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姓名人堂(6)
101、谭华初
  谭华初(1904·5—1976·11),本市龙江乡人。民国14年(1925)毕业于第一期南京步兵学校校官班,以后又毕业于重庆中央训练团党政班,曾受训于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先在国民党军中任排长,1938年在国民党28师任营长,随师长董钊开赴山东邳县三捷庄同日军作战17昼夜,损失严重。徐州被日军占领后,部队退往江苏北边的清江铺,被日军包围。突围后昼伏夜行历经4个月才回到汉中。因有功,他升任中校副团长
(19041976)
102、谭家玲
  谭家玲,女,汉族,1966年2月生,重庆市九龙坡区人。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政工师。1981年9月至1984年8月在重庆第一师范学校师范专业学习。1984年8月至1988年10月任共青团四川省重庆市委组织部干事(其间:1985年10月至1988年10月参加四川大学党政干部基础科专科自考毕业)。1988年10月至1991年3月任共青团四川省
103、谭仁贵
  谭仁贵,1938年生于四川省南川市(现属重庆市)土溪乡兴开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在学校读书期间,因品学兼优多次获得学校奖励,先后担任少先队中队长、班长。小学毕业后,回乡担任兴开村农民识字班辅导员,为扫除农村文盲,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勤奋工作。在教学中,谭仁贵针对学员年龄差异大,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因人施教,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学员的好评
(19381967)
104、谭秉学
  江西省军区离休干部、原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谭秉学同志(副军职),因病于2019年1月22日3时1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89岁。谭秉学同志系山东烟台人,1930年10月出生,1946年8月入伍,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11月离休。曾荣获三等功三次、四等功四次。历任通信员、文书,31军91师教导队书记、炮团政治处干事,31军政治部组织处助理员,福州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干事、副科长,南昌市西湖
(19302019)
105、谭上连
  谭上连(1840-1890) 字云廷,因其肤黑性勇,又称谭黑虎。衡阳县龙田桥人。谭上连身伟而秀,膂力过人,少年时即得“谭无敌”称号。咸丰八年(1858)投湘军,历任千总、参将、总兵。同治年间,新疆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受英、俄帝国主义支持,成立“哲得沙尔国”。为防国土割裂,左宗棠于光绪二年(1876)委派谭上连为先锋官从肃州入疆,毙敌2000余名,生俘1200余名,直捣托克逊城,打开了南疆门户
[] (18401890)
106、谭宝禄
  谭宝禄(1916~1952),化名谭飞。壮族。出生在朔良乡渌羊村一个地主家庭,其父谭才胜,娶有5个老婆,后因与他的老表黄玉堂争财有矛盾,在某年去扫墓回家途中被老表杀死。其祖父、父亲两代靠放0来剥削农民,在当时万岗、田东、平治三县共有田地近千亩,牛数百头。宝禄青少年时期,在县城读过初中。毕业回家后,继承其祖业,在朔良一带横行霸道,在渌羊、 灵岐、定谈、巴鲁、南立等村强霸良田,共建有粮仓7个。还建有三
(19161952)
107、谭伟
  谭伟 (1927—1995) 原名谭德伟。男,一级编剧。浙江金华人。解放前夕,在浙江省金华中学任教并热心于戏剧活动。解放初期,参加金华地委文工团任话剧演员。1952年文工团整编后从事专业戏剧创作。笔耕40余年,剧作有100多部,发表研究评论文章逾百万字,是浙江著名的剧作家、婺剧研究家。五、六十年代他写的《黄金印》和《孙膑与庞涓》同时获省会演剧本一等奖,均编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他整理改编的《断
(19271995)
108、谭曙卿
  曙卿(1884-1938)字镇湘,湘潭县古城乡白龙村石桥湾人。幼孤,随母乞食。稍长,至湘乡县永丰镇彭顺记烟店学徒。1906年去福建古田县县衙当亲勇。宣统元年(1909),转入福建新军第十镇第二十协许崇智部。武昌起义后,许任第一师(后改编为陆军第十四师)师长,他在第一师警备营任排长。经许介绍参加同盟会,同年转国民党。1917年,随许部援闽。民国8年,任粤军第二军五十七营第三连连长。民国10年,许部援
(18841938)
109、谭毓秀
  清光绪七年(1881),广东新会人谭毓秀,运用农村脚踏水车的原理,设计了用人力踏动的航进器。他把与广州河南永兴街勤合铁铺老板一起研制的脚踏器装于渡船尾部,同时又与梁合船厂老板将桅杆渡改为车渡,把车头和车叶安装在船尾舱,将船身中部改造为上下两层,既可以搭客又可以载货。经过多次改进后,制成第一艘车船,命名为“福安车渡”,行驶于广州、大良间。此车渡因由3家“合”字号的厂铺共同研制而成,故时人又称之为“三
[]
110、谭思聪
  谭思聪(1908—1932),湖南茶陵人。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井冈山斗争时期,任茶陵县委书记、特委委员、特委常委。后任赣西南特委委员,湘东独立师政委等。1932年1月3日,在江西永新钱市街战斗中牺牲。
(19081932)
111、谭均华
  谭均华 男,编剧。浙江金华人,1946年11月出生。中-员。毕业于浙江省高等自学考试行政管理系。现任浙江省余杭市文化局业务科长。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杭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受其父剧作家谭伟之熏陶,先后创作戏剧作品18个、曲艺作品70余篇、电视连续剧4集、电视小品12个、评论、散文、随笔等数10篇。其中大型滑稽戏《妈妈,你不要哭》(为主创作)曾获浙江省“
112、谭东
