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名人堂(8)
141、吴禄贞
  吴禄贞(1880-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字绥卿,湖北云梦人。1896年怀着为国雪耻的志愿,毅然投军。随后入湖北武备学堂,肄业。与孙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成为挚友。1898年,被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在校结识了张绍曾、蓝天蔚,三人学习成绩突出,志趣不凡,后来被人们称为“士官三杰”。他看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战败中国之后飞速发展,大为震惊,痛感非改革政治、倾覆清室,不能转弱为强。决
[]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18801911)
142、吴华夺
  兰州军区原顾问。吴华夺同志是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分队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部指导员、参谋、营长、副团长、团长,率部转战淮南津浦路西、路东,参加了来安、范家集、双沟镇、韩庄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师参谋长、纵队副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71997)
143、吴诚忠
  吴诚忠(1911~1968),金寨县南湾人。民国18 年(1929 年)5 月参加区赤卫队,任队长。次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编入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参加了鄂豫皖革0据地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民国21 年10 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后,历任方面军总部交通队排长、指导员,三十一军二七九团政委、十一师副师长、二十五师政委等职,参加了川陕根据地的反“三路围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11968)
144、吴荣正
  吴荣正(1915—1973)四川省通江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排长、连长,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副营长,第七十三团代营长。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师长,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51973)
145、吴南轩
  吴南轩(1893-1980),1931.4~1931.6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940.5~1943.2吴南轩任国立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男,汉族,原名冕。江苏仪征人。1919年复旦大学预科毕业,同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党部、-等处任职。1942年任--监察委员、-监察委员。1949年去台,
教育,心理学家(18931980)
146、吴融锋
  吴融锋(1916—1974)江西省永新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第九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红九军团第七团俱乐部主任、总支书记,红三十二军第二八0团政治处主任、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人路军一二0师第三五八旅教育股股长、政治处主任、宣传科科长,第三五八旅七一五团政治处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61974)
147、吴子琳
  清朝人——吴子琳 吴子琳[生卒不详] 清阳高人。守静好读书,笃行孝友,有古君子风。族侄振兴早夭,遗母老、妻少、子幼,孤苦无依,田园托咐子琳管理。20余年公明无私。本城一姓徐的将百金寄在他家,徐的子孙俱不知。徐偶然得暴疾不会说话,子琳急拿钱交其子,说这是你父留在我家的。一次,子琳拾银50两,慷慨璧还。他一生重义轻财,人皆称赞其德行高尚。子琳教子有方,善为后学,子永寿、永泰、永庆俱庠生,永发
[]
148、吴绍周
  吴绍周(1902-1966),派名吴见登,字子斌。苗族。贵州天柱县瓮洞镇客寨村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学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之父吴开佑务农,生营伙铺,家境日趋小康。吴8岁丧母,在继母娘家启蒙入学。民国六年(1917)腊月毕业,名列榜首。吴在中学就读时,受“五四”运动影响,立志经武报国。民国十一年(1922)春投笔从戎,考入贵州学兵营学习军事知识,经9
抗日名将(19021966)
149、吴亦侠
  吴亦侠同志生平(1943-1998)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优秀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党组书记吴亦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9月14日8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吴亦侠同志1943年3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郊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少年时代,他就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深得教师的赞赏。195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
(19431998)
150、吴芮
  吴芮(约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南昌城赣江岸边的滕王阁第四楼,有一幅巨大的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壁画。在这些杰出人物中,鄱阳县人吴芮居第一。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吴芮是吴王夫差的后裔。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修的《鸿源吴氏宗
151、吴杰
  吴杰(1914—1997) 又名伍书权,曾用名吴书普,大悟吕王镇吕王村河湾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四川巴山独立营政治教导员,红四方面军4军32政治处主任、12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科长,司令部第4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 至第4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随部队强渡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41997)
152、吴钊统
  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原顾问。吴钊统同志是河南省信阳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谍报科长、统计科长、总务处长、组织科长、政治处主任、分区政治部主任、旅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总医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卫生部副政治委员、-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高级通信学校政治委员、通信兵学院政治委员、通讯兵副政治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31991)
153、吴仁宝
  吴仁宝(1928.11.17~2013.03.18),男,汉族,1928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今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1951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历任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
“天下第一村”领头人(19282013)
154、吴凤
  吴凤 (1699-1769),字符辉,平和县壶嗣村人。五岁随父吴珠、母蔡氏渡台,居诸罗大目根堡鹿麻庄(令嘉义县中埔乡)。中埔地处阿里山麓。阿里山有大小番社四十八社,每社数百人,生性凶猛,动辄杀人,所以汉人不敢前往。吴凤少年时经常随父到番杜经商,有较多机会接触番族,渐渐地懂得番语,熟悉番俗。加上他豪迈坚勇,颇有侠士风范,番人对他有几分敬畏。清代台湾开发中,处理汉番矛盾,融合汉番关系,始终是个重大问题
[] (16991769)
155、吴棠
  吴棠。字仲宣,号棣华,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 相传吴棠少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吴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举人大挑一等授淮安府桃源县(今江苏泗阳县)令。在任期间,勤于政事,常改装出行,访贫问苦,以礼化民,以文治县,亲治匪患和水患,为政三年境内大治。咸丰元年(1851年)调任淮安府清河县令,在任严禁胥吏苛派、严禁-、严禁贼盗。咸丰二年(1852年)邳州大水
[] (?~1876)
156、吴天保
  吴天保(1903—1967),字贤华,中国汉剧演员,工生。湖北汉阳人。13岁入汉口天字科班习生行,勤奋好学,未出科就颇有名声。抗战初期,在郭沫若、田汉领导下,参加汉剧抗敌宣传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积极投入戏曲改革活动,演出过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他的演唱高亢激越,风格严谨。创立新腔,自成一家,形成吴派。生前历任全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武汉市戏剧家分会副主席、中南文联筹备委员会委员、武汉市戏剧改革委员
中国汉剧演员(19031967)
157、吴瑞山
  吴瑞山(1913~)原名吴绍奎,今六安市丁集镇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指导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连长、红四军军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官,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区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参谋、营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一团参谋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32012)
158、吴国雄
  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 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提出湿倾斜涡度发展理论(SVD)和全型垂直涡度方程,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涡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发展机理以及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159、吴式芬
   吴式芬(1796—1856),字子苾,号诵孙,海丰(今无棣)县人。室名陶嘉书屋、双虞壶斋。 吴式芬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和考古学家。清道光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生平专攻训诂之学,长于音韵,精于考订,凡鼎彝、碑碣、汉砖、唐镜之文,皆拓本收录。其所撰《捃古录》(二十卷,共录自商周至元代金石文18128种)和《捃古录金文》(三卷九册,共考释商周至元代有铭文的钟鼎彝器1329件)两部金石学名著,对金石文著录
[] (17961856)
160、吴怀荆
  吴怀荆(生卒年不详),字素轩,明代中期晋江二十四都仑后村(今属石狮市宝盖镇)人。泉州地区历来“地隘而硗瘠,濒海之邑耕四而渔六岁入谷少而人浮于食晋邑所慨,尤啬于他县”。至明代,晋江(包括石狮)缺粮问题仍然没有缓解,每每需从外省、外县购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粮价不断提高,许多人弃农从商。吴怀荆出身农家,却独具慧眼,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远见,坚持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显示其胜人一筹的决策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