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名人堂(2)
21、吴隐之
  吴隐之 (?~公元413年) 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年不详。名宦贤臣。青少年时期,便负有孝贤、儒雅的名声,博学多闻,健谈善辩。一生清贫而能守操,为官克己励节,以廉洁盛名,对人总是彬彬有礼,故很受乡邻赞赏。吴隐之初仕,任辅国功曹等。任晋陵太守后,仍保持朴素的作风,平时总是粗茶淡饭,极少食鱼,抱柴司炊,纺织如故,自食其力,所得俸禄除裁留身粮外,都资助了亲族和百姓。孝武帝时,他人为中书侍郎、国子
[] 东晋著名廉吏(?~413)
22、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镇洋县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清朝顺治十年(1653),-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三年后奔母
[] 明末清初诗人(16091672)
23、吴育
  吴育字春卿,浦城人,生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吴育少时勤奋好学,天圣五年(1027年),登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等县。宋宗室有一支子孙多葬襄城,派有宦官管理,每因祭、葬事骚扰百姓。吴育奏请朝廷规定,以后祭葬所需,均由官府给费,不得扰民。宦官往往夜间叩门,要县衙派给牛车,多被吴育拒绝。此后,宗室子弟外出打猎游乐,不敢侵害百姓。景祐元年(1034年),吴育应“材识兼茂明
[] (1004~?)
24、吴广
  吴广(?~前208),字叔,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与陈胜同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 汉代的黄霸任过丞相,晋代袁
[] 楚汉传奇(?~前208)
25、吴澄
  吴澄,中国元代哲学家。字幼清﹐学者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15岁时﹐厌科举﹐用心儒学。19岁作《道统》篇﹐以继承朱熹之后的道统自命。以后校定五经﹐授徒讲学。38岁以后﹐历任元朝江西儒学副提举﹑国子司业﹑翰林学士﹑国史院编修﹑太中大夫等官职。但多“旋进旋退”﹐时间不长﹐究心于理学﹐被称为“经学之师”。卒后﹐谥文正﹐封临川郡公。 吴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当世经学大师许衡齐名
元代理学家(12491333)
26、吴琠
  吴琠(1637—1705),字伯美,号铜川,清初山西沁州徐村(今山西沁县故县镇徐村)人。曾祖父吴守礼为晚明秀才;祖父吴桧是农村小知识分子;父亲吴道默为廪生,是沁州有名的塾师。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三月初一日(3.26.)申时出生于一个亦耕亦读的殷实之家。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七岁。跟随父亲入馆读书。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九岁。初学作文,即有理法。顺治三年丙戌(1646),十岁。鼎
[] 清朝康雍年间一代良相(16371705)
27、吴武陵
  吴武陵(?—835) 初名侃,信州人,一说贵溪人,一说上饶人。系吴面力之子。唐元和二年(807)举进士,拜翰林学士。吴元济叛,武陵遗诗晓之,元济不悟。裴度东讨,韩愈为司马,武陵数因愈献计,决贼必亡。太和初,为太学博士。后出为韶州刺史。以赃贬潘州司户参军,卒。武陵著有书一卷,《新唐书志》诗一卷,《全唐诗》并传于世。吴武陵,(约784一835),初名侃。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注:唐时贵溪建县,属信州
[] (?~835)
28、吴璘
  吴璘(1102年—116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唐卿,吴玠弟,宋朝著名军事将领。他智勇双全,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在南宋抗金斗争中,与兄吴玠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兵法两篇,已佚。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信王。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少年征战吴璘字唐卿,是吴玠的弟弟。吴璘少年时喜欢骑马射箭,跟随吴玠攻城野战,多次获得战功,官至阁门宣赞舍人。公元1131年(
[] (11021167)
29、吴融
  吴融 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昭宗龙纪元年 (889)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朝贺时,受命于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顷刻而就,深得昭宗激赏,进户部侍郎。同年冬,昭宗被劫持至凤翔,吴融扈从不及,客居阌乡。不久,召还为翰林学士承旨。卒于官。吴融的诗歌基本上属于晚唐温庭筠
[] 唐朝诗人
30、吴趼人
  吴趼人,原名宝震,又名沃尧,广东佛山人。出生于北京,曾祖吴荣光,曾任湖广巡抚兼总督,是金石名家。父名升福,曾任江苏候补巡检。他与母定居佛山镇,在佛山度过青少年时代。他热爱家乡,自称“我佛山人”。后以此为笔名,写了大量的小说、寓言和杂文,名声大噪,成为近代“谴责小说”的巨子。他18岁时家道中落,离家乡到上海谋生,先入江裕昌茶庄,后入江南军械制造局作文书。从32岁(1897年)起投身及写作,在上海先后
[] 南粤先贤(18661910)
