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姓名人堂(8)
141、马云飞
  马云飞(1910-1948)原名叶宗汉,祖籍湖北,1910年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西关村。他9岁入西关村私塾念书,4年后又在城内小学读了3年。1928年他19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泊镇县省立第九师范学校。1931年春,在校地下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展开一场驱逐校长桑丹凤的斗争。这次学潮斗争使马云飞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32年春,他参加了抗日救国会组织,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去。他和同学们到车
革命烈士(19101948)
142、马苏
  马苏,1981年2月1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影视女演员。1998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并拍摄多部广告。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高职学院表演系。2002年大一期间接拍《大唐歌飞》饰演女一号许合子, 从而进入演艺圈。2009年因出演《北风那个吹》“坏”女人-一角,获得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2012年凭借在《厂花》中的表现荣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
北京电影学院
143、马怀素
  马怀素(659―718),字惟白。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幼时家境贫寒,苦读经史。擢进士第,累迁御使。开元初,为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兼昭文馆学士,四迁左台监察御史。有诗作《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
[] (659718)
144、马元义
  马元义,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的组织者之一,是黄巾大方首领。光和六年(183年),马元义奉黄巾军首领张角之命,筹划起事的准备工作。马元义聚集荆州、扬州信徒数万人约定于邺城相会,并收买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准备于次年(甲子年)三月初五(甲子日)内外同时起事。由于张角弟子济南人唐周的告密,马元义于于中平元年(184年)正月在河内郡山阳县被捕,送往洛阳车裂 ,同时被杀的还有教众近千人。由于马元义的被杀,
[] (?~184)
145、马占奎
  马占奎,东乡族,1928年4月出生,广河县齐家镇黄家湾村人。1949年加入国民党军队,后改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3军8师22团3营7连1排1班。1953年1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第1军4团2营任班长。1955年退伍后返乡务农。根据广河县民政局给记者提供的线索,我们驱车沿洮河右岸而上,来到广河县齐家镇黄家湾村,见到了今年85岁的马占奎老人。马占奎的妻子告诉我们,马占奎身体一直不好,最近在
146、马雄镇
  马雄镇,清初将领,马鸣佩之子,早年以荫生的身份补为工部副理事官。人生生平康熙八年(1669年),被授为山西巡抚。还没去上任,就改任广西。当时群盗猬起,瑶族、僮族等劫掠梧州、平乐二府,马雄镇不出数月就把他们讨平了。多次上 书请求平抑盐价,在当地修建学宫,规定当地官员的俸禄,省军粮运费,并罢诸采买累民者,都被朝廷采纳施行。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造反。康熙十三年(1674年),孙延龄以广西
[]
147、马发
  马发,南宋抗元英雄.莆田人,唐末迁居潮州府,传至马发为第16代。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围攻潮州城,全家9口殉难。在城陷之前,其妻汪氏密令三仆携5子突围,3个投奔饶平樟林(今澄海)外祖汪员外,2个投靠潮阳和平亲友家,至今成为两地马氏盛族。
[]
148、马辉之
  马辉之(1901-1994) 中央纪委常委,交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长沙县人,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一个劳苦工人家庭。15岁到粤汉铁路做工。在共产党员郭亮等教育鼓动下,参加工人补习学校,思想觉悟大为提高,积极投身党领导的工人运动。1922年9月,他参加了粤汉铁路工人大-。1923年2月,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发生后,他又参加了著名的二七大-,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11994)
149、马和福
  马和福,1893年出生在甘肃省临夏县东乡锁南坝村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弟兄三人,大哥马金山,弟弟马金宝,而他却一反传统习惯,起名为“和福”,以寓他对黑暗社会的愤恨,对穷人翻身过上幸福生活的憧憬。1897年,由于家乡连年战乱和灾害,穷苦人纷纷背井离乡。这时4岁的马和福与哥哥、弟弟一起在祖父和父母的肩挑背扛下,一路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逃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沙沟租地落户。不几年,祖父和父亲先后去
革命烈士(18931937)
150、马自强
   马自强(生卒年不详),明代官吏。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人。嘉靖三十二年(1533)中进士,历任庶吉士、检讨。隆庆(1567~1572)中任洗马、国子祭酒,在振饬学政方面成绩卓著,升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神宗为皇太子时,马自强升讲官,受到皇帝信赖。1572年神宗即位时,升为詹事,教习庶吉士。不久升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又升礼部尚书,任经筵讲官。礼部所掌公务,以分封皇族的事务最多,而朝廷所颁有
