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庙七十二将人物介绍(2)
21、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约在赵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为一位富有韬略的边将。他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
[春秋战国] 战国四大名将(?~前229)
22、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
[] 秦代杰出的军事家
23、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 )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 东晋时期名将(259334)
24、赵奢
  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赵奢的早期活动不详。据《战国策•赵策》载,他对赵胜说:“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辖今张家门以东,吕平以北)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据此,他可
[春秋战国] 十七史百将传
25、谢玄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太元八年(38
[] 东晋时期军事家(343388)
26、张仁愿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并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向北拓地三百余里。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封
[] 唐朝宰相、名将(?~714)
27、邓禹
  邓禹(2—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少时敏慧,13岁便能诵诗,后游学长安。时刘秀也游学于长安,邓禹虽年幼,但见刘秀后,知其非常人,遂跟随刘秀,数年后方归家。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公元23年,刘玄称帝,年号更始,乡里豪杰多推邓禹起事,邓禹不肯从。更始帝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不久命
[] 十七史百将传,东汉云台二十八将(258)
28、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 ,西汉著名将领。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七百壮士突出重围,被武帝拜为中郎,官居车骑将军长史。汉昭帝时,历任大将军(霍光)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率军击败武都郡氐族的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昭帝死后,与霍光等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后
[] 西汉著名将领(前137前52)
29、吴汉
  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位居第三。任偏将军、大将军,刘秀称帝后,升任大司马,封舞阳侯。 吴汉少时家贫,在县中任亭长。王莽末年,因为手下宾客犯法,逃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后来资用匮乏,便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间,每到一处结交豪杰。更始帝立,派使者韩鸿徇行河北。有人推荐吴汉,说:“吴子颜,天下奇士,可与计事”(《
[] 十七史百将传,东汉云台二十八将(?~44)
30、贾复
  贾复(9年-55年),字君文,汉族,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贾复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建武三年(27年),贾复出任左将军。建武十三年(37年),定封胶东侯,食邑六县。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历史评价在《后汉书》中,贾复与
[] 十七史百将传,东汉云台二十八将(955)
31、耿弇
   耿弇(3~58年),字伯昭,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父亲耿况在王莽新朝时担任朔调(即上谷)连率(即太守)。耿弇成长在父亲任所,经常观看郡尉们的军事训练,从小喜好领兵作战之事。公元23年,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的狂涛摧毁,刘玄被拥立为皇帝,但各地豪强多拥兵自立。耿况因是王莽任命的官员,为了自保,派耿弇去长安觐见刘玄。耿弇行至中途,听说刘秀经略河北,便去投奔,被留作门下吏。后来,刘秀因受
[] 十七史百将传,东汉云台二十八将(358)
32、关羽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追随刘备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 中平元年(184年),汉
[三国] 蜀汉五虎大将,十七史百将传,三国时期蜀国名将(162220)
33、冯异
  冯异(?—34年),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归顺刘秀新朝末年,冯异曾任颍川郡郡掾。22年(地皇三年),刘縯起兵。冯异奉命监护五县,与父城县长苗萌据城抵抗汉军。23年(更始元年),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刘秀率军由南阳攻取颍川,进攻父城,未能攻克,便屯兵于父所属城巾车乡。冯异外出巡视属县,被汉军捕获。此时,他的堂兄冯孝及同郡人丁綝、吕晏当时都在刘秀军中,共同
[] 十七史百将传,东汉云台二十八将(?~34)
34、段颎
  段颎(jiǒng)(?—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段会宗从曾孙,东汉时期名将。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后入军旅,戍边征战十余年,历任中郎将、护羌校尉、议郎、并州刺史、破羌将军。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以功封新丰县侯,食邑万户。建宁
[] 凉州三明,十七史百将传(?~179)
35、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原名不详,因受膑刑,被砍去两个膑骨,故世称孙膑。大致于孙武去世后百余年、即公元前3世纪,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县)之间。他是战国中期齐国人,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并富于传奇色彩的军事家。战国中期,战事频仍,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尚武习兵、建功立业。孙膑青年时期,曾同庞涓一起拜当时隐居山野的鬼谷子学习兵法,有很深的军事理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前316)
36、李晟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致使唐德宗逼迫外流。后来,唐德宗之所以能回銮长安,全赖著名的爱国将领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公元727年,出生在今临潭县。18岁投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军中任裨将。由于他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被王忠嗣称为“万人敌”。后来,在边镇叠州(今迭部)等地屡立战功,先后被迁升为左羽林大将军、试太常卿等职务。公元769年
[] 唐朝将领(727793)
37、王孝杰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关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于公元697年,任清边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在东硖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孤军深入,全军覆灭,坠谷而死。赠夏官尚书、耿国公。开元中,赠特进。 免死
[] 唐朝宰相(?~697)
38、王僧辩
  王僧辩(?—555年10月26日),南朝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僧辩初为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后任平南将军、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尚书令等职。他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多获胜利。梁大宝二年 (551),萧绎以他为大都督,领军讨伐兴兵作乱的原东魏大将侯景,获胜。王僧辩因功任征东将军、江州刺史。承圣元年 (552),他与东扬州刺史陈霸先会师,水陆并进,攻破石头城(今南京城西),大败侯景。四
[南北朝] 十七史百将传(?~555)
39、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太康元年(280),因灭吴有功,被封为当阳县侯。军事上长于谋略,博学多识,特别喜好《左传》,自称有《左传》癖。据《晋书·杜预传》引《上律令注解奏》,杜预认为法律是断案定谳的准绳,而不是穷理尽性的工具,反对繁琐的法律条文和晦涩的辞意。他还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
[] 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222284)
40、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西晋 开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一起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又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了众大臣的
[] 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22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