  谭东,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63年4月14日,四川遂宁市人,1986年7月入党,大专文化,三级警督。1999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为大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预防处理中队西岭执勤组组长,三级警督。2008年12月29日,谭东同志因抢救落水群众身患重感冒,仍继续坚持工作。2009年1月5日晚,因感冒和劳累过度突发病毒性心肌炎倒在工作岗位上,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23时45分牺牲,年仅45岁。人
全国学习的优秀公安民警(19632009)
113、谭启秀
  谭启秀(1892—1949),罗定县黎少区龙九村人。1931年夏升任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少将副师长。1932年1月,“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2月7日,日陆海空三军联合进攻吴淞要塞,击毁炮台。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弃职潜逃,蔡廷锴令谭启秀兼任要塞司令,谭即日上任,竭力整顿炮合防务,坚决抗击日军。2月中旬以后,日本军舰10余艘、飞机10余架向吴淞炮台轮番攻击和轰炸,以掩护步兵登陆,均被击退。至3月3日停战,
(18921949)
114、谭博文
  谭博文同志生平(1939-201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民族干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部原部长,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副主席,副省级退休干部谭博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谭博文同志1939年9月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谷罗山乡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1960年3月在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7月毕业后在湖南省中南矿冶学院参加工作
(19392013)
115、谭世贵
  谭世贵,男,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1962年8月出生,广西蒙山人。1986年6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史专业(比较法律文化方向),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2007年任海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0制委员会委员。2008年起,任
116、谭元寿
  谭元寿(1928——)谭派老生,谭派艺术第五代掌门人,出生北京,祖籍湖北江夏(今属武汉市)。出身梨园世家,家学渊源,曾祖父谭鑫培为谭派创始人,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均继承谭派,均是京剧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表演艺术家。1938年,入富连成社科班,从雷喜福、张连福、刘盛通学老生,从王连平、茹富兰学武生,文武兼备,擅演各类老生戏并兼演武生。1945年出科后,曾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1949年自行挑
谭派艺术第五代掌门人
117、谭道源
  谭道源(1886—1946),字逸如,湖南湘乡人。1886年9月24日出生于湘乡县横铺乡沙子冲(今属梅桥镇)人。1905年毕业于湖南兵目学堂,次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襄组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堂训练、云南都督府机要参谋、四川督军署电报局上校局长。民国六年任湘军谢国光部参谋处主任,后历任团长、梯团少将司令、师长。1925年出席国民党一大会议。十五年誓师北伐,次年升任第十军副军长。旋受任
(18861946)
118、谭元亨
  谭元亨 (1948~)广东顺德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73年后历任湘潭市京剧团专业编剧,湘潭市作协副主席,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广州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青联、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鼓角相闻》、《奇怪的罪犯》、《后知青,女性三部曲》、《海
119、谭卓锋
  谭卓锋(1923~1981),原名谭卓芬,广东省番禺县人。谭卓锋出身于工人家庭。15岁在香港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民国30年(1941)10月起,在番禺县小龙乡做小贩并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民国31年3月,在禺南游击区加人中国共产党,人党后在农村做农民工作,掩护游击队活动,动员群众参加党领导的武装部队。民国34年1月,由党组织派遣,先后在番禺县钟村、土华等地小学任教员、
(19231981)
120、谭抡
  谭抡(生卒不详),字鉴溪,江西龙南拔贡。清嘉庆十年(1805年)任福鼎县知县。他鉴于福鼎建县60余载,志书未纂,深恐人称“海滨邹鲁”之邑不特文献无征,且名儒事行、风土人情、政典故事日就湮没。于是,召集福鼎孝廉王锡龄、施如全等50余人分路采访。他亲任总纂,日夕搜讨,分类编纂,于翌年修就第一部《福鼎县志》。任职期间,福鼎遭遇特大洪水,他努力办赈,抚恤灾民,百姓赖以安宁。他修筑书院、城坝,以及平讼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