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名人堂(4)
61、孙继先
  孙继先(1911—1990),山东省曹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土地革命时期1932年8月,任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连长,之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111990)
62、孙丕扬
  孙丕扬(1531~1613年),字叔孝,明代大臣。陕西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历官行人、御史、大理丞、佥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职。隆庆(1567~1572年)中,孙丕扬为大理丞。因曾劾首辅高拱;高拱的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孙丕扬,因而落职受审查。及至隆庆末高拱罢官,澄清事实,孙丕扬才复职。万历元年(1573),孙丕扬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他以严为治,属吏们都提心吊胆,奉公守法
[] 明代大臣(15311613)
63、孙毅
  1904年5月12日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城北街。乳名华哥,原名孙俊明,号志明。12岁起先后入国民高小、县立高小读书。1920年离家谋职,投身军旅,先后在福建混成旅、河南陆军补充营、直系军阀吴佩服部骑兵营、冯玉祥部第23军当过士兵、录士(文书工作)、书记长、参谋等。1931年6月入国民党军第26路军,任中校参谋。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第1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042003)
64、孙楚
  孙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14年从阎军的见习排长一直提升到1928年时的33师师长。阎锡山未经国民革命军中央委员会同意,私授孙楚等三人为上将军衔。孙楚是第一个与北方红军交手的阎军将领,在临县黄河一线阻击红军东征。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楚升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担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11月孙楚任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
(18901962)
65、孙奇逢
  孙奇逢(1584~1675)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容城北城村人,祖居贾家庄(今容城贾光村)。少年有志,以先贤刘因、杨继盛为榜样,嗜学成癖。14岁入县学,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与明兵部尚书孙承宗等为友,与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等则以“国士”相知。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勾结熹宗乳母客氏,把持朝政,破孩东林党人,左、魏、周等先后被捕入狱。孙奇逢冒险挺身营救,他
[] 明末清初理学大家(15841675)
66、孙永清
  孙永清(1734—1790年),字宏度,一字春台,号契斋,江南金匮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举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被提拔为广西巡抚。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逝世。早年仕途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孙永清中举人,被授为内阁中书。之前孙永清从未到过皇宫,曾经辅佐广东布政使胡文伯。当地的土司因为争夺世袭的封地而相互攻讦,孙永清给他们的文牒都加上大印,封疆大吏想以私造符信之罪弹劾
[] (17341790)
67、孙达成
  孙达成(1813-1888 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父。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6岁在澳门鞋店当学徒三年,后在澳门板樟堂街一间葡萄牙人开设的鞋店当鞋匠,月工资四元。32 岁回乡务农时成婚。孙达成在乡间没有自耕土地,佃入祖堂田二亩五分,及弟媳程氏田地四亩,种水稻及杂粮。一年辛勤劳动只获得微薄的租馀入息,致使孙达成除白天劳动外,夜晚还兼做村中更夫,年俸二百斤谷以帮补家讦。直至1880年才辞去更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父(18131888)
68、孙如游
  孙如游(1549年~1625年),字景文,号鉴湖,余姚人。都御史孙燧曾孙。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累官礼部右侍郎。明光宗即帝位后,进礼部尚书,首请建东宫,并反对册立贵妃为太后。明熹宗即位,命其以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时言者诋其不以廷臣推荐而入阁,遂于天启元年(1621年)力请而辞位,居家四年而卒,赠少保,谥号文恭。人物生平孙如游,字景文,馀姚人,都御史燧曾孙也。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 (15491625)
69、孙奭
   孙奭(962—1033年),字宗古,北宋学者、教育家,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博平镇)人,后徙居须城(今山东东平)。 孙奭从小就和家乡的少年朋友拜同郡学者王彻为老师,学习钻研五经。他聪明好学,学业成绩特别好。老师王彻故去后,原来跟随王彻求学的数百名学生也都拜孙奭为师,求教他解答疑难。他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都给予详细满意的回答。由于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在孙奭年纪长成后,便在家乡开办起私学,开始了
[] (9621033)
70、孙和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宗室、皇太子,吴大帝孙权第三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的异母兄弟。王夫人与孙和的一位姊妹全公主不和。不久,孙和因在入庙祭祀时拜访妻子的叔父,而被全公主陷害他无礼,又诬陷王夫人对当时病倒的孙权幸灾乐祸。孙权最后把孙和废掉,并把他放逐到长沙,改立孙亮为太子。很多为孙和抱不平的大臣(包括丞相陆逊)都被孙权责备或惩罚,一些据理力争的大臣更被杀死。孙权暮年曾有意
[三国] 三国吴国皇帝(224253)
71、孙兴祖
  孙兴祖(1346年—1380年,一作1335—1390年 ),字世安,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燕山侯。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随朱元璋攻取和州。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参加龙湾之战。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随徐达北征。洪武三年(1380年)五月,战死三不剌川,追封为燕山侯,谥忠愍。从征张陈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随朱元璋攻取和州。六月,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攻
[] 明朝开国功臣(13461380)
72、孙堪
  孙堪(1482~1553),字志健,号伯泉,横河镇孙家境村人。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武会试第一人。此科共取武进士50名,赐宴兵部。由大学士费宏(成化二十三年文状元)主持会武宴。孙堪自幼就以孝顺闻名,读书聪颖过人。为儒生时,喜好古文诗词,书法学颜真卿,尤善画菊花,以抒愤寄情,被视为神品。一时间,当地的文人雅士皆退避三舍,不敢与他并列。孙堪年轻时身强力壮,臂力过人,又善骑射,潜心研习边防兵制
[] 武状元(14821553)
73、僧稠
  僧稠,俗姓孙,先世祖籍昌黎,后迁居钜鹿瘿陶(今邢台宁晋)。少林寺的第二任住持。俗姓孙,生于北魏太和四年(480),从小就以孝顺和信用闻名于乡里,后来,发奋学习传世典籍,全通五经和史书,被征为太学博士,从事讲解经籍要典,才能和声望盖压群臣,将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却因情随事迁,产生厌世心理,为解除烦闷,开始阅读大量佛教经典,以求从中解脱。僧稠二十八岁这一年,在钜鹿景明寺从僧实法师出家。起初,从佛陀禅师
[南北朝] 少林寺的第二任住持(480~?)