31、吴惟忠
  吴惟忠,字汝诚,号云峰,浙江金华府义乌县吴坎头人。性聪慧,志刚勇,好习史书,精于韬略。嘉靖中,东南沿海倭寇为患,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浙江宁、绍、台参将戚继光赴义乌招募新兵,吴惟忠等四千青年应募投军,担任把总。戚继光撰写《纪效新书》,并创制出一种新式武器“狼筅”和一种新的阵法“鸳鸯阵”,训练义乌兵。十一月,吴惟忠等义乌兵奔赴台州抗倭前线。嘉靖四十年三月,倭寇两万多人,战船数百艘,大举进犯浙江沿海。四月
[] 明朝时期著名抗倭将领
32、吴从诚
  吴从诚,字虚舟,号形衷,明,潜江人。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官职累至云南参政(从三品,相当于今副省长),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五(人物志,以下简称《县志》)其传记较为零乱。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旧闻录》一书中的《吴参政从诚别传》(以下简称《别传》)一文我慢慢品读,其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更为丰满,并有令人掩卷难忘之感怀。任学正学子望风而至吴从诚先祖并非潜江人。他爷爷名叫吴奕,祖籍江西瑞州府新昌县(今江西
[]
33、吴理真
  吴理真,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吴理真父早逝,家境贫寒,母亲积劳成疾。他是个孝子,每当雄鸡报晓,便带上工具,登上蒙顶,割草拾柴,换米糊口,为母亲治病。一日,吴理真拾好柴,口干得直冒火,顺手揪了一把“万年青”(野生茶树)叶子,放在口里慢慢咀嚼,口渴渐止,困乏渐消,精神倍增,颇感奇异。又摘了些带回家中用开水冲泡,让
[] 种茶始祖
34、吴元扆
  吴元扆,字君华,宋太原人。生于后周广顺元年 (951),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太平兴国八年(983),在父亲吴延祚去世13年后,被太宗赵光义看中,招为驸马,娶其四女蔡国公主为妻,被封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婚后一年,即外放北宋南陲爱州(今越南境)任刺史,是年冬又授爱州团练使。雍熙三年(986),宋辽开战,在南陲戎边3年的吴元扆,上表朝廷,请求到前线效命。依宋例,吴元扆任爱州刺史也届期满,遂
[] (9511011)
35、吴敏
  吴敏 , 大观二年,辟雍私试首选。蔡京喜其文,欲妻以女,敏辞。因擢浙东学事司干官,为秘书省校书郎,京荐之充馆职。中书侍郎刘正夫以敏未尝过省,不可,京乃请御笔特召上殿,除右司郎官。御笔自此始,违者以大不恭论,繇是权幸争请御笔,而缴驳之任废矣。升中书舍人、-国史,改给事中。敏为蔡京所引,郑居中方秉政,敏数言其失,居中衔之。坐驳盗当死者,罢为右文殿修撰、提举南京鸿庆宫。久之,复为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兼侍
[] 宋朝宰相
36、吴昌硕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
清末海派四大家,海上四妖,民初四家(18441927)
37、吴历
  吴历,1632年生,1718年逝世,江苏常熟人。本名启历号渔山,一生布衣,青少年时家境没落,以卖画为生,中年时信奉天主教,吴历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吴历:吴历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虽然他社会地位较低,但却不俯仰权势、人品、画品都很高,秦祖永评述:“此老高怀绝谷,独来独往,不肯一笔寄人篱下。观其气韵沉郁,魄力雄杰,自足俯视诸家,另树一帜。”吴历本名启历,号渔山,江苏常
[] 清初六大家(16321718)
38、吴仁欢
   吴仁欢(727—807)是祁门建县后的第一任县令。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江南饥荒,民不聊生,歙人方清率领饥民起义,永泰元年(765),攻下歙州,杀死歙州刺史庞睿,占据黟县赤山镇,设置了阊门县。吴仁欢乘机而起,聚集本地武装数千人,配合官兵,第二年平定了方清起义。代宗下诏召他入朝,授予朝散大夫、石州(治所在今山西离石)刺史,恩赐紫金鱼带。因赤山镇距黟遥远,赋役繁难不便,吴仁欢遂上奏朝廷,乞请改镇
[] (727807)
39、吴兑
  吴兑(1525-1596),字君泽,号环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朝将领。吴兑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后授兵部主事、郎中、湖广参议、蓟州兵备副使。隆庆五年(1571年)秋,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典故嘉靖进士,授兵部主事。隆庆五年(1571年)超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经理边事有方。万历二年(1574年)加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五年总都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七年召还,加右都御史
[] 明朝将领(15251596)
40、吴执中
  吴执中,字子权,松溪县渭田乡吴村人,宋景祐元年(1034)出生,嘉祐八年(1063)中进士。为人刚直不阿,虽然同门婿吕惠卿是当朝权臣,但执中不趋炎附势,宁可在州县做了30多年地方官。直到绍圣年间,六十多岁时才入朝,先后任兵部库部司、吏部右司郎中。大观初,升兵部侍郎。大观二年(1108)任御史中丞。为一代敢于弹劾权贵的刚正名臣。吴执中在地方及各部司任职多年,熟知官场种种腐败现象,初任御史,便上疏弹劾
[]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