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名人堂
1、魏征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谋士(580643)
2、信陵君魏无忌
  (?—前243)战国时魏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安釐王之弟。名魏无忌,号信陵君。有食客3千,魏王忌其贤能不以国政任之。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他窃得兵符,杀将军晋鄙,夺得兵权,率兵救赵,大败秦军。居赵国10年后,回魏国上大将军,联合5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有《魏公子兵法》,今佚。信陵君(?—前243年),名魏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
[春秋战国] 战国四公子(?~243)
3、魏仁浦
  魏仁浦(911—969)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他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年经历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
[] 宋朝宰相(911969)
4、魏玄
  魏玄,字僧智,新安人。南北朝后期时曾任北周骠骑大将军和刺史等职,领京北尹。隋初,官拜金紫光禄大夫。魏玄祖籍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魏承祖在北魏宣武帝时期从南齐投奔北魏,并安家于新安。魏玄生长于新安,他自幼体魄强健,颇有胆略,曾拜高人为师,习练了一身好武艺,长大后因为人忠义、武艺高强,被乡人推举为乡勇统领,负责抵御匪寇和安全保卫。历史上中国局势最为混乱的应属南北朝,这是一个群雄割据、立国称帝,又相互
[]
5、魏玄同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魏征家族原籍后裔之一,魏玄同的巨鹿始祖为巨鹿太守魏歆,魏玄同曾被封为巨鹿县男。举进士,累转司列大夫。因与上官仪文章属和配流岭外。上元初赦还。工部尚书刘审礼荐玄同有时务之才,拜岐州长史。累迁至吏部侍郎。曾上疏论选举,对贵戚子弟例早求官,对门荫入仕的亲贵子弟“课试既浅,艺能亦薄,而门阀有素,资望自高”,对“刀笔以量才,按薄书而察行”,对以文学进身的庶民出身的官吏不得升迁,表示了强烈
[] 唐朝宰相
6、魏知古
  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陆泽人(今河北深州),唐朝宰相。魏知古进士及第,历任著作郎、凤阁舍人、卫尉少卿、吏部侍郎、晋州刺史、黄门侍郎、右散骑常侍。他上疏劝谏唐睿宗,反对修建道观,被拜为宰相,担任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唐玄宗继位后,魏知古又升任侍中,进封梁国公。开元二年(714年),魏知古因与姚崇不睦,遭其谗害,被罢为工部尚书。开元三年(715年),魏知古病逝,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忠。轶事典故
[] 唐朝宰相(647715)
7、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
[三国]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234)
8、魏相
  魏相(?—前59年4月20日),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西汉政治家,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此,茂陵大治。在河南太守任上,他整顿吏治,考核实效,禁止奸邪,当时豪强无不畏服。因政绩突出,后被征为谏议
[] 西汉政治家(?~前59)
9、魏藻德
  魏藻德(1605—1644),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崇祯十七年二月至崇祯十七年三月担任内阁首辅,仅当了一个月的内阁首辅。 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州)人,字师令(一作恩令),号清躬。崇祯十三年(1640)状元。擅长辞令,有辩才,且深通崇祯的谋略,故总能迎合崇祯的心思,官至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三年举进士。崇祯十七年二月陈演被罢免内阁首辅,魏藻德接任。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进入北京城,明
[] 明朝首辅,明朝状元(16051644)
10、魏裔鲁
  魏裔鲁,字竟浦,号曦庵,明末清初直隶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魏裔介之兄。顺治二年副榜贡生,历官至山东盐运使。工诗文,而政声尤著。初令山东费县时,巨寇赵不伐等人攻劫兖州,斥堠日警。裔鲁以费县凋弊,城高不及人肩,令斫枣木万余株,锐其尖,倒埋之而灌以水。会严冬大凌,城坚如铁。部勒乡民环守之,贼骑不得入,费县赖之得以保全。旋补江西建昌知县,有大盗吕苏者,剽掠边境,扼江为险
[] 魏裔鲁
11、穰侯魏冉
  魏冉(?—前264) 战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先世是楚国人。秦昭王时期,曾任大将军、丞相之职。公元前295年,赐封于穰地,加封陶邑(今定陶西南、曹县西北),称为穰侯,前264年,病死于陶邑。今韩集镇北有魏冉墓。魏冉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同父异母的弟弟,帮助秦昭王继承王位,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年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
[春秋战国] 战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前264)
12、魏章
  魏章,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312年,得樗里疾之助,大败楚军于丹阳(今豫西丹水北),俘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夺取了汉中之地。秦惠文王卒,太子秦武王立,秦初置丞相,与张仪一同被逐,启用甘茂、樗里疾分别为左右丞相。魏章本为魏国人,后投奔秦国,与张仪一同侍奉秦惠文王。 前313年,楚怀王派屈匄等三名大夫联合齐国夺取了秦国的曲沃(今河南省陕县西南),继而包围于中(今河南省西峡县东)。秦惠文王畏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
13、魏忠贤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别名李进忠、九千岁,明朝末期宦官。魏忠贤自宫,进宫当了太监;他官拜司礼监秉笔太监,封爵上公,明熹宗时期嫉妒受宠,被称“九千岁”,只比皇帝少一千岁。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继位,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最后上吊自杀,朱由检诏令将魏忠贤肢解,悬头于河间府。人物生平自阉入宫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迷恋酒色,
[] 明朝末期宦官(15681627)
14、魏收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修律令。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追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贞”。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魏史,他与房延祐、辛元植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506572)
15、魏文侯魏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魏文侯
[春秋战国] 魏国国君(前472前396)
16、魏武侯魏击
  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春秋战国] 魏国国君(?~前370)
17、魏元忠
  魏元忠(?-707年),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 武则天晚年时,又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高要尉。中宗复位时任宰相,随波逐流,不再直言。后因牵涉节愍太子起兵反韦后及杀武三思事,贬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而死。年
[] 唐朝宰相(?~707)
18、魏谦吉
  魏谦吉(1509-1560),字子惠,号槐川,北直隶柏乡县(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监察御史,历甘肃、山西巡抚。进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初三日卒,年五十二。赠右都御史。魏谦吉之兄魏谦光,为清相国魏裔介之高祖。年表: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历甘肃巡抚、山西巡抚。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以兵部右侍郎任陕西三边总督,总督陕西三边
[] 明代兵部侍郎、赠右都御史(15091560)
19、魏昭王魏遫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魏昭王的小儿子,公子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养士出名。魏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魏哀王去世,魏昭王继位。 魏昭王元年(公
[春秋战国] 魏国第5代国君(?~前277)
20、魏允贞
  魏允贞 (1542年~1606年) 字懋忠,号见泉。明代南乐县人。一生刚直不阿,清操绝俗,为民请命,直言敢谏,被海瑞誉为直言第一。 万历五年(1577年),魏允贞举进士,授荆州府推官。荆州是当时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故乡。张居正虽为一时名相,但其子侄家奴却依仗权势横行乡里。在此居官者多畏张家之威势而奉迎,魏允贞则照章行事,廉洁奉公。 万历十年(1582年),魏允贞以政绩卓绝升任监察御史。
[] (1542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