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名人堂(7)
121、吴奇伟
  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1期毕业。北伐战争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六团参谋长、第三十四团团长、第十二师师长、第四军军长。1937年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在湘、鄂、粤对日作战。抗战胜利
(18911953)
122、吴中行
  [明](1540-1594)字子道,号复庵,武进人。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万历五年,居正遭父丧,夺情视事。御史曾士楚、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倡疏奏留,举朝和之,中行独愤。适彗出西南,长竟天,诏百官修省,中行乃首上疏曰:“居正父子异地分暌,音容不接者十有九年。一旦长弃数千里外,陛下不使匍匐星奔,凭棺一恸,必欲其违心抑情,衔哀茹痛于庙堂之上,而责以訏谟远猷,调元熙载,岂情也哉!
[] 明朝万历时期官员(15401594)
123、吴高群
  吴高群,原名吴高芹,1910年出生在江西省上犹县营前下湾村桥头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吴朝清,母亲刘凤娣,弟妹4人。吴高群的家离营前圩不远。凭着地理的优势,父亲在逢圩时常到圩内做中间人,为卖方介绍买主,中间说合价钱。买卖成交后,买卖双方会给点小钱答谢中间人,这样能得到一些钱。母亲是一个贤妻良母,勤劳节俭。除操持家务,她还常到十几里路外的大山里砍柴,再挑到圩上去买,接济家用。在黑暗的旧社会,父母含辛茹苦
革命烈士(19101934)
124、吴文
  吴文,1919年8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明光市张八岭镇。兄妹6人,排行第2。父亲吴正林极富天才,是一名中医兼商人。7岁入镇上一家姓黄的前清秀才开办的私塾学堂读书,后转入前清拔贡程芳庭私塾学习,同时由父亲教授《大学》、《中庸》等课程。11岁入镇上小学插班四年级,12岁入当时滁县关帝庙中心小学插班六年级。1932年考入滁县第八中学,1935年考入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中毕业到滁县乌衣镇教小学。1937年7月
125、吴应龙
  吴应龙(1184~1245),字云翔,安徽南宋郎溪县人。南宋嘉泰元年(1201)中举,嘉定四年(1211)登进士。初授江苏武进县尉,后迁湖北江陵知县,累官监察御史。吴应龙任江西都昌知县时,大书“为国家培植根本,为生民爱惜膏血”于庭,以示为官之道。嘉熙元年(1237)迁兴国军知军,四年宋理宗召见时,他以“振纪纲、信政令、惜名器、厉人才、择牧守、选将帅、安流离、恤饥寒”等条陈上奏,理宗嘉纳之,拜监察御
[] 南宋进士(11841245)
126、吴叔告
  吴叔告中状元后,即被授为秘书郎,倍受理宗器重。吴叔告多次上疏,所言皆切中时弊。不久,出知抚州(今江西抚州),在任期间,拯危扶善,抑邪除恶,以端正社会风气为先,政绩卓著。改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后,入为刑部侍郎,因不善于迎合,被朝廷内外所讥斥,被贬一秩。景定中(1260~1264),召为尚书右司郎中,累官至大理少卿。吴叔告好学不怠,但为人性狷介寡合,后不愿为官,乞请引退,被诏准,欣然回归故里。咸淳
[]
127、吴复
  吴复(1321年―1383年),字伯起,合肥人 ,明朝将领。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屡建战功,封安陆侯。后战死,归葬于此。朱元璋(明太祖)谕葬。并建有享堂,以任姓平民守之,后任姓繁衍成村,即以享堂任村为地名。早年经历吴复年少时就有勇有谋。元朝末年,吴复召集乡民保卫乡里。后在濠州归附朱元璋,跟随朱元璋攻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等地,累功升至万户。跟随大军攻破蛮子海牙的水寨,平定集庆。跟随徐达进攻镇江,杀
[] 明朝开国功臣(13211383)
128、吴咏湘
  吴咏湘(1914-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第二十一军军长。湖南省湘阴县(今汩罗市八景乡)人,1914年5月15日出生于湘阴县八景乡山阳村龙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6岁入私塾,12岁开始种田。1930年春参加赤卫少年先锋队。同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湘鄂赣军区东南交通大队队长。1936年任军区参谋兼独立营长。率部攻克浏阳北乡沙市街,《红星报》曾以《打响
(19141970)
129、吴孔嘉
  吴孔嘉(?~?),字元会,别号天石。安徽歙县人。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余煌榜进士第三人。吴孔嘉得中探花后,授翰林编修。翌年,参与编修《光宗实录》,后参加了《三朝要典》的编撰,遂被列为魏忠贤逆党。直到福王时,才被重新起用,并为其翻案。顺治初年,家乡的老百姓被大清军吓得抱头鼠窜。吴孔嘉冒着生命危险拜见清军提督,请求不要滥杀无辜,老百姓才得以平安。吴孔嘉入清后的事迹不详。著有《玉堂际草》、《
[]
130、吴俊升
  吴俊升(1863—1928),字秀峰,后字兴权,又字子琴,绰号吴大舌头,奉天昌图人,奉系军阀。十七岁进入辽源捕盗营。1912年,满族王公勾结日人,策动“满-立”,吴俊升率部给其以沉重打击。1921年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俊升任第5军军长。1925年郭松龄反奉,吴俊升任讨逆军总司令,兼左路军团司令,击败郭松龄部队。1928年北伐战争张作霖失败后,决定息争罢战,退兵关外,
(18631928)
131、吴世霖
  吴世霖,小名钟长,化名吴光,吴文忠,号雨生。1917年5月18日出生于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一个贫农家庭里。1926年9月,吴世霖进入罗平县板桥小学读书,在校期间,他刻苦攻读,勤于思考,品学兼优。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板桥小学。后因家境贫困,不能继续升学,就在家帮助母亲做糕饼生意。1935年,吴世霖到罗平县板桥折都村担任小学教师。1936年3月,在昆明读书并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的进步青