74、孙渠
  孙渠,耕作学家,中国耕作学科主要奠基人。他汲取国外土壤肥力和耕作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率先提出用地养地相结合是耕作制度改革的核心,并以此为指导开设耕作学课程,创建耕作学教研组,主持编写第一部耕作学教科书,为我国耕作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孙渠,字惠农,山东潍县人,1911年6月25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酷爱学习,小学毕业后虽在家中辍学两年才升入县城教会中学,但仍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考入南京金陵大学
中国耕作学科主要奠基人(19111975)
75、孙逸
  [清](?—约1658) ,字无逸,号疎林,亦号石禅,明朝末清朝初海阳(今安徽休宁)人, 一作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流寓芜湖。与萧云从齐名,合称孙萧,与弘仁、汪之瑞、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家)。山水得黄公望法,人以为文徵明后身。淡而神旺,简而意足。尝画歙山二十四图。亦工花卉。传世作品有崇祯十二年(1639)与李永昌、汪度、弘仁、刘上延为李生白联作《冈陵图》合卷,每人画一段依次相接,孙逸所画
[] 新安四大家(?~1658)
76、孙行友
  孙行友(901~981)清苑人。出身于农家。曾与其兄孙方谏在狼山(今易县境)聚众自保。后来孙方谏上表归后晋,被授予东北面招收指挥使,且赐院额为“胜福”。每有契丹军来,必率其徒予以袭击,铠仗、畜产所得渐多,更多的人投奔他们来避难。北宋易、定两州宋将把他们的事上奏给朝廷,任孙方谏为边界游奕使,行友为副。他们多次与契丹军作战,多所杀获。乘胜入祁沟关(又称岐沟关,在今涿州境)、平庸城,破飞狐砦。后依归后汉
[] (901981)
77、孙绳
  孙绳(1887~1939) 又名华佛,湖北黄冈人。早年加入共进会(同盟会前身)。参加过武昌起义,曾任都督府书记部长。民国3年(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学习。毕业后赴云南参加护-,加入中华革命党。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湖北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因在倒蒋(介石)运动中,随桂系失败来沪。民国20年冬,从金神父路(今瑞金路)花园坊迁居西爱咸斯路(今永嘉路)慎成里7号。民国28年1月,占
(18871939)
78、吴末帝孙皓
   孙皓(242-284),字元宗(一说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他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公元264-280年在位。虽然他的前任孙休已经有儿子,但孙休去世时这个儿子十分年幼。群臣鉴于蜀汉之亡,认为主少国危,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所以作为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便被拥立继位。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并为他举行祭祀。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
[三国] 三国时期孙吴末代皇帝(242284)
79、孙炎
  孙炎,字叔然,三国魏青州乐安人,生卒年月不详。孙炎一生治学而不仕,是魏晋之际名闻一时的经学大儒。 据唐殷践猷撰写的《乐安孙氏七迁碑记》所载,孙炎为春秋时期兵学思想家孙武和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的后裔。《碑记》载:“(孙)武生明,食采于富春。明子孙膑生于阿、鄄之间,后为齐王师。与魏将庞涓战于马陵,杀涓,虏太子申,随率子孙居齐之乐安。”又载:“(孙)旃,二子:炎、历。炎,字叔然,魏秘书监不就,时称东州大儒
[三国] 三国时期的经学家、训诂学家
80、孙多森
  孙多森(1867~1919)字荫庭,安徽寿州人。其父曾任江苏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家资臣富。1885年中秀才,继办贡生,捐候补同知。1898年2月在上海创办国内第一家华商面粉厂——阜丰面粉公司,任总经理。其兄孙多鑫任协理。1901年升候补道,任上海电报局帮办。1905年与聂之台等筹建上海商务总会,任会董事兼副会长。翌年去天津,接替病故的孙多鑫,与周学熙共同经营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公司,任两公司
(1867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