝、周武帝时,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东京(今
255、杨玉良
  杨玉良,高分子科学家 1952年11月14日生于浙江海盐。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86~1988年在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复旦大学教授,连续两次“973”项目——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聚烯烃的多重结构及其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将分子轨道图形理论中的唐-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
256、杨善集
  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笔名杨白。海南琼东(今琼海)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广东共青团工作和青年运动的先驱,海南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创建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不懈的奋斗,1927年9月光荣牺牲,时仅27岁。杨善集生前的战友聂荣臻赞誉说:“杨善集同志短暂的一生,一贯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他是一位好同志。” 杨善集,字义甫,笔名杨白。1900年2月4日
(19001927)
257、杨勋
  杨勋,广东省惠州市人,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旭日集团创办者、总裁。杨勋、正名杨振勋,1952年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1972年移居香港,投身工商业行列。1974年与兄长杨钊创办旭日制衣厂,并于1975年成立旭日集团,任职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及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其直属公司有八十多间,员工超过三万人。集团业务范围包括:服装制造、贸易、零售及房地产﹑金融投资等。在香港、中国、柬
真维斯服饰(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258、杨永松
  杨永松,广东大埔县人,1919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2军101团文书、红一军团3师3团收发、2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师直政处教育干事、师政治部秘书、师直政处教育股长、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秘书长、教导2旅5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入延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259、杨邦基
  杨邦基(?~1181年),字德懋。金朝画家,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进士,授滦州军事推官。迁太原交城(故治在今山西交城县)令。太原尹徒单恭-不法,假托铸金佛,令属县上缴黄金。邦基清正不阿,拒绝输纳。尹怒,将邦基召到府中,用铁拄杖击邦基面额,他毫不畏惧。后上司廉察官吏,太原尹及所属9县令皆被免官,独邦基以廉直被树为河东第一,召为礼部主事。又以兵部员外郎摄吏部差除,坐事贬降坊
[] (?~1181)
260、杨恭懿
   杨恭懿(1225~1294年),字元甫,安西路(治所在今西安市西北)人。《元史》称奉元路人。幼年时,正值金朝衰亡,蒙古军大举进攻中原之时。关中战乱,他随父母逃亡他乡,但仍坚持读书不断。17岁时回归故乡,因家贫,为人作长工谋生。劳动之暇,抓紧读书,广涉经史子集,特别通《易》、《礼》、《春秋》,尤其推崇朱熹集注之《四书》。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朝廷召他入京做官,他不愿往。名士许衡极力向中
[] (1225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