[]
151、马谡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但马谡却于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马谡(sù)(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官
[三国]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190228)
152、马全义
  马全义,幽州蓟人。十馀岁学击剑,善骑射。十五,隶魏帅范延光帐下。延光叛,晋祖征之,以城降,悉籍所部来上。全义在籍中,因补禁军。以不得志,遂遁去。汉乾祐中,李守贞镇河中,召置帐下。及守贞叛,周祖讨之,全义每率敢死士,夜出攻周祖垒,多所杀伤。守贞贪而无谋,性多忌克,全义屡为画策,皆不能用。城陷,遂变姓名亡命。
153、马杰
  马杰(1919~1975)字辅庭,前洪沟头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1944年历任县委军事部干事、县大队政委、县独立营政委、掖南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1945年10月任山东第六师十五团政治处副主任,1947年9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三十一团政委,1952年任师副政委、政委,1958年4月任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1961年5月任军副政委,1964年6月任军政委,同年晋升少将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91975)
154、马生仓
  马生仓,回族,1926年出生,广河县水泉乡排套村人,22岁时被国民党抓丁,编入国民军82军248师1团3营。1949年8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9师司令部任炊事员,9师26团9连当战士。1953年1月以1军7师高炮营3连副班长身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在朝鲜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中曾负伤7次,4次荣立战功。1955年退伍后在广河县邮电局、水电局、-、工商局工作。在《广河县志》先
155、马维成
  马维成广河县庄禾集镇中寨村8社人,回族。1947年被国民党抓丁,后在马继援82军当步兵,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西北野战军第1军7师26团3营2连6班战士,先后参加过解放河西走廊、青海的战斗。1953年1月赴朝作战,曾俘虏过美军,后担任火箭炮手,曾亲自击毁美军坦克和装甲车多辆,受到嘉奖。曾任副连长,1956年复员后在广河县供销社担任保管员。1947年,20多岁的马维成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
156、马洪山
  马洪山(1918—2010),陕西省延长县人。1935年10月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兵团职离休干部、陕西省军区原顾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陕西省延长县交口区少共区委书记,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干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军法处看守长,师直属通信营特派员,师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师保卫部一科副科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82010)
157、马冠三
  马冠三(1913—1991)山东省寿光市牛头四分村人。一九三八年参加鲁东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副区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部参谋,第一支队一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支队司令部队列科科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作战科科长,鲁南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纵队副参谋长,第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31991)
158、马世奇
  马世奇(?-1644年)明亡首位殉节官员。字君常,号素修,江苏无锡人。崇祯四年进士,廉洁好义,官至左庶子。李自成破北京,世奇自缢死,清廷谥文忠。祖父马濂曾官桂林知府。父亲马希尹,太仓训导,“东林八君子”叶茂才门生。世奇幼年好学而有文名。天启四年(1624),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左庶子,清廉耿介,好扶掖后进。崇祯帝多次召问廷臣除寇之策,世奇说:“闯、献二贼
[] 明亡首位殉节官员(?~1644)
159、马晓春
  马晓春,中国绍兴嵊州人,围棋名手,20世纪90年代中国围棋领军人物,曾创下中国围棋“名人战”十三连霸记录;中国第一个职业围棋世界冠军,曾出任中国围棋队总教练之职。马晓春9岁开始学棋,10岁进体校,12岁进集训队。获第5届、第7届中日围棋“名人战”优胜,第7届、第8届、第9届中日“天元战”优胜,第2届霸王战“霸王”,第2届“友情杯”赛冠军,5次全国个人赛冠军,2次“新体育杯”赛冠军,2次“国手战”冠
中国第一个职业围棋世界冠军
160、马三立
   马三立先生祖籍甘肃省永昌县,回族,1914年生于北京,3岁时随父母来津定居。他出身相声世家,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15岁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为师。先后在天津连兴茶社、声远茶社和燕乐、小梨园等场所说相声,并到唐山、秦皇岛、沈阳、沧州、德州、济南及北京等地演出,与当时许多著名曲艺家同台献艺。1941年参加“兄弟剧团”后,还兼演相声剧和反串京剧。抗战胜利后,继续在京津两地表演相声。1951年参
相声艺术家(19142003)