(19171947)
132、吴秀忠
   吴秀忠,男,彝族,1940年12月生,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艰苦创业,把苦熬变为苦干,奋力挖穷根,使该村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先后被国务院、省、州、县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开发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贫穷落后的雷山县,人们都说过去穷得叮当响的脚尧村如今发生了十二大变化:一是荒山变
133、吴烈
  吴烈北京军区原顾问(大军区正职待遇)。吴烈同志是江西萍乡人,1927年参加了安源煤矿工人-、安源保卫战和护厂斗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中国工农红军总前委特务队排长、队长,国家政治保卫大队大队长,闽西独立团团长,国家政治保卫团营长,国家政治保卫局科长兼保卫大队大队长,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52001)
134、吴沙
  吴沙(1731~1798年),漳浦县人(据台湾吴旺桔修的《吴氏家谱》载为西门外小山城大园头人)。生于雍正九年(1731年)。性好行侠仗义,年轻时不得志,到了壮年才想外出谋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他42岁时,带着比他少20岁的妻子庄梳娘和3岁的儿子光裔,渡海到台湾。吴沙到台湾后,先在淡水的鸡笼(今基隆)做工,后到三貂社谋生。三貂社地近“生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噶玛兰,当时,汉人很少到三貂
[] (17311798)
135、吴觉民
  吴觉民,字惺阁,是宁国历史上唯一状元、南宋爱国名相吴潜的后代。1894年生于宁国城内南门大街上一个书香门第。七岁开始在清代教谕官邸书院内的私塾读书,课程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诗经》和《韻史》等。十三岁进入县养正学堂(后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上学,开始接触算术、英语等近代课程。当时学堂中门上的一副对联“养气读书必先志学,正谊明道而后升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便以此自励、奉为座右铭。1910
(18941989)
136、吴运铎
  吴运铎(1917-1991) 兵工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萍乡人,1917年1月17日出生于萍乡安源煤矿的穷苦矿工家庭。12岁就挑煤拾渣谋生。14岁进湖北大冶煤矿当学徒。1937年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发行《新华日报》,领导工人-。1938年只身赴南昌参加新四军。1939年5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修械班长、淮南抗日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大连联合兵工企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171991)
137、吴懿
  吴懿(又作吴壹)(?-公元237年),字子远,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穆皇后吴氏兄长。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升任左将军,进封高阳乡侯。诸葛亮逝世后,任汉中都督,升任车骑将军、雍州刺史、假节,又进封济阳侯。公元237年(建兴十五年)去世。吴懿为
[]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237)
138、吴邦庆
  吴邦庆(1765—1848)字霁峰,顺天霸州人,清朝官吏。以拔贡官昌黎训导。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巡视东漕,奏请重浚运河,并复山东春兑春开旧制。数论河漕事,多被采用。十九年,擢鸿胪寺少卿,命偕内阁学士穆彰阿督濬北运河。累迁内阁侍读学士。二十年,出为山西布政使,调河南,护理巡抚。.二十三年,擢湖南巡抚,调福建,未之任,湘潭土客民群斗,死伤甚众。侍郎周系英面陈与邦庆疏奏有异,命总
[] (17651848)
139、吴应熊
  吴应熊(1634年-1674年5月18日),吴三桂之子,额驸、少傅兼太子太傅,娶建宁公主为妻。因多尔衮对吴三桂有戒心,故以额驸之名让吴应熊留在京城作为质子。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被杀,其子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人物生平吴应熊 (1634—1674年5月18日),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三桂因擒杀南明永历皇帝,将其赶出云贵,逃往缅甸,一举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
[] (16341674)
140、吴林焕
  吴林焕,原名吴基荣,亦写作吴济云。湖北省大悟县四姑镇龚家边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吴林焕历任红25军第75师225团副连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74师223营营长、手枪团团长、警卫第4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吴林焕历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5大队参谋长,豫鄂挺进纵队团参谋长、独立团团长,新四军第5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5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